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秋云澹,红藕香侵槛。今日,以“精准携手,共‘妇’未来”为主题的《奉天·2021妇科肿瘤高峰论坛暨辽宁省医学会第七次妇科肿瘤学学术会议》第二日学术会议在美丽的沈阳继续为大家精彩呈现。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主任王纯雁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辽宁省肿瘤医院院长王丹波教授作为大会主席首先致辞,在辽宁省医学会、辽宁省抗癌协会及沈阳市医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奉天·2021妇科肿瘤高峰论坛如期召开。我院妇科团队拥有300张床位,5个病区,另设妇科放疗及宫颈病变2个专业化团队,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妇科团队承办的妇科肿瘤高峰论坛已走过6届,此次大会学术内容及专业知识更覆盖了全部妇科肿瘤方向,包括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妇科放疗、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恶性肿瘤手术、青年专家及护理共8个专场,5大板块。昨日与今日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分成“宫颈癌论坛”、“卵巢癌论坛”、“子宫肿瘤论坛”三大板块,进一步诠释妇科肿瘤的规范化精准诊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CSGO) 前任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谢幸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朴浩哲教授分别大会致辞,对此次大会的召开表示了衷心的祝贺,期待大会圆满成功。
王纯雁教授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团队感谢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的鼎力支持,感谢近百名省内外知名专家为辽宁妇科同道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使辽宁地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与省外先进专业级学术水平同频共振,在辽沈地区唱响妇瘤领域交流最强音。为期三天的会议如期进行。
开幕式-领导致辞
主旨论坛
主持:王纯雁教授
从健康中国“2030”看妇科肿瘤防治—马丁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目前我国居民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防控工作存在极大挑战。宫颈癌在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略高于欧美国家,因此要将宫颈癌早筛早诊作为国策是至关重要。宫颈癌筛查后精准风险分流、对高危人群分层管理、建立宫颈疾病专科门诊能够很好地提高宫颈癌诊治水平。子宫内膜癌NCCN指南分子分型得到认可,通过精准分型建立早筛系统并指导诊断和治疗。此外,国家建立卵巢癌单病种质控体系严格评估分级诊疗体系,从而提升卵巢癌的诊疗水平。
主持:张新教授 欧阳玲教授
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谢幸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卵巢透明细胞癌发病相对少见,50%在初诊时为I期、预后好,部分与卵巢内异症有关,具有形成静脉血栓的风险。卵巢透明细胞癌晚期预后不良,治疗总原则与浆液性癌相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指征相似,不影响肿瘤结局;淋巴结切除指征有待探寻。首选化疗方案为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敏感性低于浆液性癌。此外,贝伐珠单抗已被推荐用于卵巢透明细胞癌,具有BRCA突变的患者也可选择PARP抑制剂,其他特异的靶向药物有待开发。
免疫治疗将改变宫颈癌治疗的未来—吴小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基于顺铂的盆腔同步放化疗是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患者标准治疗后继续辅助化疗并未延长OS或PFS,复发率高,具有治疗挑战。ICIs的杰出代表有抗PD-1单抗、抗CTLA-4单抗,研究发现HPV阳性与PD-L1表达增加呈正相关,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相较于化疗±贝伐珠单抗显著提高患者PFS和OS。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免疫单药联合同步放化疗,免疫联合免疫等方案正在逐步改写宫颈癌诊疗格局。
