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王涛教授:破局肺癌诊疗难题——外科视角下的MDT协作与前沿探索

11月28日
来源:肿瘤资讯

当前,肺癌治疗已全面迈入精准化与综合化的新时代。面对日趋复杂的疾病谱系与不断更新的分子图谱,单一的治疗手段已难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如何优化围手术期的全程管理,确保早期患者获得根治、中晚期患者获得最佳生存获益,成为胸外科面临的重要课题。


2025年11月21日,第2届滨江肿瘤整合学术会议盛大召开。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邀南京鼓楼医院王涛教授进行专访,以飨读者。

王涛
主任医师

博士后 主任医师 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胸外科、肺外科主任,胸外科教研室主任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南京市政协委员
中国肺康复委员会常委
江苏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常委
江苏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主委
江苏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
美国ASCB、AACR会员
美国布洛迪医学院博士后
北京市“十百千”人才
人社部优秀归国人才
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获得者
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另有国家发明专利7项

精准分期下的个体化治疗与MDT全程管理

Q1:当前肺癌治疗已进入精准化、综合化时代。面对日趋复杂的疾病谱与分子图谱,鼓楼医院肺外科在优化围手术期全程管理方面形成哪些独特的实践与策略?同时,在遇到分子分型复杂、存在耐药或合并多系统问题的疑难病例时,肺外科如何通过?MDT?模式共同制定更精准、更个体化的整体诊疗方案?

王涛教授: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临床诊疗需求巨大。我们医院的胸外科年手术量已突破8000例,覆盖从原位癌、微浸润癌到局部晚期的全分期病例。对于Ⅰ-Ⅲ期可手术患者,胸腔镜/机器人根治性切除仍是核心手段;同时,我们已将CT引导经皮穿刺及经自然腔道支气管镜消融等介入技术纳入早期多原发或高龄高危患者的可选方案。术后管理依托成熟的MDT平台,由胸外科联合肿瘤、病理、影像等学科,依据分子分型与危险度分层,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辅助策略:原位癌及微浸润癌术后多仅需规律随访,而浸润性癌则需序贯免疫、靶向或含铂化疗,以最大限度降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

对于初诊不可切除的Ⅲ期或寡转移患者,我们先行含免疫或靶向的新辅助治疗,通过每2周期MDT评估降期效果,争取R0手术窗口;术后继续巩固免疫或靶向治疗,使“转化治疗+手术治疗+维持治疗”模式下的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若肿瘤已广泛转移,则由肿瘤内科主导,综合基因检测、PD-L1表达及肿瘤微环境特征,给予系统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并动态评估局部残留或寡进展病灶,必要时行姑息性手术或立体定向放疗。全程管理中,我们同步开展小RNA免疫治疗等前沿临床试验,为传统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全新免疫调控策略,真正实现“个体化、全周期”的精准肺癌诊疗。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28日
孙有泉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