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回顾】聚焦免疫治疗疗效评价与超进展和耐药预测,“泌尿肿瘤免疫治疗系列沙龙”第二期闪亮登场

2021年02月04日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泌尿系统肿瘤诊疗发展迅速,一系列新的治疗手段,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先后取得突破。随着国家医保谈判工作开展,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制剂进入医保,为了规范并合理化使用免疫治疗,由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主办,思路迪精准诊疗集团协办“泌尿肿瘤免疫治疗系列沙龙”线上会议,传递泌尿肿瘤免疫治疗前沿进展,促进免疫治疗的规范化,改善患者的预后。

2021年2月3日晚间,“泌尿肿瘤免疫治疗系列沙龙”第二期闪亮登场,与会专家围绕“聚焦免疫治疗疗效评价与超进展和耐药预测”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会议持续一个半小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7000人次。

1609409118404694.jpg

开场致辞

“泌尿肿瘤免疫治疗系列沙龙”第二期会议特别邀请到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解放军第960医院王宝成教授担任会议主席,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担任特邀主持。在开场致辞中,王宝成教授首先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了欢迎。王教授表示,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医学界的一股旋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改变了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格局。通过免疫治疗,诸多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获益得到大幅提升,使得恶性肿瘤朝向“慢病化”发展,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同样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巨大。随着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免疫治疗疗效评价、超进展和耐药等也逐渐成为临床医生需要深入熟悉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为临床医生在了解此方面的知识上提供帮助。

解放军第960医院王宝成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

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与探索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红梅教授

在免疫治疗疗效评估上,张红梅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评效体系是工具,不能成为临床应用之羁绊,应该以人为本,结合药物的相关反应和个人的反应进行综合评估。对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应该去繁存真,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四大方面:1)临床评估,包括症状、体征、疼痛、体力状态评分(PS评分)等;2)影像学评估,这其中需要关注相关的评估标准,如RECIST、iRECIST标准,同时也需要注意超进展(HPD)和假性进展(PsPD);3)血清学评估,随着基因检测水平的推进,更多的临床医生已经认识到应该进行动态检测,相关的方法包括ctDNA检测、MCR(分子ctDNA反应)评估等;4)病理学评估,例如早期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的评估指标——主要病理学缓解率(MPR)等。

疗效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有效的评估让真正获益的患者,不要失去治疗的机会,而让早期出现超进展的患者,尽早停止治疗换用其他治疗方法,最终能让每一位患者达到长期的获益。

免疫疗效预测标志物研究进展

——免疫治疗耐药、HPD和假性进展的预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耀教授

朱耀教授介绍到,PD-L1>50%、TMB-H、MSI-H/dMMR,以及DDR通路突变等免疫治疗生物可以帮助筛选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使得患者的获益更为显著。然而,20%~40%的肿瘤患者对免疫单药治疗原发耐药,因此,免疫治疗中除了关注免疫正向标志物,还需关注导致耐药或超进展的免疫负向基因,如MDM2/4、EGFR、DNMT3A、染色体11q13基因、PTEN等。

肿瘤细胞和免疫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与耐药密切相关,复杂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使得无法通过单一指标进行患者耐药情况评估,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标志物阳性患者对免疫治疗耐药或是标志物阴性患者对免疫治疗应答的情况。未来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可以研究的指标还有很多,还需要进一步开展,DNA+RNA+TIME可以进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检测,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行溯源。总之,多维度信息有利于免疫疗效预测。

病例分享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周莉教授

周莉教授就两例泌尿系统肿瘤使用免疫治疗进行疗效评估的病例进行了分享。

病例1:64岁男性,2015年6月因出现血尿入院,2015年6月3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病理提示为T1G3,术后予以膀胱灌注,反复复发切除。2016年6月12日行“膀胱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G3,浸润至膀胱深肌层,前列腺和精囊腺见有癌,淋巴结转移1/8,PD-L1(-)。术后行局部放疗+GC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4周期,2017年3月31日发现肺转移,一线予以多西他赛+奈达铂治疗2周期,复查发现双肺结节及肺门淋巴结较前增大。2017年6月9日入组PD-1单抗临床研究,通过连续的影像学监测,靶病灶肺1出现疾病进展和疾病稳定交叠的状态,靶病灶肺2和左肺门淋巴结与靶病灶肺1相似。小结:免疫治疗的反应并非单一的逐渐增大和缩小过程,纳入不同的评价体系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病例2:患者为68岁女性,2016年11月因出现右侧腰痛入院,2016年11月22日外院行“输尿管病损切除吻合术”,病理提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局灶浸润肌层。术后吡柔比星灌注3个月,2017年2月4日膀胱镜提示膀胱肿物,多次复发行TURBT术,病理T1G3伴原位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2018年3月19日,行膀胱癌根治术,病理提示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侵及膀胱壁固有肌层,余膀胱壁可见多处尿路上皮原位癌,输尿管残端未见癌,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4),PD-L1(-)。2018年10月发现肺转移,于2018年10月17日一线行GC方案治疗6周期,最佳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2019年5月起复查病灶持续增大,2019年6月入组PD-1单抗临床研究,治疗3周期后影像学评估为疾病进展(PD)。小结:该患者通过RECIST标准和临床标准判定为超进展。

周教授最后总结到:免疫治疗的反应模式多样,应该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做出判断,目前超进展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讨  论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福利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韩雪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冠雄教授围绕上述讲题和案例进行了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泌尿肿瘤大多属于泌尿外科治疗的范畴,然而泌尿外科医生对于免疫治疗所导致的超进展还欠缺足够的认识,今后需要加强学习。在免疫治疗疗效评估方面,临床医生比较注重影像学的评估,然而影像学和病理学之间会形成误差,影像学所显示的病灶增大,究竟是肿瘤细胞增加还是免疫治疗导致的淋巴细胞浸润,光靠影像学无法进行区分,因此也要注意对病理评估的认识。

与会专家参与讨论

大会总结

会议最后,王宝成教授对本次会议的主办方表示感谢。王教授总结道,通过此次会议,让大家对泌尿系统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超进展和耐药预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后续的系列沙龙学术讨论,让泌尿系统肿瘤患者能更多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会议回放:

http://www.liangyihui.net/class/69697

责任编辑:Zack
排版编辑:Jack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07月26日
华仁强
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中心卫生院 | 肿瘤科
已经学习,非常感谢
2021年02月23日
代老师
中国传媒大学 | 退休
2021年02月21日
王波
重庆市开州区安康医院 | 肿瘤科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