宮颈癌化疗渐行与探索—周琦教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化疗、同步放化疗、姑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等形式共同参与宫颈癌综合治疗。化疗与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联合治疗已被各大临床指南推荐。精准医疗背景下,传统细胞毒性化疗需要在治疗前精准的筛选出优势人群,目前依据临床特征及某些病理因素作为指标远远不足,基因检测与应用成为必然。新辅助化疗能否改善患者生存期?辅助化疗的意义、指征及合理的周期数?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如何降低毒副反应、提高耐受性做到优化?需更多的研究来回答。新型化疗药物研发、新的应用方式,如维持治疗的研究也是值得关注的。
主持:张颐教授 金凤斌教授
子宫内膜癌辅助治疗的精准选择—孔北华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大多数子宫内膜癌首选手术治疗,主要根据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有无脉管内癌栓和年龄因素进行复发风险分层后选择治疗方法。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目前仍有争议,孔教授详细分享了手术病理风险分层决定辅助治疗选择的具体情况,早期低危观察随访;早期低-中危近距离放疗;早期高-中危盆腔外照射;早期高危盆腔外照射±化疗;II期盆腔外照射和/或近距离照射±化疗;III、IV期化疗联合放疗;特殊病理类型化疗联合放疗。分子分型有助于预后判断和辅助治疗的精准选择,病理分型结合分子分型指导辅助治疗正在从临床试验走向临床实践,其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评估和辅助治疗指导方面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论宫颈癌的精准治疗—刘继红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早期宫颈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可以和手术治疗效果等价,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应行同步放化疗,转移性和复发宫颈癌行系统性化疗,首选TP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宫颈癌如何实现精准治疗?分子标记物指导肿瘤的精准治疗趋势日益显著,针对与45例国人宫颈癌突变谱研究报道了宫颈癌常见突变基因为PIK3CA、FBXW7等。在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开展的靶向、免疫治疗研究结果可观,美国FDA已批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与含铂化疗联用,加或不加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肿瘤表达PD-L1(CPS分数≥1)的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是获批一线治疗这些患者的首个抗PD-1抗体组合疗法。
难治复发性滋养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向阳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
耐药或复发GTN患者以治愈为目的,化疗方案应个体化选择,强调适时联合手术治疗在耐药与复发高危患者的治疗中有价值。通过分享多个临床试验为我们展开证实了免疫检测点抑制剂为高危难治复发性GTN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主持:林蓓教授 孔繁斗教授
关于肿瘤研究 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思维—徐丛剑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
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对恶性肿瘤中的治疗与生存率的提高功不可没!但和国际水平相比,我们在恶性肿瘤的综合诊治能力上显然还存在差距,我们妇科肿瘤界的各位同仁是否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我们应该在哪方面做出努力?徐教授认为我们常常忽视和误解了肿瘤细胞最初的表现:极性紊乱。其次,不能只用二倍体遗传原则来研究非整倍体起主导作用的肿瘤细胞。再者,恶性肿瘤可能为多起源肿瘤,不能用一元论单纯解释。
铂耐药复发卵巣癌的治疗现状与探索—吴令英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晚期卵巢癌容易多次复发、铂耐药复发,临床治疗棘手。NCCN指南推荐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可给予最佳支持治疗、复发治疗等。非铂类化疗±贝伐单抗、PARPi单药、联合免疫治疗均有一定疗效,均被NCCN指南推荐使用。针对铂耐药复发卵巢癌减瘤手术能否改善预后的相关研究较少,尚无定论。免疫治疗是目前复发卵癌的研究热点,但仍需进行优势人群筛选,PARPi+抗血管生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三药联合的研究正在进行。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发展,但新的靶向药物尚需进一步探索。
卵巢癌新辅助化疗渐行渐规范—王丹波教授 辽宁省肿瘤医院
