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响,肿瘤界年度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2020年将首次以线上形式主办,分为科学大会(Scientific Program)和教育大会(Education Program)两个板块,将分别于5月29~31日、8月8~10日进行。主题为:团结与征服,共同加速进步。当地时间5月13日下午5点,ASCO官网公布了除LBA外的所有摘要内容。在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治疗中,5项重磅研究入列口头报告,【肿瘤资讯】带您先睹为快。
【摘要500】KAITLIN研究:T-DM1联合帕妥珠单抗对比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紫杉类化疗用于高风险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并未显著提高IDFS
Primary analysis of KAITLIN: A phase III study of 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 + pertuzumab versus trastuzumab + pertuzumab + taxane, after anthracyclines as adjuvant therapy for high-risk HER2-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EBC)
KAITLIN是一项开放标签的随机Ⅲ期研究,旨在高风险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中,对比T-DM1联合帕妥珠单抗方案与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紫杉类方案用于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了1846例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淋巴结阳性或淋巴结阴性,HR阴性,肿瘤大小>2cm的患者)。患者在术后9周内随机1:1接受3-4个周期的蒽环类为基础化疗,之后序贯接受18个周期T-DM1+帕妥珠单抗治疗(AC-KP)或紫杉类化疗3-4个周期+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AC-THP)。分层因素包括全球入组地区、淋巴结状态、HR状态和蒽环类药物类型。共同主要终点包括LN阳性和ITT人群的无侵袭性疾病生存期(ID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OS)和患者报告的结局以及安全性。
结果显示,KAITLIN研究并未达到共同主要终点。在淋巴结阳性患者中(n=1658),两组患者的IDFS事件无显著差异(分层IDFS HR=0.97;95%CI:0.71-1.32),3年IDFS分析显示,AC-THP组和AC-KP组分别为94.1%和92.7%。在ITT人群中,观察到相似的结果(分层HR =0.98;95%CI:0.72-1.32;3年IDFS:94.2% vs 93.1%)。OS数据尚未成熟,两组的OS事件率分别为4%与5%左右。安全性分析显示,在总体人群中,AC-THP和AC-KP组,≥3度AE(55.4% vs 51.8%)和SAE(23.3% vs 21.4%)发生率相似。
采用T-DM1替代紫杉类+曲妥珠单抗并不会带来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改善。在高风险人群中,两组均取得较好的IDFS结果。对于高风险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而言,HP+化疗仍然是标准方案。
【摘要501】TRAIN-2研究3年随访结果:Ⅱ-Ⅲ期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可以考虑不含蒽环类方案
Three-year follow-up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anthracyclines in the presence of dual HER2-blockade for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TRAIN-2):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多中心Ⅲ期TRAIN-2研究在Ⅱ-Ⅲ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评估了新辅助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蒽环类+双靶向抗HER2治疗,取得了较高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率(pCR率)(67% vs 68%;P=0.95),本次报道3年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患者随机1:1分配接受3个周期的5-FU、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6个周期的紫杉醇+卡铂(FEC-PC);或接受9个周期的紫杉醇+卡铂(PC)。两种治疗方案均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按指征完成1年的曲妥珠单抗治疗、放疗以及内分泌治疗。主要终点为pCR率,既往已经报道;次要终点包括无事件生存(EFS,定义为随机至第一次事件发生的时间,包括疾病进展导致不可手术、复发、第二原发肿瘤或死亡)和总生存(OS)。
共438例患者参与随机,且可以评估长期疗效终点。在中位随访48.8个月后,蒽环类药物组和无蒽环类药物组分别观察到23个和21个EFS事件(HR=0.90;95%CI:0.50-1.63)。蒽环类药物组和无蒽环类药物组3年EFS率分别为92.7%和93.6%;3年OS率分别为97.7%和98.2%。无论患者的HR状态和淋巴结状态,均观察到一致的结果。蒽环类药物组2例患者出现急性白血病。安全性分析未观察到新的不良事件。
TRAIN-2研究3年随访结果确认了主要终点的结果:联合蒽环类方案并不改善疗效,且会带来有临床意义的毒性。无论患者的HR和LN状态如何,以卡铂、紫杉类为基础的方案联合双靶抗HER2治疗可推荐作为Ⅱ-Ⅲ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摘要502】KATHERINE研究生物标志物分析:新辅助治疗后残存侵袭性病灶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T-DM1或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分析
Biomarker data from KATHERINE: A phase III study of adjuvant 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 versus trastuzumab (H) in patients with residual invasive disease after neoadjuvant therapy for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随机Ⅲ期研究KATHERINE在新辅助化疗联合HER2靶向治疗后残存侵袭性病灶的患者中对比了T-DM1与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的疗效,本次报道疗效可能相关生物标志物与无侵袭性疾病生存(IDFS)关系的探索性分析结果。研究对新辅助治疗前和/或手术标本进行PIK3CA热点突变和基因表达分析。
