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北大肿瘤肝胆外一:肝细胞癌(HCC)中微血管浸润的意义

2016年03月09日

logo.jpg

作者:金克敏


1.MVI的定义

MVI为一组织学概念,术前一般无法得到明确诊断,目前国际上亦缺乏统一的定义。我国2015年版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对MVI进行定义,主要指显微镜下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因肝硬化背景下,门静脉往往成为肿瘤流出血管,因此MVI多见于癌旁肝组织内的门静脉小分支(含肿瘤包膜内血管);也可见于肝静脉内,有时与门静脉内癌栓很难鉴别;偶尔见于胆管内、肝动脉内及淋巴管内的小分支。鉴别诊断主要通过免疫组化:CD34(+)见于血管内皮细胞;SMA(+)见于动脉血管壁平滑肌层,h-caldesmon特异性更强;弹力纤维(+)见于微小血管壁弹力纤维层,D2-40(+)见于淋巴管内皮细胞。

对于该定义,目前国际上尚有一些争议点,如血管内漂浮肿瘤细胞团,受侵血管与肿瘤边缘的距离,受侵血管的数目及瘤内小血管间距等因素。因此文献报道MVI发生率不尽一致,约20%-60%,可能与病理标本取材及诊断标准的不一致相关,也可能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不平衡相关。

2. MVI的预后意义

众多研究都发现MVI与肝癌术后肿瘤复发风险增高及远期生存降低密切相关。Roayaie等的研究发现:MVI侵犯血管壁肌层及MVI>5个与患者复发率明显升高,MVI发生在癌旁1cm外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缩短。Sumie等根据MVI的数目将207例行肝切除患者分成以下3组进行分析:MVI 0个,MVI 1-5个,MVI >5个;结果发现MVI越高,患者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越短。Mazzaferro等对1556例肝移植患者进行分析发现MVI发生率为33.8%,MVI(+)组患者复发率几乎增加1倍,而总生存期亦明显缩短。Lim等统计分析454例肝切除患者的资料发现MVI发生率为31%,MVI组患者中位DFS为12个月,明显短于MVI(-)组的42个月(p<0.001)。Rodriguez-Peralvarez等对2002年-2012年发表20篇关于MVI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发现肝切除术后MVI(+)组患者3年及5年的无病生存期(DFS)明显短于MVI(-)组(RR 值分别为1.82 [1.61–2.07] 及1.51 [1.29–1.77])。Du等对458例进行手术切除的小肝癌(直径≤3cm)患者进行分析发现MVI的发生率亦高达18.1%,MVI是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日本学者Shindoh等对直径≤2cm的155例小肝癌患者及>2cm的954例肝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直径≤2cm组患者的MVI发生率仍高达26.5%,但MVI并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目前文献表明:对于直径2cm以上的HCC患者行手术切除,MVI是影响肿瘤复发及远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3. MVI的预测因素:

既然MVI如此重要的影响着患者的复发及生存,那么哪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在术前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MVI,从而更好规划患者的治疗策略呢?

文献报道肿瘤大小可以较准确的预测MVI。Pawlik等对1073例行手术切除的HCC患者进行分析,发现MVI发生率随肿瘤体积增大而升高,<3 cm组, MVI发生率为25%; 3.1-5 cm组, MVI为40%; 5.1-6.5 cm组, MVI发生率为55%; >6.5 cm组, MVI发生率为63%(P < 0.005)。Taketomi等对连续90例因HCC行肝移植的患者进行分析亦发现肿瘤大小可以预测MVI及肿瘤复发。但是仅靠肿瘤大小也不能十分准确的预测MVI,Yamashita等就报道直径≤2cm的患者28.9%为MVI(+),其3年DFS仅为44%,进一步分析发现肿瘤大体形态、des-γ-carboxyprothrombin(DC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与MVI相关。

早在1987年日本学者Kanai等根据HCC患者的临床特点、镜下特点及预后,从大体上将HCC分成5类,后来该分类方法被日本肝癌研究小组采用并改进,共分成如下4类:(a)模糊结节型(VN型),(b)单结节型(SN型),(c)单结节伴外生性生长型(SNEG型)及(d)多结节融合型(CMN型)(具体见图示)。SNEG及CMN型被称为浸润生长型,常常伴有MVI,患者预后差。并且这种大体分型可以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进行分辨,从而更好的制定治疗计划。

