您好,欢迎您

【疫情之下】疫情期间,如何做好乳腺癌患者的跨学科治疗

2020年03月08日

banner.png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新冠肺炎疫情给肿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少挑战,特别是乳腺癌的跨学科治疗,那么,在当前的特殊时期,乳腺癌如何开展特殊治疗?作为具备乳腺癌MDT诊疗优势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又有哪些经验?【肿瘤资讯】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林颖教授、单臻医生来为大家进行分享。

               
林颖
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甲乳外科 行政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乳腺癌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单臻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甲乳外科
201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
2013年获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博士学位
2013-2015年间于美国RUSH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循环非编码RNA、肿瘤液体活检。第一作者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9.896

“云诊室”:拉近疫情期间的医患距离

林颖教授: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这一概念最早发起于肿瘤学领域,近年来已经广泛推广到各级医院的不同学科领域中。中山一院常态化的MDT始于2014年,之后发展非常迅速。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中山一院的乳腺疾病MDT同样也具有非常显著的综合性诊疗的特征。目前,中山一院乳腺疾病MDT团队每周三会固定开展针对乳腺肿瘤的MDT讨论,其中不仅涉及影像、病理、肿瘤内外科、放疗科专家,同时拥有放射介入、生殖医学、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学科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对于有生育需求或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各类型乳腺癌患者,乳腺疾病MDT都能够在诊疗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疫情来袭,我们同样也时刻牵挂着患者,目前中山一院乳腺疾病MDT的开展并没有停滞,不仅如此,医院现在还开通了乳腺科的“云诊室”,患者朋友可以通过下载中山一院APP,通过“云诊室”接受常规诊疗的讯息。未来,中山一院还将进一步通过“云诊室”开展MDT,使得外地患者能够通过远程医疗服务更便捷的接受MDT诊疗。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次的援鄂医疗团队,中山一院定期的MDT远程指导同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单臻医生:中山一院乳腺疾病MDT团队成立已有六年,我们的团队由中山一院众多王牌科室的知名专家组成,集中了中山一院的优势资源。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山一院乳腺疾病MDT团队积极地走出去与国内各大医院MDT团队进行交流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当前疫情下,中山一院网络MDT诊疗的模式也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患者通过网络接受MDT远程诊疗服务,能够减少前往医院的次数,从而降低暴露的风险。疫情结束后,我们应继续积极的去推广线上以及线下的MDT诊疗模式,让更多患者受益。

MDT团队.jpg

MDT保障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规范化

单臻医生:新辅助治疗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领域中非常热门的话题。与传统的辅助治疗相比,新辅助治疗是一种更加复杂、更加需要系统化管理的治疗模式。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涉及到诊断、治疗方案、疗效监测评估、后续治疗、以及患者的心理疏导、生育需求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多学科的MDT团队给予必须的辅助和支撑。借助中山一院一流的医学平台,我们已有了一支由:病理、影像、乳腺外科、肿瘤内科、整形外科、放疗科、介入科、生殖医学科、影像科、心理科、护理等专业组成的MDT团队,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化、人性化的全程管理综合治疗,从而保证每一例在中山一院乳腺外科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获得最好的疗效和最高的满意度。

林颖教授:当前,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对诊疗团队的要求远远高于术后的辅助治疗。在新辅助治疗前,我们需要明确患者的分期、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等,这些诊断会影响到后续治疗方案,如放疗或手术计划等的制定。此外,新辅助治疗对病理诊断也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新辅助治疗前需要对肿瘤进行穿刺取样,而病理医生需要通过小样本的标本给出精确的诊断,取样的的误差可能造成诊断结果的误差,因此临床上对新辅助治疗前多点、多条组织的穿刺具有极高的要求。而于影像学淋巴结疑似转移的患者,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淋巴结穿刺。

新辅助治疗非常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实现乳腺癌的降期,而降期后乳腺癌患者的手术范围是可以缩小的。此时,就需要我们对新辅助治疗前后影像学的结果有着非常精准的判断,从而决定新辅助治疗后的手术策略。而以上这些情况都需要MDT团队紧密合作,才能保障治疗决策的规范化。此外,约有10%~20%的患者对新辅助治疗无反应,甚至一小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疾病进展,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需要进行精确的监测。不仅需要告知患者定期注意自己的乳房和淋巴结情况,还需每2~4个周期进行一次影像学的评估。

新辅助治疗后non-pCR患者的强化辅助治疗

林颖教授:截至目前,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以往新辅助治疗的决策是将制定好的术后辅助方案同样应用到手术前,而术后通常并不会对治疗方案进行更改。而近两年CREATE-X研究以及KATHERINE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也就是non-pCR的患者,可以通过调整辅助治疗方案来提改善患者的生存。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术前若使用的是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或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双靶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后non-pCR则可以使用T-DM1(恩美曲妥珠单抗)进行强化辅助治疗。根据KATHERINE研究的最新结果,与曲妥珠单抗相比,使用TDM1进行为期一年的强化辅助治疗,患者的复发或死亡风险相对下降50%,不仅如此,T-DM1治疗组的无浸润性疾病生存(iDFS)率较对照组绝对差异达到11.3%,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数据。因此,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为后续的辅助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临床上对T-DM1这个里程碑式的药物一直非常期待,我们也非常高兴的看到,近日T-DM1已经在中国获批并且将很快上市,期待T-DM1能够给国内的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单臻医生:从新辅助治疗的发展历程来看,目前新辅助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优势,并且已经成为疗效导向型的治疗模式。该模式的好处在于,对部分患者而言,在新辅助治疗的开始阶段,可以采取相对低毒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在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反应来决定后续的治疗是应该做“加法”还是“减法”。而根据KATHERINE研究,前期经过单靶或双靶新辅助治疗的non-pCR患者,后续使用抗体偶联药物T-DM1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iDFS,降低复发以及转移风险。

近年来,以T-DM1为代表的ADC类药物,逐步从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进展到辅助、新辅助治疗领域,对改善国内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T-DM1的上市,将会造福更多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使non-pCR早期乳腺癌患者拥有更好的治愈希望。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Natha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asso






相关阅读
评论
2020年03月15日
李海志
常州市中医院 | 乳腺外科
赫赛莱新辅助疗效显著!
2020年03月10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乳腺外科
做好治疗
2020年03月10日
陈海英
其他 | 销售部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