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慢”例集|尼洛替尼一线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更早实现深度分子学反应

2021年06月0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极大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随着CML治疗理念的更新,目前无治疗缓解(TFR)已成为CML的治疗目标。实现TFR的前提是持续稳定的深度分子学反应(DMR)。二代TKI较一代TKI伊马替尼达到更快、更持续的DMR。本例患者为初诊年轻中危慢粒患者,有追求TFR意愿,一线选用尼洛替尼治疗治疗,6个月即达到MR4,12个月达到MR4.5,为TFR提供了可能。

               
徐瑞容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大内科原副主任、血液内科副主任,原肿瘤中心主任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七、八届委员,感染学组成员
南通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及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职业病诊断专家库成员
在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2003年南通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2年,三等奖2005年)江苏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甲级
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等奖(2005)
曾获三等功(集体)(新疆伊犁州2008);南通市医德诚信标兵(2012)

病例概况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9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10余天”于2020年7月就诊。患者入院前10余天出现咳嗽,咳白色痰,伴发热,体温38℃,门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增多254.9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2.14%,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胸骨无压痛。双侧呼吸动度均匀等,双肺呼吸音粗,伴有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音可,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脾肋下14cm,肝肋下未触及,肝、肾区区无叩痛,Murphy征(-)。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254.98×109/L,HB 99g/L,PLT689×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2.14%。

骨髓细胞涂片:原始细胞3.5%。

FISH:BCR-ABL融合基因 92%阳性。

BCR-ABL融合基因:105.9%。

入院诊断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Sokal评分1,中危)

诊疗经过

患者为年轻(<50岁)中危患者,治疗目标为功能性治愈即无治疗缓解(TFR)。综合考虑后于2020年7月20日开始以尼洛替尼一线治疗。患者经治疗后6个月达到分子学反应4(MR4),12个月时达到分子学反应4.5(MR4.5)。

表.png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出现肌肉痛,经对症治疗后缓解。

专家点评

               
江滨
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原副所长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血液科主任
中国免疫学会理事
血液免疫分会原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专家
CFDA新药审评专家
药品评价中心专家

专家点评一

江滨教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极大的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预后。一项长期随访研究结果表明,一代TKI治疗慢粒慢性期患者的10年总生存(OS)率超过83%,但仍有18%的患者无法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且少部分患者伊马替尼不耐受。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2020中国CML指南、欧洲白血病网(ELN )2020 CML指南及2020美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均把无治疗缓解(TFR)作为CML的治疗目标。实现TFR的前提是持续稳定的深度分子学反应(DMR)。二代TKI不仅适用于一代TKI不耐受患者的二线治疗,也适用于中高危及年轻患者的一线治疗。目前研究证实,二代TKI药物治疗CML,可使CML患者达到早期、持续的深度分子学反应。

尼洛替尼作为二代TKI,与ABL激酶结合的亲和力是伊马替尼的30倍,可抑制不同细胞系中BCR-ABL的磷酸化。临床研究表明,与伊马替尼相比,尼洛替尼一线治疗CML可在24个月内改善所有Sokal风险组的CCyR和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本例患者为年轻中危患者,明确诊断为慢性期CML,有TFR意愿,一线选用尼洛替尼治疗,治疗期间出现轻度肌肉痛,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尼洛替尼治疗6个月达MR4,12个月达到MR4.5。该病例提示尼洛替尼治疗慢性期CML可早期达到DMR,为将来TFR提供了可能。

               
陈丽梅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韩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生办公室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陕西血液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陕西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会常委
陕西省保健局全科医学协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全科医学协会常委、陕西省内科学会常委
陕西省抗癌协会白血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全科医生培训特聘教师
美国全科医师协会委员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委员会委员
从事内科、血液科临床、教学工作35年。对内科疑难疾病及血液病诊断和治疗,均有较高的缓解率及长期生存期。
主持并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项目

专家点评二

陈丽梅教授:该患者为39岁男性,整体的诊治思路清晰,诊断规范、思路准确。入院时建议仔细询问病史,以及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如FISH及G显带方法查染色体,同时包括治疗反应的判断,不仅仅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而最好应复查染色体。该病例临床诊断依据充分,分层分期规范,但一线选择尼洛替尼治疗,应注意检查必要的脏器功能,如心脏功能、肝功能等。

该患者较年轻,诊断为慢性期CML,Sokal评分1,中危,且有TFR意愿,因此其治疗目标可追求TFR。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推荐,该患者的一线选择了二代TKI尼洛替尼。ENESTnd研究10年随访结果表明,尼洛替尼一线治疗可使超过50%的慢性期CML患者获得MR4.5,从而具备TFR可能。因此,一线用药选择尼洛替尼是合理的选择。该患者经尼洛替尼治疗后,在6个月时达到MR4,12个月达到MR4.5;期间,出现过轻度肌肉痛,但经多症治疗后获得改善。

随着TKI的逐代升级,CML已经成为慢性病。目前CML诊治规范化程度提高,强调分层治疗、目标导向治疗,药物的不断研发和治疗策略的改进使得TFR成为可能,其中全程分子学监测尤为重要。尼洛替尼长期治疗安全有效,成为TFR一线首选治疗方式。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Lillia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