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癌症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落实“健康中国”癌症防治专项行动,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及第94个建军节到来之际,长城肿瘤高峰论坛·2021北京于2021年7月31日-8月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承办。
7月31日放疗分会场邀请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李月敏教授、段学章教授、曲宝林教授、李建雄教授担任分会场主席,众多放疗领域专家做精彩报告,【肿瘤资讯】特此梳理放疗分会场内容,以飨读者。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李月敏教授、段学章教授、曲宝林教授对在场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的感谢。李月敏教授讲到,解放军总医院学部制度改革是中央军委批准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自2020年6月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改革经历了各种困难但也从携手合作中收获了成果。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学部作为21个学部中规模最大的学部,下设五个亚专科与一个研究所,年门诊量20余万人次,年收容量5万人次。放射治疗科分布在京内八个院区,设备价值近十亿。本次学术盛会不仅是向建党一百周年华诞献礼、向第94个建军节献礼,更是肿瘤学部成立以来肿瘤专业人士的学术亮相与学术展示。改革重塑、换羽重生的肿瘤学部一定会在新的编制体制下、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乘风破浪、积极作为,努力探索肿瘤防治的新模式,为部队官兵与广大人民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李月敏 教授
段学章 教授
曲宝林 教授
第一环节
主持: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王颖杰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雅棣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李建雄教授
李晔雄教授:淋巴瘤的放射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晔雄教授对淋巴瘤治疗的研究与治疗现状做出详细阐述,他总结,放疗相对其他治疗显著提高了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率与相对生存率,不论在何种年龄段,都是生存获益最高的治疗手段。且患者年龄越小,放疗的降低死亡风险作用越大,能够获得更多生存获益。
马林教授:头颈部肿瘤放疗进展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马林教授从头颈部肿瘤概况、鼻咽癌、非鼻咽的头颈部鳞癌治疗三方面展开报告。鼻咽癌占所有肿瘤的5%~10%,90%为鳞癌,与其他肿瘤有较大差异。马林教授介绍,近年来研究发现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可提高OS、PFS并改善局部区域的控制,但II期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同步放化疗尚存争议。国内的一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II期患者进行同步放化疗可改善疗效但加重了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显示主要获益人群是II期N1人群。
他介绍,局部治疗在肿瘤复发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近期一项III期研究表明局部复发鼻咽癌(NPC)患者中,腹腔手术疗效显著高于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中位随访56个月,3年OS:85.8% vs. 68%),远期疗效仍需观察;在鼻腔-鼻窦-口腔癌的治疗选择中,初治应以手术为主,辅助放疗/放化疗为辅,不同部位的肿瘤治疗策略差异大。
马林教授强调,P16阳性口咽癌患者可获得较好预后,其8年OS可超过70%,P16表达还被纳入了AJCC/UICC第八版分期标准,临床医生要善于应用现有研究结果紧跟前沿进展为患者争取更高获益。
戴建荣:磁共振加速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准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戴建荣教授从工作原理与引进准备工作两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戴建荣教授介绍到,研制磁共振加速器(MR_Linac)具有重要意义,相比其他成像技术,MR成像技术有较高软组织对比度,适用于各种实体肿瘤成像、不仅能获得形态学影像还能获得生物功能影像、无电离辐射,可以反复多次并连续实时成像。患者能够实现边放疗边“看着治”的新时代。但目前MR_Linac仍需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如加速器对MR扫描仪工作的影响,电子回旋效应引起射野入射面剂量减少、横向剂量分布向一侧倾斜等。院内引用准备方面,戴建荣教授介绍了院内机房建设、空间排布、磁场标识警示、人员专业培训及安全制度培训。
第二环节
主持: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黎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孙冰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赵向飞教授
