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年度巨制】2019肿瘤资讯黑色素瘤年终盘点:精进融合、不断突破,黑色素瘤治疗更上层楼!

2020年01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已经过去的2019年,黑色素瘤领域的研究依然如火如荼,靶向和免疫治疗研究数据层出不穷,在这些研究中,有哪些令人倍感振奋的研究突破和最新进展?这些新进展如何指导临床实践?在2020年1月11日诺华肿瘤医学部主办的首届“黑色素瘤峰会——MASTER(Melanoma Summit for Education & Research)”上,多位黑色素瘤大咖为所有黑色素瘤治疗领域内的工作者奉上了这份岁末大餐, 东部战区总医院的王锋教授首先回顾了2019年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领域的研究进展,随后与在场专家讨论了中国黑色素瘤人群靶向治疗策略、靶向联合免疫三联疗法的最新进展以及新辅助治疗的前景与适用人群等问题。肿瘤资讯将这次盘点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幻灯片02.jpg

幻灯片3.jpg幻灯片4.jpg

盘点正片视听盛宴

盘点精要

1.近年来,随着BRAFV600突变靶向药物(包括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的问世,黑色素瘤的临床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有了巨大改善。

今年COMBI-d/v研究发布的5年随访数据,更是第一次证实靶向联合治疗同样可以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这项研究的成果在2019年ASCO大会上公布并同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汇总分析的结果显示,接受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D+T)双靶方案治疗的患者,1/5可实现长期无复发生存,1/3患者可见长期生存。其中,完全缓解的患者五年生存率高达71%。这与传统治疗下晚期黑色素瘤五年生存率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此外,2019 SMR会议上公布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在中国患者中的治疗数据,结果显示ORR为65.9%,DCR高达97.7%,中位PFS达到10.3个月,证实了中国患者中双靶治疗的获益。

此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郭军教授开展的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对比单纯化疗的研究也在ASCO大会上进行了报道,结果显示,靶向联合化疗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2.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日新月异,目前以PD-1单抗为主要代表。CheckMate 067研究的5年随访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五年的生存率。

但双免疫治疗方式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增加了治疗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主要来自于伊匹木单抗。此外,在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领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郭军教授提出了晚期黑色素瘤的早期疗效预测指标——肿瘤生长率(TGR)。未来,TGR的概念能否在所有的PD-1/PD-L1单抗中都适用,非常值得探索。

3.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都存在各自独特的优势,那么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联合,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呢?

COMBI-I研究探索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和PD-1单抗Spartalizumab一线治疗晚期BRAF V600突变黑色素瘤。初步数据显示,三联方案一线治疗完全缓解率高达42%,中位PFS接近2年(23.7个月),这个数据非常令人惊喜。目前COMBI-I的Ⅲ期随机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这项研究预计在明年结束,结果十分值得期待。此外,在其他靶向联合免疫的研究中,IMspire170研究很遗憾未能达到PFS主要研究终点,考比替尼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的研究,第一次中期分析亦未观察到OS获益。

4.对于可手术的黑色素瘤患者,在过去的一年里新辅助以及辅助治疗领域同样存在着令人瞩目的新进展。

OpACIN-neo研究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IFN-γ高表达或TMB高表达的患者,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显著提高。另外一项NeoCombi研究,将靶向治疗作为新辅助治疗,结果显示,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下取得pCR的患者,RFS结果显著更优。此外,2019年CheckMate 238研究的结果也再次更新,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了PD-1单抗在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而在这项研究中针对对生物标志物的探索表明,IFN-γ高表达、TMB高以及CD8细胞浸润高的患者能够在免疫治疗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学术要点再回顾:

幻灯片03.jpg幻灯片04.jpg

幻灯片06.jpg幻灯片08.jpg幻灯片12.jpg


责任编辑:小明
排版编辑:Vicky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