新辅助化疗在NCCN指南和FIGO指南中均有推荐,具有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优势,但有可能增加耐药风险。由于残留细胞多为耐药细胞,手术必须达到R0。新辅助化疗适合用于PDS不能实现满意减瘤、不能接受PDS手术打击的患者,并非所有晚期患者都适合NACT,需要由妇瘤医生严格评估,不主张盲目扩大适应症。化疗疗程以IDS达到R0为目标,IDS必要时进行瘤床切除。此外,NCCN指南推荐的NACT+IDS+HIPEC具有叠加疗效、逆转耐药的优势。具有NACT指征的卵巢癌患者后续进行规范治疗才能真正从NACT中获益。
宫颈癌论坛
主持:王敏教授 张丽丽教授
IIIC期宫颈癌临床诊疗策略—王莉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
FIGO 2018宫颈癌分期不再采用单纯的临床分期,而是临床检查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共同评估后进行分期,更能反应子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更加接近临床实践。王莉教授通过分析多篇文献的研究结论及本院真实病例,发表了自己对于IIIC期宫颈癌临床诊疗策略的前沿观点。王教授认为IIIC期的患者生存结局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很好的反应预后,存在较多争议,临床处理应注重个体化治疗;切除增大的转移淋巴结(≥2cm)可以给局部晚期/晚期宫颈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2018新分期标准实施后,仍需进一步积累其对预后的评价、诊疗方案指导方面的证据,为今后再修订提供依据。
复发性宫颈癌治疗选择—邹冬玲教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邹冬玲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复发性宫颈癌治疗选择”的专题讲座。20%-30%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肿瘤出现复发或未获得局部控制,是导致宫颈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复发与初治选择是否恰当有关。宫颈癌近期复发原因主要有分期较晚、手术范围不足、放疗不规范、术后病理高危因素评估不足、手术方式问题、无瘤原则及其他问题。邹教授分别从手术治疗(盆腔廓清术)、放疗、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对复发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精彩的讲解。
LEP手术在宫颈小细胞癌治疗中的价值—李力教授 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宫颈小细胞癌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李力教授首先全面介绍了宫颈小细胞癌的特点,随后通过结合本团队以及国际研究成果,从LEP手术适应症、切除范围、手术步骤、手术关键点、副损伤和并发症、术后综合处理、对预后的影响等方面全方位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LEP手术在宫颈小细胞癌治疗中的价值。总之,对于宫颈小细胞癌早中期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与同期鳞癌相比手术范围应扩大;LEP手术的价值在于切净宫旁有肿瘤侵犯的组织、脉管癌栓、淋巴转移、嗜神经等;术后应加入全程化疗和靶向治疗。
非HPV相关宫颈腺癌的处理—蔡红兵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蔡红兵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关于“非HPV相关宫颈腺癌的处理”的精彩讲座。非HPV相关宫颈腺癌比较罕见,主要有胃型腺癌、透明细胞癌、中肾管腺癌和浆液性癌四种类型,均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细胞学检查及宫颈活检阳性率低,往往容易被临床忽视,其中50%以上诊断时已为FIGO分期的II-IV期,治疗上也多依照同期别宫颈腺癌的治疗方式,无规范化特异性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细胞学及HPV 检测为阴性而有类似宫颈癌临床表现的患者要考虑到此类特殊类型宫颈癌存在的可能性。
主持:高景春教授 张阳教授
FIGO2018子宫颈癌新分期IB2治疗策略探讨—陈春林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陈春林教授首先提出最新NCCN指南未对宫颈癌新分期的IB各亚期提出新的治疗策略。随后其通过文献复习探讨了早期宫颈癌不同治疗策略的预后,指出上述文献中相关治疗策略研究结论存在争议,且最新的LACC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陈春林教授着重而又详细地介绍了其所领导的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研究课题,对该课题坚实而有力的结果进行分析,其结论显示:对于2018 FIGO分期IB2期的治疗,直接开腹手术和NACT+开腹手术疗效相当,不建议选择根治性放化疗或放疗,对于直接手术的病例,开腹手术较腹腔镜手术可获得更好的肿瘤学预后。总之,结合治疗周期、相关并发症等综合因素,建议直接开腹手术。
