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TFR正当时——剖根问底 致知行远

2021年05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结局,特别是近年来二代、三代TKI的出现,CML的治疗得到更大改善,无治疗缓解(TFR)已成为治疗目标,而持续稳定的深分子学缓解(DMR)目前公认是最重要的TFR预测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是影响患者获得TFR的因素呢?患者能否获得TFR是否能提前通过某些因素进行预测?如果二线患者也想追求TFR,治疗方面如何选择?【肿瘤资讯】特邀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云教授四川省人民李慧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乔建辉教授赤峰市医院孙莹教授分别针对TFR成功的预测因素、影响CML患者获得DMR的因素以及追求TFR的二线患者的TKI选择等话题展开分享,详情如下。

可预测TFR成功的临床因素

               
曾云
主任医师、硕导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行政主任
云南省百千万人才”云岭名医“
云南省血液病研究中心主任
云南省血液病重点专科主任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专委会主委
云南省免疫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云南省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云南省血友病诊疗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云南省多发性骨髓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嗜血细胞综合症中国专家联盟云南省分中心主任

曾云教授:近年来,TFR的治疗目标已经走入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TFR成功率一直是临床中的热议话题。现有研究表明,DMR是预测TFR成功的关键门槛。而更高早期分子学反应(EMR),将有更高DMR,有望更高可能触及TFR。这个要求明确了,那么哪些治疗方案能使患者尽早达到DMR呢?除了药物之外,治疗上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患者TFR的成与败?结合相关研究和临床经验,曾云教授将为大家答疑解惑。

影响患者获得DMR的因素

               
李慧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行政副主任
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委会委员
第一届,第二届四川省血液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四川省医学会血液学会秘书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四川省干部保健健康教育专家

李慧教授:TFR现在的确已成为慢性期CML患者一种新的治疗目标,临床上也有部分患者成功实现了TFR。不管是临床研究中还是真实临床实践中,DMR已成为目前公认的最重要的TFR预测因素。而影响患者获得DMR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现有研究表明,将二代TKI作为一线治疗有利于患者更快更稳定地获得DMR,且疾病进展风险较低;低/中危患者获得DMR的可能性大于高危患者;另外,转录本亚型、BCR-ABL1水平下降的速度、二线治疗TKI早期转换等也有可能会影响患者能否获得DMR。那么,这些因素究竟是如何影响患者获得DMR的呢?明确了这些因素之后,临床实践中应该怎么做才能切实提高患者的DMR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听听李慧教授怎么说。

可预测患者TFR成功的免疫学因素

               
乔建辉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307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暨国际微移植中心、全军放射病救治研究所
从事血液病,放射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26年
在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负责多项有关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临床试验(PI)
作为主要成员在国内外及军队率先开展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微移植治疗血液病及放射病的研究
是国家及军队多项课题的主要完成者之一
获军队医疗成果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 等奖一项

乔建辉教授:人类免疫系统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组成,功能多样。在初次暴露于病原体抗原时,原始T细胞通过一系列过程获得针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效应功能。多数效应T细胞在完成作用时通过凋亡程序死亡,少数存活的细胞被定义为记忆T细胞,有助于获得性免疫。目前已经有研究在达到持续TFR的患者中发现残留CML的证据,提示患者原本的免疫系统对CML复发具有保护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某些诱导抗原特异性CTL的HLA等位基因与CML-CP患者成功实现TFR相关。CML-CP患者记忆CD8+T细胞(CD8+ CD27+ CD45RA-)部分数量增加与成功维持TFR也相关。免疫学是基础但深奥的话题,这些“已知的”和那些“未知的”免疫学因素在TFR实现与维持中承担着怎样的角色?本次话题邀请乔建辉教授为大家作详细解答。

二线治疗追求TFR,可行吗?

               
孙莹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赤峰市医院血液科主任              
中国医学教育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内蒙古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
内蒙古自治区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
内蒙古血液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
内蒙古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
内蒙古自治区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赤峰市医药卫生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近期发表医学论文十余篇、SCI 2篇。获赤峰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孙莹教授:研究显示,一代TKI一线治疗中存在10%~15%的耐药率,包括治疗不耐受和疗效丧失。最新研究的随访结果显示,近一半的患者经一代TKI治疗后没有达到治疗目标,不能进入停药的相关临床研究中。另外,多项研究显示TKI类药物在治疗早期3个月内达到EMR和未达到EMR的患者在长期生存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那么,对于这些早期疗效不满意,甚至未达治疗目标的患者,后期还有追求TFR的可能吗?如果要追求TFR,接下来该如何调整方案?针对这些问题,2020年中国CML诊疗指南和欧洲白血病网(ELN)指南均提出了相关建议。孙莹教授结合指南和临床实践经验,分享对于追求TFR的二线患者,尤其是使用一代TKI未达标如3月或6月不达标患者的具体治疗建议。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Lillia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