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15ASTRO妇科肿瘤进展

2016年02月01日

报告者:张福泉

单位:协和医院

整理: 王鹏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放疗科


随机临床试验

随机临床试验研究主要有3项,一项是来自印度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对比 IMRT与常规放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长期疗效及毒性反应的影响。该研究共入组了2010-2014年的44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放疗组和IMRT组, 中位随访时间为39月(23-56月)。结果:常规组和IMRT组分别有3例和6例死亡,局部失败各1例,远处转移分别为2例和1例。生存结果显示,4年DFS在常规放疗组和IMRT组分别为69.2%和72.4 %,4年OS分别为85.2%和86.8%,并且IMRT组的慢性胃肠道毒性和膀胱毒性显著低于常规照射组。因此该研究认为,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盆腔IMRT较常规照射相比可明显降低胃肠道毒性、膀胱毒性,但不降低长期生存结果,建议采用IMRT,同时也期待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 。

另一项则是来自中国华西医院的II期临床试验研究,该研究入组了68例早期宫颈癌术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给予1周期TP方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联合TP方案的同步放化疗+1周期TP方案化疗的夹心疗法,观察疗效并评估毒性反应。结果显示2年和4年的RFS(无复发生存)分别是98.2% 和91.2%,OS是98.1%和94.6%,4年的LC(局控率)和DF(远处失败率)分别是98.5% 和4.4%。毒性反应方面最明显是血液学毒性,3-4度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达25%,而消化道毒性反应多为3级以下,无2级以上慢性毒性反应发生。

美国的一项研究比较PET/CT的特征性参数,如灰度共生矩阵(Co-occurrence Matrix ,COM)、游程长度矩阵(Run Length Matrix,RLM)和SUV值对宫颈癌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这些定量的影像特征较SUV值有更好的疗效预测价值,其中与转移相关的特征性参数有11个,与局部区域复发相关的有21个,而SUVpeak 与远处转移中度相关,SUVmax 与两个结果均微弱相关,说明影像的定量特性分析可能是很好的疗效预测工具,PET/CT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开发。 

新技术研究

新技术研究方面比较值得一提的是一项来自美国的Ⅱ期前瞻性临床研究,该研究探讨SBRT是否可替代后装治疗。该研究入选标准为: (1) 病例证实内膜癌或宫颈癌,浆乳癌和透明细胞癌除外; (2) 无盆腔外转移证据;(3) 不能进行手术或近距离治疗; (4) 原发的肿瘤体积(GTV)小于 125 cm3。共入组了40例患者,其中子宫内膜癌12例,宫颈癌28例,给予原发肿瘤和区域淋巴结区外照射45.0 Gy后局部SBRT补量40.0 Gy/5f,10天内完成。治疗后3月进行活检病理评估和PET/CT检查。中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在2年时,PET/CT显示77.5%达到CR,没有G3以上泌尿和肠道反应该研究结论认为:SBRT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选择人群的替代治疗技术 。

MD Anderson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延伸野根治性放疗的疗效。该研究分析2000-2014年间102例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延伸野放疗,上界至少L2上缘,中位剂量45Gy/25f ,肿大淋巴结加量至60Gy,45%的患者采用IMRT,98例患者(96%)接受同步化疗。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3年的疾病相关存活率(DSS)为54%。 2005年后IMRT成为常规技术,2005年以后的3年DSS为64%(2000-2004年为35%,P=.004),2005年后68例患者仅3例腹膜后复发,2000-2004年则是6/34复发(18%),该研究认为,现代技术能改进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的疗效。对于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推荐采用IMRT。

放疗并发症方面研究

治疗并发症也是本次会议的热点问题。印度的一项III期临床随机研究评估常规放疗与IMRT对晚期并发症的影响,其中IMRT组严格限制小肠的15Gy和40Gy的体积不超过200 cc 和100 cc。50%的病人随访18个月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G2毒性没有明显差异,G3毒性在IMRT组明显减少,该研究将在随访完成3年后进行最终分析。

药物新机制作用和生物基础研究

药物研究方面比较有趣的是二甲双胍这一降糖药物在妇科肿瘤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加拿大的一项研究指出二甲双胍可降低宫颈癌相关死亡率;美国的一项研究也观察到子宫内膜癌放疗期间同步应用二甲双胍可明显延长DFS,局部控制率也较好。

生物基础研究方面,c-Met是一种与多种癌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的原癌基因,本次会议的一项研究指出治疗前c-Met基因过度表达与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相关,c-Met 过度表达(H index > 30) 与更差的3年和5年的OS,PFS,LC和DC相关,且均达到统计学差异,c-Met有可能成为未来宫颈癌治疗的分子生物靶点。

未来宫颈癌的研究方向

宫颈癌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技术应用于近距离治疗,特别是图像引导技术应用于近距离治疗,将是未来宫颈癌研究的重点之一;其次,宫颈癌治疗后仍有10%-30%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应用化疗控制远处转移是未来的另一研究重点。再次,剂量优化等多种方式控制并发症以及对宫颈癌个体化治疗也均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