2021 PARPi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郭红燕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郭红燕教授从多个方面介绍了PARPi的研究进展。NCCN指南:一线维持治疗不受手术时间、残留病灶状态限制。OVARIO数据更新,为PARPi+贝伐一线维持提供了新的依据;HRD检测仍是判断奥拉+贝伐一线维持获益与否的金标准。对于PSR卵巢癌PARPi维持治疗:OS受多种因素影响,PFS仍是PARPi获益与否的金标准;NORA亚组分析再次验证PARPi仍是PSR卵巢癌标准治疗方案。对于复发性卵巢癌和PARPi after PARPi的患者,ARIEL4研究证实,若BRCA突变,PARPi治疗是首选;RAPi联合抗血管生成/免疫治疗铂耐药显示出良好疗效,特别是对于BRCA野生型患者,值得进一步探索。
宫颈癌专题讨论一
主持:王敏教授
讨论嘉宾:孙立新教授 朱艳教授 吴强教授 石红教授 王敏教授
朱艳教授指出该板块讲者分享了数例临床上不常见的宫颈癌病例,例如宫颈小细胞癌的诊治、非HPV相关性宫颈腺癌的诊治等,为大家梳理了临床上不常使用的诊疗思路,使大家受益匪浅。随后朱艳教授分享一个其工作中遇见的难题,即宫颈癌III期患者在放化疗已达到治疗理想效果后,仍返院强烈要求手术,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医生是否应该为其补充手术治疗?给了大家足够的思考。
王纯雁教授谈及了自己的想法,虽然病人提出自己的要求,但作为医生首先需要找到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例如放疗后宫颈回缩不理想、磁共振检查提示肿瘤占位、标记物持续升高等支持病灶残留的证据,或放疗结束1-3个月后子宫仍不见回缩,这种情况医生可考虑为其补充手术。如地方诊疗机构医生手术技术娴熟可对该类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如技术不娴熟可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当然在手术适应症范围内,也需考虑患者的要求。
石红教授体会到宫颈癌术前全面评估的重要性,术中再评估的特殊意义。目前我国宫颈癌发病率较高,对临床医生的需求量大,同时对临床医生的水平要求也较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应该明确宫颈癌患者的具体问题所在,对其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该做到及时转诊。宫颈癌患者情况的多样性、治疗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宫颈癌治疗前的全面评估十分重要,这样在达到治疗效果满意的同时也能减少对于患者的创伤。
孙立新教授综合今日学术讲座对于IIIC期宫颈癌治疗选择表达了一些看法。目前晚期宫颈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较差,在治疗方面存在诸多困惑,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先手术后行辅助治疗与放化疗生存无差异,且手术+术后辅助治疗增加了并发症,指南建议首选同步放化疗。但在宫颈癌局部病灶小于4cm且宫旁无受侵,淋巴结肿大但不能证明转移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可选择先行手术行淋巴结活检,如术中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应中止手术随后选择根治性放疗。如术前影像学已明确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大于3厘米,可选择手术将增大的淋巴结切除后再根治性放疗。总之,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淋巴结评估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王敏教授表示,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应利用指南把握治疗的大方向,在此基础上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行个体化治疗。
主持:尹庆云教授 佟晓光教授
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诊治——杨宏英教授 云南省肿瘤医院
云南省肿瘤医院的杨宏英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诊治”的精彩讲座。LACC局部肿瘤较难控制,治疗效果较差,同步放化疗是NCCN指南推荐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最近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化疗药物顺铂联合紫杉醇是晚期宫颈癌的首选方案。靶向治疗药物推荐贝伐珠单抗单药用于复发/转移性宫颈癌二线治疗,联合化疗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线治疗。其他抗血管生成药可为晚期/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带来一定生存获益。PARPi抑制剂在晚期宫颈癌中的研究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初步结果显示具有一定效果。