王维虎教授:原发性肝癌放疗的现状与展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维虎教授介绍,在病变无法切除或由于炎症合并症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中,放疗都可作为潜在根治性、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或姑息性治疗手段应用于不同分期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对于小肝癌(≤5 cm)患者,病情一旦得到控制就能够长期有效。一项法国HCC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II期研究对43例不适合其他局部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45 Gy/3次的SBRT处方剂量,发现18个月的局部控制率高达98%;一项日本研究对比了射频消融与放疗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射频消融组的与放疗组的总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2.9%与5.3%。此外有众多证据表明SBRT是潜在的肝癌根治方式,而术前术后放疗也是值得关注的焦点,未来局晚期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放疗可能是主流治疗方式。
惠周光教授: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联合免疫治疗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惠周光教授在报告中介绍道,联合是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PACIFIC研究表明了放疗在疗效巩固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与PD-L1阴性患者,临床还需要进行综合考量;今年ASCO上公布的KEYNOTE-799研究显示K药+同步放化疗具有优秀疗效,且与患者鳞癌/非鳞癌、PD-L1阳性/阴性方面无明显关联,目前仍有众多国际多中心随机三联研究正展开;DUART研究与The TRADE-hypo trial研究对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进行放疗+免疫巩固治疗,患者获益明显;对早期不可进行手术的NSCLC患者,放疗也能使患者获益;对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SBRT是优秀选择。
李月敏教授:胸腺瘤的治疗进展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副主任李月敏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胸腺瘤的基本概况、“20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临床特点和预后”与“MG与胸腺瘤预后的关系”两项研究并表示,胸腺瘤对放化疗相当敏感,是优秀的治疗选择。李月敏教授另外介绍了两例MG病例。
第三环节
主持: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理事王连元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徐慧军教授
曲宝林:基于人工智能的放疗专科信息化平台构建及应用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曲宝林教授介绍,中国医院大致经过了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院内信息集成平台(HIE)、区域医疗信息系统(AIS)四个阶段。AI主要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转化医学研究与教育方面展现功用,未来或将改变医疗模式。
张福泉教授: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张福泉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宫颈癌是一个能够通过放疗实现治愈的疾病,放疗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减少非靶区的受照射面积、提高靶区剂量(中心区域可超过120 Gy)并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目前宫颈癌放疗流程实施存在困难,尤其是治疗执行部分,放疗疗效高低源于治疗决策与技术水平差异。
张福泉教授指出,磁共振成像术(MRI)在宫颈治疗中的作用远优于CT,也可使用MRI & CT图像融合。总治疗时间(OTT)也与局部控制率密切相关,OTT缩短一周相当于提高高风险临床目标体积(CTVHR)剂量5Gy。
第四环节
主持: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胡瑾华教授、李文刚教授
陈波:肝癌伴门脉瘤栓的放射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波教授从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治疗策略的选择、免疫联合靶向时代放疗作用、现代精准技术条件下的放疗三方面展开汇报。在我国,初诊即诊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的发病率为10%~40%,且治疗手段少、预后差。一旦门脉主干/下腔静脉受侵则进展迅速,通常需要进行多学科协作。
目前认为介入治疗对原发灶效果佳,可介入缩小肿瘤并有利于放疗靶区准确定位。另外,放疗还具有血管与淋巴结优势,通过栓塞不全改善、侧支循环供血、肿瘤血管再生及介入控制周边病灶改善疗效。
一项有关TACE+/-放疗的Meta分析表明,TACE+RT能够有效提升有效率,同时改善生存(TACE+RT组与TACE组中为生存分别为22.7个月与13.5个月,P<0.001)。由于介入期间门脉瘤栓发展迅速,对经病理证实或临床诊断的肝细胞癌患者或伴有大血管瘤栓患者应尽早接受放疗。免疫治疗方面,单药治疗优势不大,主要以联合为主,免疫+抗血管以及双免疫方案仍需探索,免疫治疗与放疗的联合也在探究中,其联用的机制基础是远隔效应与放疗对肿瘤内淋巴细胞迁徙与浸润促进。
