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演进:当前策略与未来方向

11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新辅助治疗(NAT)在局部乳腺癌治疗中的角色已发生深刻演变,从单纯提高手术可及性、扩大保乳手术适应证的治疗工具,发展成为整合预测性生物标志物探索、替代终点研究及新疗法的综合性平台。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HER2阳性乳腺癌中,NAT通过评估术后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或残余肿瘤负荷(RCB)来判断预后,并据此指导后续治疗的升级或降级,已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本篇综述摘译自发表于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的综述文章The Evolving Role of Neoadjuvant Therapy for Operable Breast Cancer,系统梳理各亚型乳腺癌的NAT策略,并展望该领域前沿进展。

新辅助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目前,对于肿瘤直径≥2厘米或淋巴结阳性的早期TNBC,NAT是首选治疗;对于肿瘤较小且淋巴结阴性的病灶,通常采用直接手术治疗。早期TNBC患者常规采用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方案;而最新研究表明,加入卡培他滨能显著提高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且能转化为具有临床意义的无事件生存期(EFS)获益。

TNBC领域最具变革性的进展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引入。III期KEYNOTE-522研究证实,在新辅助化疗基础上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并于术后继续辅助使用,不仅显著提高pCR率,还带来明确的EFS改善,从而为高危早期TNBC确立"化疗+免疫"的新标准。对于新辅助治疗后仍有残余病灶的高危患者,有研究表明,后续给予卡培他滨或奥拉帕利(针对BRCA突变者)进行治疗升级能改善预后。

然而,KEYNOTE-522研究的成功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精准识别最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以避免过度治疗,以及达到pCR的患者是否可安全省略后续辅助免疫治疗。由于长期使用蒽环类药物可能产生显著毒性,因此对于以治愈为目的的TNBC患者,应尽可能减少蒽环类药物的使用。

新辅助治疗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对于分期T2及以上或淋巴结阳性的HER2阳性乳腺癌,NAT同样是标准治疗,且pCR是预测长期优异结局的强效指标。HER2阳性乳腺癌的NAT治疗模式已从单靶治疗(曲妥珠单抗)演进为双靶治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联合化疗。

当前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的核心主题是“降级”与“升级”并行的个体化策略。一方面,为减少远期毒性,基于多项研究证据,无蒽环类方案(如TCHP方案)已成为优选;另一方面,针对新辅助治疗后仍有残余病灶的患者,需进行治疗“升级”。基于KATHERINE研究,术后换用T-DM1已成为标准,其可将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50%。未来,更强效的药物如德曲妥珠单抗(T-DXd)和图卡替尼等研究正在开展,有望进一步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高危患者的预后。

新辅助治疗在ER+/HER2-乳腺癌中的应用

相较于其他亚型,雌激素受体阳性(ER+)/HER2阴性(HER2-)乳腺癌的NAT决策更具挑战性。该亚型对化疗的敏感性相对较低,pCR率不高,且pCR的预后价值也相对较弱,而辅助内分泌治疗在控制远期复发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即便新辅助化疗后存在残余病灶,也可能无需调整原定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这使得临床医生在为可手术的ER+/HER2-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存在顾虑。

对于ER+/HER2-乳腺癌患者,NAT包括新辅助化疗(NACT)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T)。有研究表明,NET可获得与NACT相似的临床缓解率,且毒性更低,但NET应用多应用于年老体弱或不适合化疗的患者。最新研究表明,CDK4/6抑制剂联合NET策略相相较单独NET治疗,能显著降低肿瘤增殖指标Ki67,但这一优势尚未转化为临床缓解率的显著提升。

在ER+/HER2-乳腺癌的治疗决策中,基因表达谱(GEPs)的应用正从辅助治疗领域向新辅助治疗延伸。在辅助治疗中,GEPs(如Oncotype DX 21基因检测)已是指导化疗选择的标准工具。其中,辅助治疗RxPONDER试验并未证实辅助化疗对诊断为1至3个阳性淋巴结且Oncotype DX复发评分≤25的绝经后女性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获益。这一发现使得在此类患者中,以肿瘤降期为目的而选择毒性较大的NACT存在合理性挑战。在此背景下,利用GEPs指导NAT选择可能是未来方向之一。现有证据表明,较高GEP评分(高复发风险)的肿瘤与更高的NACT缓解率相关,而低至中等评分的肿瘤则可能对NET更为敏感。

鉴于静态的基线GEPs无法完全预测疗效,一种基于动态生物标志物监测的适应性治疗策略正逐渐兴起。IMPACT试验等研究表明,内分泌治疗2-4周后肿瘤Ki67表达水平可预测长期疗效。ALTERNATE和WSG-ADAPT等临床试验在临床实践中验证了这一观念:对于接受NET后Ki67水平仍较高的(如>10%)内分泌抵抗患者,应及时转换为NACT;对于Ki67被有效抑制的内分泌敏感患者,则可继续完成NET,从而安全地避免不必要的化疗。这种适应性策略有望推动ER+/HER2-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

总结与展望

尽管近年来涌现出众多改变临床实践的试验,但围绕局部乳腺癌NAT的许多关键问题依然存在。pCR虽仍是TNBC和HER2阳性乳腺癌试验中普遍采用的主要终点和强效生物标志物,但其作为长期生存替代终点的验证尚不完全,其中部分原因是多数新辅助试验的统计学功效仅为pCR而设计。KEYNOTE-522试验创新性地采用pCR和EFS作为双重主要终点,为药物快速获批开辟新路径,但也存在注入对于达到pCR的患者是否仍需辅助免疫治疗的疑问。

未来探索有望通过血液生物标志物革新疗效评估模式,即通过监测ctDNA的动态变化来识别微小残留病灶,相较传统影像学或组织活检,可以更早指导适应性治疗调整,从而将NAT引入更为动态且精准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Spring LM, Bar Y, Isakoff SJ. The Evolving Role of Neoadjuvant Therapy for Operable Breast Cancer.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22;20(6):723-734. doi:10.6004/jnccn.2022.7016.

审批编号:CN-171929

过期日期:2026-11-14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tho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