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浦江论坛精彩回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他胸部肿瘤的治疗

2016年08月22日

整理:Lilith

来源:肿瘤资讯


肺癌治疗之不可或缺

DSC_6569.jpg

台湾大学附属医学院肿瘤部主任杨志新教授带来的报告主题是晚期NSCLC如何最大化患者生存。对于晚期NSCLC的治疗,随着近些年来基因检测手段的发展,已经从简单的化疗时代进入到分子分型时代。对于鳞癌的患者,先从一线化疗开始,对于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使用nivolumab或Pembrolizumab仍能达到良好的临床获益。对于这一部分患者,是否直接使用免疫治疗药物进行一线治疗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而对于腺癌患者,在驱动基因突变的换这种,通过EGFR以及ALK基因突变的检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生存是十分重要的。在EGFR-TKIs以及ALK抑制剂一线治疗耐药后,针对T790M突变情况选择使用osimertinib、Docetaxal以及免疫治疗药物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举措。总而言之,针对晚期NSCLC患者,如何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有效调整治疗策略而使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获益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DSC_6582.jpg

上海市胸科医院傅小龙教授的报告主题为“精准医学引领NSCLC放疗未来”。傅教授指出,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为基础,以基因和蛋白组学研究为前提,以大数据分析为主要手段的新型医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分子生物学与临床信息数据的大集成。精准放疗领域的发展依赖于影像学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基于CT、MRI、PET-CT等手段采集医学图像,依赖于计算机的高通量计算,通过大量的数据识别自动抽提算法将图像转换为高维可分解的参数分布空间,可以通过分析不同信号强度、纹理异质性、肿瘤形状等因素,筛选具有显著相关性特征的疗效预测模型。这些具有与在体、动态、定量、无创等特征的预测模型,由于其数据性特性,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聚集和传播,最终为精准放疗带来飞跃式的发展。不同基因分型的患者对于放疗的敏感度不同,表现为不同时间、不同部位、不同人群广泛的异质性。以生长因子基因、抑癌基因等为生物标记物作为常规指标来预测放疗敏感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总体表现为阴性结果,主要原因是我们难以区分这些标记物是预后因子还有预测因子,另外,样本量的偏小、对照的缺乏等也是造成目前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放疗在NSCLC治疗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是需要结合生物学特性将技术进步优势转化为临床优势。

DSC_6587.jpg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肺科主任高蓓莉教授带来报告主题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现有数据以及未来方向”。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以及抑制VEGF信号传导的治疗策略是重要的抗肿瘤生长策略之一。VEGF信号通路的激活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持续存在,抗血管生成药物应尽早、持续使用。以贝伐珠单抗为例,它可以退化现有的肿瘤血管系统、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并且降低现存血管系统的通透性。在ECOG4599肺腺癌亚组的治疗中,相比于化疗,贝伐珠单抗+CP方案可延长OS达3.9个月。贝伐珠单抗一线联合厄洛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患者也可显著延长PFS。总体来讲,对于EGFR野生型非鳞癌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明显获益,A+方案不可或缺;对于EGFR突变型的非鳞癌患者,“A+化疗”与“A+T”化疗方案孰优孰劣还需进一步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治疗的联合是未来的方向,但具体方案的实施还需进一步研究。

DSC_6591.jp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洁教授针对晚期鳞癌患者治疗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肺鳞癌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A4以及NY-ESO-1均出现过表达,也存在CD8效应T细胞的广泛浸润。晚期肺鳞癌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而化疗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的治疗可以在部分晚期鳞癌患者中获益。 常见的肺癌驱动基因EGFR、ALK等只存在于很少一部分比例的鳞癌患者,因此其应用非常有限。而其他新的驱动基因仍然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肺鳞癌中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为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食管癌及胸腺瘤治疗

DSC_6630.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相加庆教授带来了“食管癌外科治疗现状与思考”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手术是目前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模式,如今食管癌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且手术相关死亡率明显下降。不足的是,手术的创伤大,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较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0%,患者总体长期生存率偏低。在手术方式、放射与手术的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辅助治疗的选择以及是否进行微创手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左胸一、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是国内最常用的开胸食管癌手术方式。右胸-腹二切口食管瘤根治术(Ivor Lewis)为国外常用,目前也逐步被国内所接受。手术方式的选择、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以及是否采用微创手术会造成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差异。经食管裂孔试管拔脱术(THE)、以及内镜下食管粘膜切除术(EMR)等手术方式治愈效果各有差异。在食管癌外科手术治疗中,外科医生的目标从手术的最初的关注安全性正逐步往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以及生活质量方向发展。从手术方法的选择到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循证医学证据的获得,未来食管癌外科治疗,任重而道远。

DSC_6636.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赵快乐教授的报告主题为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进展。赵教授从放疗技术中照射野的选取、分割以及放射剂量的选择,到同期放化疗中化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食管癌放疗疗效以及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同期放化疗是标准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而在照射野的选取上,选择累及野照射相对安全可靠。在放疗剂量的选择上,采取常规分割的方式,采用50-70Gy照射剂量时患者受益良好。同期放化疗中,DDP+5FUFOLFOX以及PTX方案的合理选择可以使患者获益。

 DSC_6651.jpg

常建华教授为我们带来“晚期食管癌治疗进展及策略”的主题演讲。其报告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晚期食管癌的化疗、晚期食管癌的靶向治疗以及新方案的探索。NCCN指南推荐的一线化疗方案以顺铂加氟尿嘧啶类药物为主,奥沙利铂以及卡培他滨以及改良的DCF方案同样是优选方案。在食管鳞癌的治疗中,DDP+5Fu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案。关于食管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E1206研究显示ECFFOLFOX方案在疗效方面较好,FOLFOX方案在安全性方面更优,该研究并未显示出三药联用(加入西妥昔单抗)的优势。对于晚期食管癌化疗方案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PS、并发症以及药物毒性来决定,目前两药联用由于其毒性较低仍然是首选。探索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有可能给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DSC_6665.jpg 

王佳蕾教授分享了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治疗进展。与其他胸部肿瘤相比,恶性胸膜间皮瘤为罕见病,并且与石棉暴露密切相关,其病理分型有上皮样、肉瘤样以及双向混合型。通过检测CalretininCk5/6WT-1以及Podoplanin标记物的表达可鉴别上皮样间皮瘤与肺腺癌。培美曲赛/顺铂Q3W方案目前是唯一被FDA批准的晚期MPM治疗方案,而贝伐单抗加培美曲赛联合铂类的方案为NCCN 2A 类推荐方案。对于MPM二线治疗的数据十分有限,目前的临床数据结果表明CTLA-4抑制剂二线单药治疗MPM无效,MPM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二线治疗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版权属良医汇肿瘤资讯App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资讯App”

责任编辑:Lilith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