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聚焦进展,共话学术|第四届肺癌紫金论坛暨第三届江苏省肺癌综合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圆满落幕!

2020年06月16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0.6.12~2020.6.13,第四届肺癌紫金论坛暨第三届江苏省肺癌综合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在线上隆重开幕,本次大会围绕近年来肺癌诊疗领域的新进展及改变临床实践的新证据展开了精彩纷呈的讨论。会议设有主会场以及三个分会场,中国PD-1肺癌临床研究数据荟萃专场、免疫治疗专场、靶向治疗专场,邀请国内肿瘤领域知名专家济济一堂,聚焦肺癌诊疗最新进展,共襄难治性恶性肺癌诊治经验。【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为您带来第一手会议报道。

1.png2.png

主会场

       大会的主会场由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鲍军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大会开幕式上,史美祺教授谈到每年紫金论坛的宗旨是借助学术平台,邀请国内、省内的肺癌专家共同探讨肺癌治疗的新进展,向广大肿瘤领域医务工作者传递肺癌新知识;冯继锋教授指出肺癌紫金论坛迄今已经举办四届,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会议在线上举行,规模亦相对缩小,但并不影响专家、学者们交流和讨论的热情,希望今年的肺癌紫金论坛能继续给大家带来新观点、新收获;鲍军教授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但未能改变大家对肿瘤防治的追求,在此代表江苏省肿瘤医院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欢迎;石远凯教授指出如今肺癌治疗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在该背景下,历时四届的肺癌紫金论坛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为同道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希望肺癌紫金论坛越办越好,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学术分享

上半场——走进新时代

中国肺癌治疗现状报告——聚焦辅助靶向治疗

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

讲者: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

       吴一龙教授指出,2009年至今,学者们在肺癌领域取得了诸多的里程碑研究,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精准和免疫治疗时代。肺癌的治疗实现了基于基因突变的精准治疗,对于脑转移患者,TKI治疗的线数已前移,此外EGFR TKI还进军辅助治疗领域。对于c-MET扩增和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的患者,采取EGFR TKI联合MET TKI治疗,以及对于PD-L1≥50%的患者采取PD-1抑制剂治疗,尽管临床上因可及性等原因尚未完全实现,但已颇具趋势。如今,诸多药物可供选择之时,应该建立包括有效性、安全性、生存质量、经济补偿在内的肺癌治疗价值CTONG评分系统,帮助患者和医生做出治疗决策。ADJUVANT研究和ADAURA研究既标志着肺癌辅助靶向治疗进入新时代,亦带来思考,需要学者们共同努力,探寻更多答案。

Ⅲ期肺癌治疗进展及专家共识

主持:江苏省肿瘤医院何侠教授

讲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

       陆舜教授指出,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异质性强,在治疗决策过程中淋巴结侵犯情况起到关键性作用,患者的治疗目标为实现治愈。《Ⅲ期肺癌专家共识2019版》针对NSCLC多学科诊疗的目标、诊疗方式、随访检测等问题达成共识,指导规范临床实践。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而言,PACIFIC方案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通过新的以及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可进一步支持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的治疗策略。有效监测和多学科协作是预防和处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则。

中国肺癌新药引领下的治疗新突破

主持: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建安教授

讲者: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

       周彩存教授回顾了我国肺癌新药的系列临床研究数据,指出我国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入到快速发展期,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国产三代EGFR TKI药物的发展已迎头赶上欧美发达国家,但是仍缺乏差异化创新,改变世界的临床实践和转化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差异化创新、精准治疗、加大科研资金投入,以及提高临床研究和研究设计的质量,均是我国抗肿瘤药物的未来研发之路。

小细胞肺癌新探索、新方向

主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康生教授

讲者: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

      程颖教授指出小细胞肺癌(SCLC)属于难治性疾病,但是已经有了治疗上的新探索和新方向。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改变了SCLC的临床实践,分别建立了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和SCLC三线治疗的新标准。新的研究结果对SCLC带来了新的启示,安罗替尼联合治疗以及前移至一、二线治疗未来可期。化疗新药Lurbinectedin的多中心Ⅱ期研究以及Ⅲ期ATLANTIS研究成果颇丰,获得了FDA的优先审批资格。未来,分子分型以及精准治疗将是SCLC的诊疗新方向。