单孔模拟开腹免气腹无瘤微创广泛子宫切除术—华克勤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早期宫颈癌手术方式应选择微创还是开腹?华克勤教授通过分析多个国内外临床研究结论后指出:不同研究均说明微创手术在宫颈肿瘤直径大于2cm时预后更差。早期宫颈癌的全程完全模拟开腹环境是更加遵循无瘤原则的微创手术。华克勤教授展示并详细介绍了其单孔模拟开腹免气腹无瘤微创广泛子宫切除术的精彩视频,即无举宫、无气腹、夹闭阴道下完成的宫颈癌微创手术,可避免肿瘤的不恰当操作及肿瘤细胞的外溢,使大家受益匪浅。
主持:刘岿然教授 朱艳教授
关注单纯子宫切除后漏诊的宫颈癌—崔满华教授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来自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崔满华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关注单纯子宫切除后漏诊的宫颈癌”的精彩讲座。单纯子宫切除漏诊宫颈癌主要因为妇科良性疾病术前未行宫颈癌筛查、筛查但未发现、筛查出问题但被忽略以及宫颈癌前病变术前或术中的漏诊等。子宫切除后宫颈癌漏诊导致后续诊断不足以及补充治疗不理想,从而影响患者预后。我们能够通过合理规范宫颈活检取材、正确分析CINIII子宫切除术中锥切快速病理的价值与局限性、结合临床特征综合分析等方面预防单纯子宫切除后宫颈癌的漏诊。
子宫颈癌辅助治疗模式思考—李小平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李小平教授首先通过分享多个临床研究并结合指南,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子宫颈癌辅助治疗模式的进展及现状。李小平教授指出宫颈癌以局部转移为主,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及靶向免疫综合治疗,目前宫颈癌辅助治疗存在多种不同模式。随后李小平教授阐述了他对于子宫颈癌辅助治疗模式的思考,包括宫颈癌的治疗模式应依据年龄、病理类型等改变;新辅助化疗虽在临床中常用,但仍需规范应用、合理模式、条件或疾病等;辅助治疗中化疗不能替代放疗,精准放疗是趋势;以循证医学为根据,靶向及免疫治疗措施能更合理、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
宫颈癌从指南到实践距离有多远—王纯雁教授 辽宁省肿瘤医院
最后我们的大会东道主辽宁省肿瘤医院的王纯雁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宫颈癌从指南到实践距离有多远-新手上路篇”的精彩讲座。学习指南即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该领域的精华。新手上路首先必备肿瘤生物学、妇产科学、治疗相关基础和治疗学等相关知识储备。从指南中可以了解到诊断要素、分期(注意分期说明)、分期与治疗等。分期是新手上路必备的基本功。熟练掌握三合诊才能够准确进行宫颈癌分期。初治时易出现的问题是意外发现宫颈癌,究其主要原因是检查不全和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不足。对于新手上路需必备的知识储备,用心体会临床实践中的每个要点,树立肿瘤理念,有意识培养临床诊疗思维。
宫颈专题讨论二
主持:欧阳玲教授
讨论嘉宾:高春英教授 赵宏伟教授 生秀杰教授 马荣教授 欧阳玲教授
生秀杰教授提出LACC试验后不断有专家尝试各种方法改善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预后,包括无气腹、无举宫等方式,最近也在尝试腹腔镜下行淋巴结清扫联合阴式行子宫切除,但目前缺乏数据支持。关于宫颈癌辅助治疗,晚期复发宫颈癌预后差,是临床治疗难点,随着免疫和靶向治疗的应用,这一局面有可能打破。
高春英教授提出LACC的治疗首选是同步放化疗,但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可能会对预后有所改善。单孔模拟开腹免气腹广泛子宫切除术,让大家对宫颈癌微创手术有了新的认识;在单纯子宫切除后如何避免宫颈癌的漏诊;对宫颈癌辅助治疗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包括传统的放化疗及靶向和免疫治疗;最后为我们了解了新手上路如何从指南到临床实践。
赵宏伟教授强调腹腔镜下宫颈癌手术预后较开腹手术差,目前主要考虑既往无瘤原则掌握不够,现通过举宫杯、气腹以及阴道暴露等方面进行改善;赵教授还提出规范化管理宫颈癌的诊疗模式。
马荣教授提出自从LACC试验得出微创手术组的无病生存期及总体生存期均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后,中国妇瘤专家不断改进手术方式,进行各种临床试验,可能在之后的研究中有所突破。
欧阳玲教授强调宫颈癌初治需做好完善的评估,根据指南分期规范化治疗,制定后续治疗方式;若术后有高危因素,选择序贯放化疗更能让患者获益;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需重视MDT,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排版编辑:Dai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