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病理反应分层指导治疗策略:可切除肺癌新辅助与围手术期化疗免疫治疗预后分析

07月0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针对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已逐渐成为标准治疗选择。然而,不同病理缓解程度对预后的影响以及术后是否继续免疫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5项关键临床试验的个体患者数据(IPD),首次量化了病理完全缓解(pCR)、微残留肿瘤(MPR1-10%)和无主要病理缓解(no-MPR)三类患者的生存差异,并对比了新辅助与围手术期策略在不同亚组中的效果。研究结果为术后治疗策略的精准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尤其对减少过度治疗毒性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相关论文成果已于2025年4月发表于JNatlCancerInst杂志。

研究背景

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虽已改变早期NSCLC治疗格局,但不同病理反应(如pCR定义为肿瘤完全消失,MPR为残留肿瘤≤10%)的预后价值尚未明确。FDA近期对pCR患者术后继续免疫治疗的获益提出质疑。同时,传统MPR定义包含pCR和MPR1-10%两个亚组,可能导致预后评估偏差。此外,针对未达MPR(残留肿瘤>10%)的患者,术后免疫治疗的附加价值仍存疑。本研究旨在通过重建IPD数据,揭示不同病理缓解程度的生存梯度,并探索新辅助与围手术期策略的适用场景。

研究方法

纳入CheckMate-816(新辅助)、CheckMate-77T、KEYNOTE-671等5项II/III期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报告无事件生存期(EFS)的Kaplan-Meier曲线数据。采用图形重建算法还原个体患者生存时间,通过匹配算法分离MPR1-10%亚组(从MPR数据中剔除pCR病例)。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不同病理反应亚组的EFS差异,并评估新辅助与围手术期策略在各亚组中的治疗效果异质性。统计学显著性设定为p≤0.05。

结果

新辅助/围手术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chemo-ICI)的无事件生存期(EFS)根据病理反应呈现出预后梯度(图1A),从病理完全缓解(pCR,预后良好)到MPR1-10%(中等预后)和非MPR(no-MPR,预后较差)依次递减。具体而言,pCR组与MPR1-10%组(HR0.37,95%CI0.21-0.66,p<0.001)或no-MPR组(HR0.12,95%CI0.07-0.19,p<0.001)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同样,MPR1-10%组与no-MPR组相比,EFS显著改善(HR0.58,95%CI0.48-0.70,p<0.001)。
 
在pCR(HR0.70,95%CI0.26-1.88,p=0.48)、MPR1-10%(HR0.63,95%CI0.26-1.41,p=0.26)和no-MPR(HR1.14,95%CI0.79-1.65,p=0.47)亚组中,围手术期与新辅助chemo-ICI的EFS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图1B-D)。然而,Kaplan-Meier曲线显示,MPR1-10%亚组中围手术期chemo-ICI有获益趋势,而no-MPR亚组中新辅助chemo-ICI有获益趋势。

图1.(A)对比不同病理反应患者的生存曲线。在(B)pCR、(C)MPR1-10%和(C)
No-MPR患者中对比围术期和新辅助免疫治疗患者的生存曲线

汇总数据分析显示,病理反应类别与治疗策略之间无显著亚组交互作用(p=0.33)(图2A)。根据病理反应类别提出的治疗策略如图2B所示。在pCR组中,chemo-ICI已带来显著的EFS获益,且新辅助与围手术期chemo-ICI的Kaplan-Meier曲线重叠,提示辅助ICI对整体疗效的贡献可能极小。与这些结果一致,CheckMate-816和CheckMate-77T的近期探索性分析显示,达到pCR的患者中,新辅助与围手术期chemo-ICI的EFS无差异。因此,对于pCR患者,仅采用新辅助chemo-ICI策略可在保留新辅助阶段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术后主动治疗相关的额外毒性风险。考虑到围手术期chemo-ICI治疗的患者中有8%在术后阶段出现严重(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且高达35%的不同癌种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可能经历长期免疫相关毒性(包括肺炎),辅助ICI的毒性可能是一个相关问题。

图2.(A)在不同病理反应亚组患者中对比围术期和辅助免疫治疗获益;(B)基于病理反
应的治疗策略推荐

结论

本研究首次通过IPD分析证实,可切除NSCLC患者接受化疗免疫治疗后,病理缓解程度呈现pCR>MPR1-10%>no-MPR的生存梯度。对于pCR患者,术后免疫治疗可能非必需,可考虑降阶策略以减少毒性;MPR1-10%患者或从术后免疫维持中获益;而no-MPR群体需探索新型强化治疗方案。

研究局限性包括:MPR1-10%亚组非原始研究预设终点,各试验病理评估标准存在差异(如免疫相关标准与IASLC标准),且未纳入淋巴结病理反应数据。未来需结合循环肿瘤DNA等动态监测指标,构建多维度的术后治疗决策模型。

参考文献

NuccioA,SalomoneF,ServettoA,etal.Neoadjuvantversusperioperativechemo-immunotherapyaccordingtopathologicalresponseinresectableNSCLC:areconstructedindividualpatientdatameta-analysis.JNatlCancerInst.PublishedonlineApril11,2025.doi:10.1093/jnci/djaf090。

审批编号:CN-159144

过期日期:2025-08-12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