Des-γ-carboxyprothrombin(DCP),又称为PIVKA-II,在日本是常用的HCC肿瘤标志物。Yamashita等的研究发现直径≤2cm的HCC患者中,血清DCP水平高于100mAU/ml可以准确的预测MVI。Fujiki等也报道DCP水平高于400mAU/ml组的MVI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于400mAU/ml组(62%vs27%,p=0.0003),因此推荐将血清DCP水平作为肝移植筛选的标准之一。Taketomi等也报告随着DCP水平的升高,MVI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目前,亦有学者从影像学角度寻找与MVI相关的特征。18F-FDG-PET已经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分期,但是其用于HCC诊断的敏感性只有40%-55%,因此18F-FDG-PET并没有广泛用于HCC的诊断。但是,近期文献报道18F-FDG的浓聚多见于分化比较差的HCC,并且与肉瘤样分化及胆管样分化相关,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Cheung等报道高18F-FDG摄取可以预测MVI,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5.2%及69%。Kornberg等报道18F-FDG浓聚预测MV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4%及92%。但是18F-FDG-PET诊断MVI的临界值目前学术界并无共识。Min等对365个HCC病灶进行分析发现MRI上出现脂肪信号往往提示MVI可能性小,患者预后好。Xu等利用MRI的DWI序列对小肝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低ADC值及不规则外周强化诊断MV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6.7%及78.6%。Ahn等则发现MRI上可见外周强化及SUV增高提示MVI可能大。

4. MVI的治疗

因为MVI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一旦术前诊断提示患者MVI可能性大时,其治疗策略就应发生相应改变。

鉴于MVI患者沿门静脉系统发生转移的特点,为根治性切除MVI,日本学者Hasegawa等推荐行解剖性肝切除,以减缓复发,延长生存。Ueno等报道,对于≤3cm的小肝癌患者,如果其大体分型为SNEG及CMN等浸润型,且肿瘤无明显边界,行解剖性切除其OS及RFS明显优于非解剖切除者。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无边界型小肝癌MVI可在肿瘤周边9.5±6.2mm范围内发现,而有边界型小肝癌MVI仅见于肿瘤周边3.1±1.4mm范围内。Shi等对单发肿瘤行宽切缘切除(2cm)及窄切缘切除(1cm)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及生存,结果发现切缘复发者均为窄切缘者,因此作者推荐宽切缘切除单发HCC,可减少MVI相关复发。

因为TACE可延长中晚期HCC患者的生存,Sun等将MVI阳性的322例HCC患者随机分为R0切除组及R0切除+TACE组,结果显示后者5年的RFS及OS明显优于前者。Jin等对术后早期复发(12个月内)、MVI(+)的H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对于BCLC 0期及A期的患者TACE治疗在RFS及OS方面优于手术或RFA。

索拉非尼是虽然用于中晚期HCC患者可延长患者生存,但是STORM研究提示对于高危复发风险的HCC患者(包括MVI阳性者),索拉非尼辅助治疗并不能减少复发。

总结

总之,肝细胞癌中MVI常发生于癌旁肝组织的门静脉小分支内,尤其是1cm范围内。对于2cm以上的肿瘤,MVI(+)患者复发率高,远期生存差。术前可以通过肿瘤大小,肿瘤大体分型,血清DCP水平、18F-FDG-PET及MRI特点进行预测。因MVI(+)患者预后欠佳,因此对于术前怀疑MVI(+),且肿瘤直径≤3cm者,推荐行解剖性肝切除;对于不宜行解剖性肝切除患者,可考虑宽切缘(2cm)的局部切除术。术后建议患者行辅助TACE治疗可改善生存。靶向治疗目前不能延缓MVI(+)患者的术后复发率。


0105006.png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评论
2016年03月13日
崔广阳
滕州市中医医院 | 神经内科
治疗过程中尽量预防别再复发
2016年03月12日
雅悦
个人认为纳米刀的应用在这样的病人身上有很高的价值
2016年03月09日
无果花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可以作为预测因子来进一步评估肝细胞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