下半场——迎接新发展

2020年ASCO早期肺癌治疗新进展

主持:江苏省肿瘤医院许林教授

讲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建华教授

       常建华教授指出在2020年ASCO大会上,早期肺癌的新进展主要分为靶向和免疫两个部分。靶向治疗方面,ADAURA研究首次在全球性试验中显示出靶向辅助治疗的显著无病生存期(DFS)获益,Ⅲ期ADJUVANT研究首次报道靶向辅助治疗的OS结果;免疫治疗方面,主要为以下4项,其一,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并以帕博利珠单抗巩固治疗可手术切除ⅢA期NSCLC;其二,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早期NSCLC;其三,SAKK 16/14研究使用新辅助化疗+度伐利尤单抗治疗可切除的 ⅢA(N2)(T1-3N2M0)期NSCLC患者;其四,CheckMate 77T研究使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含铂双药新辅助治疗ⅡA~ⅢB(T3N2)NSCLC。这些新进展指明了早期肺癌未来的治疗道路。

2020年ASCO晚期NSCLC免疫治疗最新进展

主持:安徽省立医院潘跃银教授

讲者:东部战区总医院宋勇教授

       宋勇教授指出在今年ASCO大会上,对于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一共有三方面进展,值得关注:其一,一线治疗方面,联合治疗依旧是主流,不论临床试验抑或临床实践都存在该趋势;其二,免疫联合免疫治疗,不论患者PD-L1表达状态如何,与化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具有持久的疗效,该双免疫疗法是晚期NSCLC的新型无化疗一线治疗方案;其三,对于局部晚期NSCLC患者,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愈发受到临床重视,具备突破此类患者生存瓶颈的潜力。

2020年ASCO晚期NSCLC靶向治疗最新进展

主持: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敏教授

讲者: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

       范云教授指出在2020年ASCO大会上,晚期NSCLC靶向治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通路。其一,EGFR通路,将原有治疗药物/治疗手段进行组合研究,以期提高疗效;其二,HER2通路,新药开始研发,进入了探索阶段;其三,MET通路,百花齐放,渐入佳境,检测、分子特征、MET抑制剂的治疗、耐药机制等方面均有研究进展,值得期待。

中国PD-1肺癌临床研究数据荟萃专场

大会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

讨论嘉宾:江苏省肿瘤医院陈凌翔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韩亮教授、韩正祥教授和南通市肿瘤医院张晓东教授

学术分享

拓领先机:特瑞普利单抗针对EGFR阳性NSCLC患者治疗机会的探索

演讲嘉宾: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苏春霞教授

       苏春霞教授指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丰富了肿瘤治疗的手段,一线免疫治疗提升了晚期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至23.2%,提升复治晚期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至13.4%。临床前研究显示EGFR突变和PD-L1表达关系存在争议,同时,EGFR突变阳性NSCLC具有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EGFR TKI诱导PD-L1水平的动态变化。尽管如此,学者们仍发现,PD-L1高表达、有吸烟史、EGFR L858R/G719X/20外显子插入突变、T790M阴性、EGFR TKI原发耐药和CD73过表达为EGFR突变阳性NSCLC接受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在Ⅱ期临床研究中发现,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EGFR 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阳性且T790M阴性晚期NSCLC具有独特优势。基于此,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TKI耐药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被纳入2020年CSCO NSCLC指南注释部分,并且对于这类患者,特瑞普利单抗是纳入该指南的唯一PD-1单抗。针对EGFR TKI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还开展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的TREASURE研究,希望未来给予临床更多指导。

“达”放异彩——达伯舒(信迪利单抗)肺癌临床研究数据纵览

演讲嘉宾: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

      沈波教授指出,相比同类PD-1单抗,信迪利单抗与PD-1结合表位面积大,抑瘤活性更显著。因此,在晚期NSCLC治疗领域中,信迪利单抗已在单药、联合化疗以及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中广泛布局,在Ⅰ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诞生了4个Ⅲ期临床研究,分别为ORIENT-3、ORIENT-11、ORIENT-12、ORIENT-31。其中,ORIENT-11研究是国内第一个抗PD-1抗体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的随机对照、双盲的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达到8.9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2%,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受理信迪利单抗用于一线治疗非鳞NSCLC,2020年CSCO NSCLC指南注释部分也新增了信迪利单抗的内容。此外,信迪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铂类一线治疗晚期鳞状NSCLC的Ⅰb期研究,客观缓解率(ORR)达64.7%,中位PFS达6.5个月。除了与化疗的联合治疗,信迪利单抗在新辅助治疗以及联合安罗替尼的治疗探索上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研究成果。其中,初治NSCLC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新辅助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主要病理缓解率高达40.5%,病理学完全缓解率达16.2%;在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研究中,患者的ORR达到72.7%,DCR高达100%。