段学章教授:原发性肝癌立体定向放疗进展与实践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段学章教授介绍,SBRT技术目前可应用于小肝癌、大肝癌、HCC合并门脉癌栓、肝移植前过渡、降期。他介绍了其发表在《中华放射肿瘤杂志》上的研究《28例大肝癌立体定向放疗疗效观察》与一例SBRT联合TACE转化成功肝肿瘤切除的病例并表示,SBRT是大肝癌患者的可替代安全性治疗手段。
王军良教授:射波刀(CK)与伽马刀(GK)临床技术比较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军良教授对CK、GK设备结构及原理、剂量学特点、临床应用及购置维护费四方面进行了详细报告。他首先介绍了CK与GK的内部构成、外部表观、物理特性、靶区剂量形成示意图。相同条件下,GK的射野半影要小于CK准直器半影,GK射野半影范围为2.77 mm ~ 4.12 mm,CK射野半影范围为2.4 mm ~ 6.2 mm。当靶区过大(>5 cm)、需要采用较大准直器时,“刀”的优势就会消失;对于小的病灶GK的剂量跌落比CK要快,随着病灶的增加GK与CK趋于相等。
第五环节
主持: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纪冬教授、余灵祥教授
洪智贤教授:基于外科手术的肝癌治疗新策略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洪智贤教授讲到,微创肝脏外科技术的进展已经从“开腹”、“腹腔镜”进展至“机器人肝切除”,这是基于外科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治疗策略的改变。他介绍了一例晚期肝癌患者,经口服靶向单药后门静脉癌栓大面积消退。另外他介绍了一例由于切除后无法维持肝功能、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通过ALPPS术(转化治疗的重要途径)在极短时间内使左肝迅速增殖,转为可切除状态后手术成功的一例病例。
洪智贤教授介绍了一例前期应用新辅助治疗病例,患者经新辅助治疗后甲胎蛋白(AFP)由3182降至338,病灶大面积坏死,但之后患者应用免疫治疗导致AFP回升。他指出,目前临床上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时机与适应证都是仍需探索的问题,外科治疗相对来说仍然是肝癌治疗首先需要考虑的选项。
董景辉教授:射波刀治疗肝癌的影像学评估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董景辉教授通过对4个病例的深入讨论进行了射波刀(CK)治疗肝癌的影像学评估报告。SBRT是一种早期肝癌有效的局部治疗根治性手段,常见其持续性动脉期高强化(1-12个月),但不一定表明存在肿瘤残留活性,因此应谨慎使用目前的治疗反应评估标准;行SBRT后肿瘤增长>5 mm或新出现的动脉期高强化可提示肿瘤局部进展,大多数患者同时出现了放疗区延迟期的高强度。
第六环节
主持: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孙静教授、任辉教授
谢辉教授:肝癌射频消融经验分享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谢辉教授表示,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消融治疗引起的肿瘤细胞坏死、释放抗原、激活T细胞的应答对提高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水平有利,帮助T细胞进一步识别肿瘤细胞、降低Treg细胞的比例并减少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的局部聚集。此外消融+免疫治疗充分的机制探索表明其可能具有更高的应答率,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获益。谢辉教授认为联合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陆荫英教授:原发性肝癌后线治疗:路在何方?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陆荫英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虽然目前可选的上市药物种类繁多,但具体应用中存在很多棘手问题。目前一线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耐药后选择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作为二线治疗是最佳序贯治疗策略(中位s-OS 24 m;95% CI 23~26 m),相比多激酶抑制剂二线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陆荫英教授对未来的细胞免疫疗法充满期待。
徐小元教授:中晚期肝癌我们可以做什么——靶向+免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在线上进行了题为 “中晚期肝癌我们可以做什么——靶向+免疫”的报告。他介绍道,从单纯IV期对症治疗到现在的免疫+靶向治疗,内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局部治疗疗效差,又因为血管生成在肿瘤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临床趋向于先使用ICIs全身治疗恢复免疫功能。通过靶向+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疗效,但同时也要注意控制ICIs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大会总结
李建雄教授总结了本日的精彩报告并对在座的各位同道表示了高度肯定与真挚感谢,本次会议涵盖淋巴瘤与头颈部肿瘤的放疗进展,肝癌的治疗策略、放疗新型技术介绍及进展、内科治疗等多方面,会场大咖云集、精彩纷呈。李建雄教授表示,本次放疗分会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鼎力支持,希望未来放疗专科在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的带领下能越办越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