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肝癌分层治疗时代:从介入技术精准匹配到多线序贯的系统化破局

2024年12月2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靶向药物迭代、免疫治疗突破及介入技术革新,肝癌治疗已迈入“可精细分层、可精准干预、可多线延续”的新纪元。不同分期(BCLC 0-D期)、不同生物学特性的肝癌患者,均可匹配个体化的局部与系统治疗组合。这一变革彻底改变了既往“同病同治”的粗放模式,为提升我国肝癌五年生存率提供了核心路径。

杨正强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介入治疗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介入放射专委会常务委员
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微创介入专委会常委
北京肿瘤学会介入治疗专委会秘书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胃肠道及胰腺疾病专委会委员
中华介入放射学杂志 编委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 编委

介入技术的分层适配:从病灶特征到栓塞材料选择

以肝动脉介入治疗为例,需根据肿瘤负荷分布、脉管侵犯及肝功能储备进行技术分层:

C-TACE(传统碘油栓塞):适用于符合 “Up-to-Seven”原则(肿瘤数目+最大径≤7)的局限性病灶,通过碘油沉积实现精准栓塞。
 
D-TACE(载药微球栓塞):对单发肿瘤直径>6cm者更具优势,载药微球可持续释放化疗药物(如蒽环类)。

钇⁹⁰放射栓塞(TARE):合并单侧门静脉癌栓时,可实现“放射性肝段切除”,局部控制率达70%。

HAIC(肝动脉灌注化疗):针对弥漫型肝癌(肿瘤数目+最大径>11)或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需联合靶向/免疫药物(如仑伐替尼+PD-1抑制剂)形成系统控制。

多学科团队(MDT)的精准决策:从三联策略到病灶根治

基于我中心超过2000例肝癌MDT诊疗经验,建立分层治疗路径:

中晚期肝癌(BCLC B/C期):

肝功能良好者(Child-Pugh A级):采用 “介入+靶向+免疫”三联策略(如TACE联合瑞戈非尼+信迪利单抗),客观缓解率(ORR)提升至45.8%。

合并门静脉癌栓:HAIC联合索拉非尼可使癌栓退缩率达31.6%。

早中期肝癌(BCLC 0/A期):

非手术适应症患者:栓塞联合消融(TACE+RFA) 实现病灶完全坏死,3年复发率降至28.3%。

系统治疗的序贯智慧:以瑞戈非尼为核心的多线接力。

针对靶向治疗耐药这一关键瓶颈,构建动态调整策略:

一线进展后:

体能状态佳(ECOG 0-1):切换至介入联合单药靶向(如TACE+瑞戈非尼),中位PFS延长至6.4个月。

体能受限者:启用瑞戈非尼单药二线治疗,凭借其多靶点阻断能力(VEGFR/TIE-2/CSF1R),有效抑制旁路激活,耐药时间延迟至9.1个月。

后线探索:瑞戈非尼耐药后,可序贯瑞戈非尼增量(160mg→200mg)或转向多激酶抑制剂(卡博替尼),形成类肠癌的“三线接力模式”。

总结展望:构建中国肝癌全程化管理生态

肝癌分层治疗体系的成熟,标志着我国肝癌诊疗从单一技术应用迈向“局部-系统协同、多线序贯管理”的精准时代。未来突破需聚焦三大方向:

技术整合:建立介入技术质控标准(如TACE栓塞终点评估),推动HAIC、TARE等技术规范化。

耐药破解:利用ctDNA动态监测旁路激活信号(如FGF19扩增),指导瑞戈非尼用药时机调整。

全程管理:构建以MDT为核心,覆盖早筛、根治性治疗、多线序贯及姑息支持的全程化路径。

唯有将分层理念贯穿诊疗全周期,方能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肝癌生存率目标提供。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古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y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