中国力量——卡瑞利珠单抗在肺癌领域的探索

演讲嘉宾: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

       任胜祥教授指出,卡瑞利珠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与已上市的同类产品不同的地方在于,卡瑞利珠单抗具备独特的PD-1结合表位,与PD-1受体结合后,卡瑞利珠单抗重链CDRH2区域和PD-1分子ASN58位上N糖基化分子有独特的相互作用,阻断PD-1/PD-L1的结合及下游的信号通路。卡瑞利珠单抗在肺癌领域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单药治疗方面,卡瑞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NSCLC,ORR达18.5%,中位PFS达3.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达19.4个月,患者PD-L1表达水平越高,生存获益越显著。联合治疗方面,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卡铂一线治疗EGFR/ALK野生型晚期非鳞NSCLC的临床获益显著,中位PFS达11.3个月,PD-L1阳性患者中位PFS达15.2个月,ORR高达60%,OS尚未达到,该方案可以作为此类人群的一线治疗方案新选择;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及以上治疗EGFR/ALK野生型晚期非鳞NSCLC,PFS达5.9个月,ORR达30.8%。未来还将开展卡瑞利珠单抗一线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值得期待。

泽安之道、鳞危不惧:替雷利珠单抗突出重围的药学优势及ASCO最新研究进展

演讲嘉宾:江苏省人民医院刘凌翔教授

       刘凌翔教授指出,替雷利珠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PD-1抗体,已于2019年12月26日获批上市,其通过结构优化、作用机制独特,包括:Fab段彻底阻断、半衰期长、清除率低、Fc段独特改造等,因此,相较于其他PD-1抗体,具备更强的抗肿瘤活性。RATIONALE-307研究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成功的肺鳞癌一线免疫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其中期分析结果于2020年ASCO大会上重磅发布,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两种化疗方案均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中位PFS延长至7.6个月;联合方案中,ORR近75%,对比化疗组不到50%的ORR,获益增加50%;联合方案的缓解持续时间能够提升到单纯化疗方案的2倍左右。未来,替雷利珠单抗将向二线治疗NSCLC以及一线治疗SCLC全面进军。

专场总结

       韩宝惠教授指出,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中的不断应用,患者的疗效在不断改善,生存在不断延长,使部分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也正向慢性病的角色迈进。周彩存教授指出通过各位专家的分享可知,我国药企与国外药企尽管存在差距,但差距已在逐渐缩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单药、免疫+化疗均会成为晚期肺癌一、二线治疗的标准方案,周彩存教授也对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充满信心。

免疫治疗专场

大会主席: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泰州市人民医院黄俊星教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华东教授

学术分享

从免疫治疗的研究终点看肺癌患者五年长生存

主持人:江苏省肿瘤医院周国仁教授

讲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方勇教授

       方勇教授指出免疫治疗为NSCLC带来了长期的生存希望。当然,目前能从免疫治疗中真正长期获益的仅为一小部分,未来如何通过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扩大优势人群,如何优化耐药管理等仍是研究的热点。抗肿瘤药物研发过程中,Ⅱ期研究的主要终点应选择ORR,Ⅲ期则应根据人群、治疗线数等选择合适的研究终点。 

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的新局面

主持人:东部战区总医院褚晓源教授

讲者:江苏省人民医院郭人花教授

       郭人花教授指出免疫治疗单药仅在特定人群中显示出一顶疗效,“免疫+”在扩大获益人群及增强疗效上显示出一定前景。大量证据显示免疫和化疗之间具有协同作用,无论PD-L1表达状态,KEYNOTE-189和407模式已经成为驱动基因阴性患者免疫治疗的标准方案,CheckMate-9LA的出现也为临床提供另一种治疗策略,双免疫治疗方案显示出一定疗效。“免疫+”时代正朝着“个体化”和“去化疗”的方向逐步迈进。

免疫时代,小细胞肺癌治疗一线新标准

主持人:南京市第一医院谷伟教授

讲者:苏北人民医院汪步海教授

       汪步海教授指出ES-SCLC已经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在该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其一,IMpower133研究成为ES-SCLC一线治疗新标准;其二,CASPIAN研究进一步验证了PD-L1+化疗在ES-SCLC一线治疗的疗效,但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EP折戟;其三,KEYNOTE-604研究的OS遗憾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免疫治疗应在SCLC人群中尽早应用,优势人群的选择仍需更多探索。 

局部晚期NSCLC治疗进展

主持人: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明教授

讲者:江苏省肿瘤医院朱向帜教授

       朱向帜教授指出不可切除局部晚期NSCLC 60Gy/15f大分割调强放疗显示提高了生存率,但也观察到高级别的治疗相关毒性的发生。4Gy分次大分割放疗对于不可切除局部晚期NSCLC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式,在免疫治疗时代,其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可能是未来Ⅲ期NSCLC的发展方向,该方向值得设计前瞻性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国PD-1肺癌治疗新进展

