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点亮抗癌之路,助力健康中国!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专场沙龙盛大召开

2021年04月17日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泌尿系统肿瘤诊疗发展迅速,随着国家医保谈判工作开展,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制剂亦进入医保,为了规范并合理化使用免疫治疗,由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主办,思路迪精准诊疗集团协办“泌尿肿瘤免疫治疗系列沙龙”线上会议,传递泌尿肿瘤免疫治疗前沿进展,促进免疫治疗的规范化,改善患者的预后。


点亮抗癌之路,助力健康中国!在2021年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泌尿肿瘤免疫治疗系列沙龙”第五期会议于4月15日晚间在线上召开,本期会议聚焦于“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治疗”。

开场致辞

在开场致辞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表示,膀胱癌的发病率位居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在中国,膀胱癌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由于发病率不及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等恶性肿瘤,使得既往对尿路上皮癌的诊疗亦仅仅局限于外科视角,极少针对晚期患者进行讨论。随着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在晚期尿路上皮癌中的突破,使得尿路上皮癌的诊疗更加趋向多学科发展。

何志嵩教授

学术环节

晚期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介绍到,以PD-1/L1单抗代表的免疫治疗改变了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实践,不仅提高了晚期尿路上皮癌二线治疗的疗效,而且不断前移,分别在晚期尿路上皮癌化疗后的维持治疗、高危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及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治疗不断取得突破,给药的形式也从单药逐渐走向了联合,国内也由于特瑞普利单抗与替雷利珠单抗获得晚期尿路上皮癌治疗适应症,晚期尿路上皮癌进入免疫治疗时代。但也应该看到,铂类为主的化疗仍然是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免疫联合并未获得显著提高,因此免疫治疗的联合用药与介入时机,仍然是关注的话题,随着抗体偶联药物的来临,晚期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治疗联合提高了新的选择,未来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疗将百花齐放,这其中免疫治疗将越来越重要。

2.png

盛锡楠教授

尿路上皮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进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徐啊白教授分享到,尿路上皮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尚未解决的临床和科研问题,包括五个方面:其一,免疫新辅助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探寻;其二,免疫新辅助治疗原发耐药机制的探寻;其三,免疫新辅助前后,免疫微环境动态变化的趋势;其四,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免疫微环境的塑造;其五,经历免疫新辅助/辅助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特点及后续的治疗选择。

目前,对于尿路上皮癌中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在免疫新辅助治疗阶段,免疫单药治疗(PURE-01、ABACUS和BLASST-2)显示出了良好的降期效果,耐受性良好;免疫联合化疗(BLASST-1、SAKK06/17、GU 14-188)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病理缓解率;对于顺铂不耐受高危患者,双免新辅助治疗(NABUCCO、DUTRENEO)安全有效;肿瘤免疫微环境(CD8+T细胞、三级淋巴结构[TLS]等),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需要进一步探索和验证。在免疫辅助治疗阶段,IMvigor101研究失败之后,CheckMate-274研究为首个免疫单药辅助治疗取得阳性结果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为MIBC免疫辅助治疗重拾信心。

3.png

徐啊白教授

局部进展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病例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张瑞赟教授带来案例分享。一例45岁的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男性患者,临床分期为cT4aN2M0,在完善PD-L1染色和基因检测后,于2019年11月开始吉西他滨+卡铂(GC)方案+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辅助治疗,不良反应表现为2级白细胞下降,1级皮疹,2级肝损伤。2020年3月行“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Bricker治疗”,术后病理分期为ypT0N2M0。2020年4月开始GC方案辅助化疗2疗程,2020年6月复查影像(-);2020年6月开始PD-1辅助免疫治疗,2021年3月复查PET-CT(-)。目前患者累计无病生存(DFS)已达13个月。对于该病例,张教授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如辅助治疗的选择是否存在更优方案,进展后如何进行治疗抉择等。

4.png

张瑞赟教授

专家讨论

讨论环节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朋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勇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崔建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蕾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沈益君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鲍一歌教授。在讨论过程中,专家们指出,如今免疫治疗从尿路上皮癌的后线治疗,到一线治疗,甚至是辅助治疗已经全面开花,未来免疫治疗不论采取单药或联合,都极有可能成为尿路上皮癌的基石性治疗。免疫治疗的时机和优势人群的选择是困扰临床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现在缺乏确定的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因此,不论是进行免疫组化亦或是进行大PANEL的检测,对于临床而言,都仅有参考价值,距离真正的精准治疗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根据张瑞赟教授所提供的病例,专家们表示,患者年纪较轻,预示着尿路上皮癌的预后差,所幸患者经历了多次多学科诊疗(MDT)讨论,进行了免疫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根治性的膀胱癌切除术+免疫联合化疗的辅助治疗之后,采取了免疫维持治疗,取得了13个月的DFS,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结果。不过,若是在术前进行盆腔淋巴结的放疗,可能可以保留膀胱。至于该例患者在进展之后的治疗,可能ADC类药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618568541638999.jpg

讨论专家

会议总结

大会最后,何志嵩教授进行总结,何教授对讨论嘉宾们的观点表示赞同并提到,对于尿路上皮癌患者而言,MDT是现行潮流,未来在MDT之下的膀胱保留亦是一个趋势,在2021年5月份,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业委员会(CSCO UC)将进行膀胱保留的讨论,届时欢迎大家参加。

责任编辑:Zack
排版编辑:Yuri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10月10日
谭兴超
岳池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泌尿系肿瘤治疗新进展。
2021年10月02日
胡振龙
邢台市第九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晚期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治疗,收获大
2021年10月02日
胡振龙
邢台市第九医院 | 肿瘤内科
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