1363例(91.7%)患者可以进行PIK3CA突变状态分析。无论PIK3CA突变状态,均观察到T-DM1 IDFS获益(突变组 HR 0.54;95%CI:0.23-0.90;非突变组HR 0.48;95%CI:0.35-0.65)。1059例(71.3%)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可及,两个治疗组患者观察到相似的基因表达水平,但是不同于手术标本(n=815),治疗前标本(n=214)不能代表总体人群,因此,后续的分析都是基于手术标本(曲妥珠单抗组 n=398;T-DM1组 n=417)。在ITT人群中,无论是单基因还是免疫基因谱分析,T-DM1组对比曲妥珠单抗组的治疗获益均相似。在曲妥珠单抗组中,HER2高表达 vs 低表达与更差的预后相关(HR 2.02;95% CI 1.32–3.11);但是在T-DM1组中未观察到显著差异(HR 1.01;95% CI 0.56–1.83)。在曲妥珠单抗组中,PD-L1高表达 vs 低表达与更好的预后相关(HR 0.66; 95% CI 0.44–1.00);但在T-DM1组中未观察到显著差异(HR 1.05;95% CI 0.59–1.87)。
这一探索性分析评估了HER2靶向治疗后残存侵袭性病灶的患者生物标志物表达水平与抗HER2靶向治疗结局的关系,并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PIK3CA突变状态并不影响曲妥珠单抗或T-DM1的治疗结局。此外,所有参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均不影响T-DM1的治疗获益。
【摘要503】PHERGain研究:采用F-PET筛选可以免于化疗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
Chemotherapy (CT) de-escalation using an FDG-PET/CT (F-PET) and pathological response-adapted strategy in HER2[+] early breast cancer (EBC): PHERGain Trial
PHERGain研究通过采用F-PET评估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HP新辅助治疗的早期代谢反应,以寻求个体化的疗效评估策略,实现化疗降阶。研究入组了中心实验室确认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Ⅰ-Ⅲ期,1:4分配接受多西他赛、卡铂和曲帕双靶(队列A)或曲帕双靶±内分泌治疗(队列B)。分层因素包括HR状态。采用F-PET评估发现有亚临床转移的患者纳入队列C。随机分组前和2个周期新辅助治疗后对患者进行F-PET评估(队列A/B)。队列A的患者,无论F-PET评估结果,需要完成6个周期的治疗。队列B根据PET评估结果,有响应的患者继续接受HP±内分泌治疗6个周期;无响应的患者更改治疗方案,接受6个周期TCHP方案治疗。术后,队列B治疗有响应,但未达到pCR的患者,接受6个周期TCHP方案治疗。在新辅助/辅助阶段,队列A和B的所有患者均完成18个周期HP治疗。队列C的患者接受6个周期TCHP治疗。共同主要终点为队列B采用PET评估的治疗有响应患者的乳腺/腋窝pCR率(ypT0/isN0),以及队列B所有患者的3年iDFS率。
研究共纳入376例患者,队列A、B、C分别为71例、285例和20例。在队列B中,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0岁,49.2%的患者为淋巴结阳性,67.4%的患者为HR+。队列A中,41例患者取得pCR(57.7%),队列B中,101例患者取得pCR(35.4%)。在队列B中,227例(79.6%)患者PET评估为治疗有响应,其中86例(37.9%)取得pCR。在PET评估治疗无响应的患者中,15例(25.9%)患者在加用化疗后取得pCR。根据HR状态进行分析,在PET评估治疗有响应的患者中,HR阳性和HR阴性患者的pCR率分别为44.3%和35%(P=0.184)。最常见报道的不良事件(AE)中,队列A组发生率更高:≥3度AE分别为58.8% vs 12%;SAEs分别为29.4% vs 4.6%。总体健康状态下降≥10%的患者比例,队列A和队列B分别为40.8% vs 23.5%。
这一研究提示,F-PET可以发现能从无化疗的抗HER2 HP方案治疗中获益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未来或可采用这一策略筛选不需要接受化疗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
【摘要508】NSABP B-43研究主要结果:HER2阳性DCIS患者,术后在放疗基础上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并未显著降低IBTR率
Primary results of NRG Oncology / NSABP B-43: Phase III trial comparing concurrent trastuzumab (T) and radiation therapy (RT) with RT alone for women with HER2-positive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after lumpectomy
NSABP B-43研究旨在DCIS患者中评估放疗同步曲妥珠单抗治疗对比单纯放疗,能否降低患者同侧乳腺癌复发率、同侧皮肤癌发生率或同侧DCIS发生率。研究入组了年龄18岁或以上,ECOS PS 0-1分,接受保乳术后的DCIS患者,干净切缘。全乳放疗采用25f或加速16-17f模式,允许局部加量。分层因素包括绝经状态、辅助内分泌治疗计划和核分级。当同侧乳腺癌复发事件(IBTR)达到163个或所有招募的患者在研≥5年,进行主要结果分析。
研究随机了2014例患者(08年9月11日-14年12月8日),1998例患者有随访信息。截至19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79.2个月。2001例患者有放疗信息,1965例患者完成放疗(放疗组和放疗+曲妥珠单抗组分别为988例和977例)。在放疗+曲妥珠单抗组中,996例患者有曲妥珠单抗治疗依从性信息,939例患者完成2个周期曲妥珠单抗治疗,25例完成1个周期曲妥珠单抗治疗,32例患者未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在本次分析中,共观察到114个同侧乳腺癌复发事件:放疗组和放疗联合曲妥珠单抗组分别为63例和51例(HR = 0.81;95% CI:0.56-1.17, p = 0.26)。38例为浸润性乳腺癌:放疗组和放疗联合曲妥珠单抗组分别为18例和20例(HR = 1.11;95% CI:0.59-2.10, p = 0.74);76例为DCIS:放疗组和放疗联合曲妥珠单抗组分别为45例和31例(HR = 0.68;95% CI:0.43-1.08, p = 0.10)。每年的IBTR率,放疗组和放疗联合曲妥珠单抗组分别为0.99%/年和0.80%/年。任意事件率,放疗组和放疗联合曲妥珠单抗组分别为155例和133例(HR = 0.84;95% CI:0.66-1.05, p = 0.13);死亡事件数,放疗组和放疗联合曲妥珠单抗组分别为26例和22例(HR = 0.85;95% CI:0.48-1.51, p = 0.59)。研究未达到既定163个方案规定的事件,因此本次分析基于所有招募的患者在研时间≥5年。
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疗基础上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并不能降低36%的IBTR率,观察到IBTR率降低19%,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排版编辑:Nat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