主持人:江宁医院张全安教授

讲者: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

       沈波教授指出替雷利珠单抗BGB-A317系列研究稳步推进,一线联合治疗非鳞NSCLC的Ⅲ期研究已达主要终点,正进行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的Ⅲ期研究入组;信迪利单抗ORIENT系列研究也在探索一线治疗非鳞/鳞癌NSCLC,也已进军新辅助治疗;特瑞普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同样也在进行一线联合治疗的探索;未来还有多家PD-1上市,预示着未来医生手中将有更多抗癌武器。

靶向治疗专场

大会主席:常州市肿瘤研究所凌扬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陆建伟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


学术分享

2020 CSCO指南解读

主持人: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平教授

讲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

       任胜祥教授指出,针对驱动基因阳性NSCLC:EGFR突变,新增ARCHER 1050、FLAURA、阿美替尼相关研究证据,并在耐药后调整分层;ALK突变,新增ALTA-1L、ALTA以及LorIatinib相关研究;ROS1,新增STARTRK-2研究;BRAF/NTRK突变,新增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达拉非尼、Larotrectinib、Entrectinib;其二,针对Ⅳ期无驱动基因的非鳞NSCLC,一线Ⅰ级推荐新增帕博利珠单抗(限PD-L1 TPS1~49),上调KEYNOTE-024/189推荐;一线Ⅱ级推荐,新增IMpower130模式,上调IMpower150模式推荐;二线治疗上调OAK模式推荐;其三,针对无驱动基因、Ⅳ期鳞癌,一线Ⅰ级推荐新增帕博利珠单抗(限PD-L1 TPS1~49),上调KEYNOTE-024/407推荐,二级治疗上调OAK模式推荐。

EGFR突变人群治疗新思路

主持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朱晓莉教授

讲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施敏骅教授

     施敏骅教授指出从EGFR TKI一线单药治疗的临床数据而言,二、三代药物略胜一筹,奥希替尼在目前所有EGFR TKI中具有最长的一线单药PFS和OS,安全性良好。一线EGFR TKI联合治疗的PFS总体优于单药治疗,期待三代EGFR TKI联合治疗的数据。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探索合适的患者人群,选取最佳的联合治疗方案。

ALK突变人群治疗新进展

主持人:江苏省肿瘤医院王丽教授

讲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季枚教授

       季枚教授指出阿来替尼是目前ALK阳性NSCLC患者优选的一线治疗方案,中位PFS可达34.8个月;阿来替尼在一线治疗后的临床证据不断累积,布加替尼、Larotrectinib、Entrectinib用于阿来替尼一线后治疗证据越来越多。不论是否伴脑转移,阿来替尼均表现出良好的CNS活性。尽管阿来替尼治疗持续时间更长,安全性更优,而且在与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ALK阳性非鳞NSCLC显示初步的抗肿瘤活性,但仍待进一步评估。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治疗策略机制解读

主持人:徐州市中心医院孙三元教授

讲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王立峰教授

       王立峰教授指出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治疗主要面临两方面挑战,其一,机制探索,如何设计合理的联合方案?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其他药物联合对肿瘤微环境有何影响?不同联合治疗的耐药机制是什么?其二,临床优化,如何让患者最大获益?标志物驱动的联合治疗研究如何进行?联合用药的时机和顺序如何选择?患者如何筛选?这些都需要后续的研究给予我们答案。

NSCLC新靶点及新药物的研究进展

主持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朝霞教授

讲者: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

       史美祺教授指出化疗药物逐步走向剂型创新,注射用聚合物紫杉醇胶束的新剂型为临床带来新选择,在晚期NSCLC的治疗有效率堪称是化疗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靶向药物的创新逐步在罕见突变靶点上取得突破,今年5月HER2、MET、RET抑制剂连下三城,取得FDA适应证。对于罕见靶点,伞式或篮子研究模式将成为未来研究趋势。免疫治疗为患者带来长生存希望,新靶点等的出现更是预示着新一代免疫治疗浮出水面,一线去化疗时代也渐行渐近即将到来。

大会总结

诸位与会嘉宾向大家介绍了我国肺癌治疗的现状,并在精准的选择患者和个体化治疗方面,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大家思考和借鉴。这些最新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都证明着我国不断提升的学术水平以及在未来将改变临床实践。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韩磊


相关阅读
评论
2020年06月21日
蔡迎春
鲁西南医院 | 肿瘤科
2020年06月21日
蔡迎春
鲁西南医院 | 肿瘤科
2020年06月20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