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汇聚星星之火,共谱疗缘之声-MZL临床探索与实践头颈专场会议盛大召开

2024年12月0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初冬时节,朔风凛冽。为了全面提升边缘区淋巴瘤(MZL)的探索和临床实践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MZL患者预后。2024年11月26日,由北京鸿远慈善基金会主办的“疗缘之声-MZL临床探索与实践头颈专场会议”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携数十位血液疾病专家围绕头颈MZL的诊疗展开学术思辨。在此,【肿瘤资讯】特对会议关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会议伊始,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专家们指出由于MZL好发于老年人,而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使得MZL的发病率呈现增长的趋势。所幸,近年来,随着BTK抑制剂的获批,使得MZL的治疗迎来了全新的格局。虽然,在我国发达地区MZL的治愈率已与国际相当,但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治愈率仍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对于MZL的诊疗仍需在多学科的指引下进一步的规范化,从而让我国MZL的诊疗真正实现慢病化管理。

MJ.png马军教授

HHQ.png黄慧强教授

边缘区淋巴瘤在新药时代下的治疗优化

主持: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丽宏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

讲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志勇教授

曾教授指出MZL是常见的惰性B-NHL,具有好发于老年,病程惰性,异质性高的特点。既往研究显示,传统免疫化疗之间的疗效无差异,3-4级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与免疫化疗相比,“无化疗”疗效相当且更安全。MZL治疗应在兼顾疗效及安全性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奥布替尼为代表的BTK抑制剂推动MZL迈入“无化疗”时代。奥布替尼联合抗CD20单抗一线治疗MZL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100%,治疗MZL疗效显著,安全性俱佳,堪称新药时代下MZL治疗的优化选择。

曾志勇教授.png曾志勇教授

大咖论道

在大咖论道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蒋明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培起教授发表了观点。蒋教授指出由于MZL是预后最好的肿瘤之一,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更需要考虑治疗的安全性,奥布替尼不论是单药还是联用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赵教授认为,由于MZL好发于老年人,因此,低毒治疗应该是一个需要推崇的理念,现在除了在内科治疗时使用BTK抑制剂之外,在放疗时也会进行减低剂量放疗。

蒋明教授.png
蒋明教授

赵培起教授.png赵培起教授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病例分享

主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赖洵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李增军教授

讲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医院王亮教授

王亮教授分别分享了四个病例。第一个是1例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骨髓免疫分型、病理提示边缘区淋巴瘤累及骨髓患者的病例。该例患者在第1、2疗程分别给予G-CHOP方案化疗之后,在复查时提示有效,但双上肢血管超声提示左侧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血栓形成。后经奥妥珠单抗+BTK抑制剂治疗,复查骨髓提示完全缓解(CR);第二个是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IA期患者病例,先予奥妥珠单抗和奥布替尼分别治疗,随后予G+BTK抑制剂治疗,6次治疗后仍评估为部分缓解(PR);第3个病例是1例老年女性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例,予利妥昔单抗+BTK抑制剂奥布替尼方案治疗,6个疗程后提示CR;第4个病例是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IIEA期),IPI评分1分,MALT-IPI评分0分患者的病例,予奥妥珠单抗联合奥布替尼联合治疗6个疗程后评估为CR。这四个病例提示,MZL的主要全身治疗目前大多是基于与抗抗CD20单抗联合的免疫化疗或单药治疗。对于复发难治的MZL患者,新型治疗包括奥妥珠单抗、BTK抑制剂、PI3K抑制剂、CAR-T等疗法为此类患者带来了治疗新希望。除此之外,王亮教授亦分享了在今年ASH大会上所公布的边缘区淋巴瘤一线治疗采用奥布替尼单药或联合抗CD20单抗的数据,该研究一共纳入了33例患者,绝大多数患者分期偏早,11例患者采取了奥布替尼单药治疗,11例联合了奥妥珠单抗,11例联合了利妥昔单抗。对于单用奥布替尼的眼部患者,予以了放疗巩固。在所有接受了系统性治疗的患者,10例患者在后续接受了奥布替尼维持治疗。总体而言,6个疗程的诱导治疗疗效非常好,ORR达到了100%,54.5%的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最主要的不良事件是轻度的骨髓抑制、皮下出血、淤斑,并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停药的患者。因此,奥布替尼维持治疗的安全性可控,未来希望能够观察到更长期的随访结果。

王亮教授.png
王亮教授

真知灼见

在真知灼见环节,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贾友超教授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吴重阳教授发表了观点。贾教授指出个人所在团队进行过抗CD20单抗联合奥布替尼进行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100%的患者均可起效。当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还需要跟患者充分沟通利弊,对于不能化疗的患者,亦可选择靶向治疗联合小剂量放疗进行治疗;吴教授表示在自己的临床工作中亦深刻感受到对于结内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中,BTK抑制剂可以带来不错的疗效。

贾友超教授.png贾友超教授

吴重阳教授.png吴重阳教授

奥布替尼在初治MZL的诊疗体会

主持: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利玲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周辉教授

讲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华教授

王华教授分享了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伴浆样分化及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的病例。在该病例中,OR2的联合治疗方案,患者在6周期后PET-CT评估为CR,奥布替尼起效迅速,维持用药至今,仍维持CR。他表示对于初治MZL,以奥布替尼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安全有效。新型BTK抑制剂奥布替尼,不抑制NK细胞的ITK靶点,与利妥昔单抗联用可带来协同增效的抗肿瘤效应,使MZL患者提高早期获益。王华教授还进行了自己所在中心的研究分享,对于晚期进展期的边缘区淋巴瘤,在一线治疗时进行了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的探索。纳入16例,其中14例具有疗效评估结果。患者的ORR达到了91%,CR率达到了50%,不良事件可控。

王华教授.png王华教授

真知灼见

在真知灼见环节,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颖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吴少杰教授参与了讨论。对于林教授的提问,王华教授表示PET-CT对于惰性淋巴瘤诊断的证据和价值不如侵袭性淋巴瘤,但是可以用评分加以评估。对于吴教授的提问,王华教授表示眼附属器惰性淋巴瘤,不需要进行中枢预防。至于联合治疗的问题,三药联合主要用于复发难治和初诊高危的患者。

林颖教授.png林颖教授

吴少杰教授.png吴少杰教授

奥视群雄-边缘区淋巴瘤(MZL)专题研讨

主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松福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陈玉清教授

讲者:四川省人民医院李慧教授

李慧教授表示,在亚洲人群中,MZL为排行第三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最常见是MALT淋巴瘤,膀胱MALT及眼MALT是少见类型。MZL的生存期通常较长,部分患者会转换为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增加死亡率,奥布替尼治疗MALT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均良好。目前奥布替尼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针对MZL的BTK抑制剂,其靶区更集中,与伊布替尼、阿可替尼相比,奥布替尼单药缓解率更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小。

李慧教授.png李慧教授

真知灼见

在真知灼见环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海燕教授和烟台毓璜顶医院马俊杰教授参与了分享。李慧教授针对杨教授的提问,指出BTK抑制剂足量使用,患者耐受性良好,并未观察到血小板的下降,同时,也不会加重出血;李慧教授针对林教授所提出的问题指出BTK抑制剂提前使用是否会增加转化的高风险目前尚无证据,不过,从机制上讲该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几乎没有。因为BTK抑制剂可以抑制整个通路,并没有刺激性的作用存在;李慧教授针对马教授的提问,指出对于惰性淋巴瘤的维持治疗非常重要,推荐奥布替尼或抗CD20单抗维持,时间至少是2年。

杨海燕教授.png杨海燕教授

马俊杰教授.png马俊杰教授

大会总结

会议尾声,大会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对于本次会议进行了精辟的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分享了边缘区淋巴瘤最新的治疗进展。从这些进展中可知,BTK抑制剂的出现,让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增添了新的武器。未来如何让这个武器更好的发挥长处,让MZL患者获得更高质量的生存是值得大家探索的问题。在此,感谢各位嘉宾的莅临,期待与大家的下次相遇。

黄慧强教授.png黄慧强教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thil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ulia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