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刀锋问道 胃术新境-2025胃癌院际交流项目浙江站:聚焦围术期免疫治疗,共探胃癌诊疗新策略

11月10日
来源:肿瘤资讯

新kv.jpg

2025年10月28日,由北京鼎医公益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CGCA)及复宏汉霖联合支持的“刀锋问道 胃术新境-2025胃癌院际交流项目”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成功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胃癌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继上午精彩的手术演示后,下午的学术盛宴围绕胃癌围术期综合治疗的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展开,旨在搭建高水平的院际交流平台,共同推动中国胃癌诊疗事业的发展。

大会致辞

会议上午场伊始,浙江省肿瘤医院程向东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发表欢迎致辞。程向东教授首先代表医院对各位远道而来的同道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复宏汉霖公司对本次学术活动的大力支持。随后简要介绍浙江省肿瘤医院历史与发展。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四家肿瘤专科医院之一,历经60余年,该院已成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在国家卫健委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列。程教授强调,医院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团队在临床与科研上成就瞩目,尤其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Medicine。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与全国同道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共同促进胃癌诊疗技术进步。

image001.png

科室介绍及发展

随后,浙江省肿瘤医院徐志远教授详细介绍了胃外科的发展历程与科室特色。腹部外科自2001年成立,2020年正式成立胃外科,目前已发展为拥有两个病区、128张床位、6个医疗组的规模化科室。科室在程向东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高水平、高层次、学科交叉的科研团队。徐志远教授从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展示了科室的雄厚实力。最后,徐教授总结科室的愿景是成为“国内标杆、国际知名、患者首选”的研究型科室,秉持“身处半山、心有高峰”的精神不断前行。

image003.png

手术演示

上午场的手术直播演示分别由徐志远教授团队带来的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和杜义安教授团队带来的腹腔镜远端根治性胃切除术。两台手术充分展现了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团队在规范化淋巴结清扫、精准解剖、功能性消化道重建方面的精湛技艺,为与会专家提供了宝贵的观摩和学习机会。

学术专场

开场致辞

会议下午场由浙江省肿瘤医院杜义安教授主持。杜义安教授再次对各位专家在工作日抽出宝贵时间参加线下交流表示感谢。胃癌外科的进展已从单纯的术式革新(如机器人、保功能手术)转向全程管理。特别是免疫治疗的加入,正深刻改变着治疗格局。如何精准筛选优势人群、如何通过联合治疗策略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以重塑免疫微环境,是亟待探讨的核心议题。希望通过今天的专题报告和深入讨论,各位专家能畅所欲言,共同为推动胃癌围术期治疗的发展贡献智慧。

image009.png

从前沿到实践:围术期免疫治疗的价值与探索

浙江省肿瘤医院俞晓军教授分享了《局晚期胃癌围术期治疗价值与探索》的学术报告。俞晓军教授系统回顾了局晚期胃癌的治疗演变史。他指出,中国局晚期胃癌患者占比高达70.8%,尽管D2根治术联合辅助化疗已是标准,但复发率高,5年OS仍不理想。新辅助免疫治疗展现出独特优势:肿瘤抗原性更丰富、机体淋巴回流系统更完善、能有效诱导T细胞反应、激活CD8+ T细胞并消除微转移灶。最后,俞教授重点介绍了国内的ASTRUM-006研究(斯鲁利单抗联合SOX方案),其初步数据显示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率)达到对照组的3倍以上,且无事件生存期(EFS)已达阳性结果,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获批胃癌新辅助适应症的PD-1抑制剂。

image011.png浙江省肿瘤医院徐琦教授进行了《ASTRUM-006开启局晚期胃癌围术期治疗新时代》的讲题。徐琦教授详细解析了ASTRUM-006研究的设计精髓。该研究精准筛选CPS≥5的优势人群,采用中国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SOX方案作为化疗基石,并开创性地在术后采用了“去化疗”模式(斯鲁利单抗单药维持 vs SOX辅助化疗)。目前该研究已取得阳性结果,其“去化疗”策略一旦成功,将极大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改写临床实践的重大意义。

image013.png

热点讨论:新辅助免疫的价值与临床变革

杜义安教授的主持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波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刘天舟教授、泰安市中心医院成明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王珂教授、天津市人民医院张帅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张雁凯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周斌教授围绕新辅助免疫的价值及ASTRUM-006研究的影响展开了深入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新辅助免疫治疗的价值应综合考量。EFS是评价新辅助治疗最核心的指标,因为它纳入了“因疾病进展失去手术机会”这一关键事件。在追求疗效的同时,必须高度警惕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风险,如免疫性肺炎、心肌炎、肝衰竭等,这对严重威胁患者安全,对外科医生是巨大挑战。针对ASTRUM-006研究,与会专家寄予厚望。该研究选用SOX方案并针对中国人群设计,是其取得阳性结果的关键。其术后“去化疗”模式,认为这将极大提升患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是未来胃癌治疗的重要方向。

image015.png

病例实践分享:斯鲁利单抗在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

病例分享一:从新辅助pCR到晚期多线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林贤科教授分享了两例应用斯鲁利单抗的病例。

  • 病例一为一名59岁进展期胃癌(cT3N1M0)患者,接受“斯鲁利单抗+SOX”新辅助治疗2周期后,影像学即达PR,术后病理证实为pCR(ypT0N0)。

  • 病例二为一名52岁贲门癌(pMMR)患者的全程管理。患者初治时接受SOX+曲妥珠单抗新辅助后手术,术后辅助治疗。两年后出现后腹膜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遂采用“斯鲁利单抗+SOX+曲妥珠单抗”治疗,肿瘤控制良好。后续经历了停药后进展、针对孤立病灶放疗、因irAEs(甲减、皮质功能不全)停用免疫药物、换用维迪西妥单抗等多次治疗调整。该患者目前已生存超过5年,充分展示了在免疫时代下,全程管理和多线治疗策略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的生存希望。

image017.png

病例分享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胃癌的转化治疗

浙江省肿瘤医院叶泽耀教授分享了一例胃底贲门癌伴16组淋巴结转移(cT4N3M1,pMMR)的ⅣB期患者。该患者经腹腔镜探查排除了腹膜转移,接受了“SOX+斯鲁利单抗”方案转化治疗4个周期。影像学评估显示原发灶、胃周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显著退缩,达到PR。随后,患者施行了“全胃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震撼全场,达到了pCR(ypT0N0M0,TRG 0级),所有淋巴结均为阴性。患者术后接受原方案辅助化疗,并序贯S-1+斯鲁利单抗维持治疗,目前已无瘤生存14个月。

image019.png

热点讨论:“去化疗”模式与临床实践难题

在本轮热点讨论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贾静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志耀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彭巍教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王永锦教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伍映鑫教授、邯郸市中心医院赵国杰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黄书荣教授对两个精彩病例进行了点评,并聚焦ASTRUM-006的“去化疗”模式和临床实践中的难题。专家们表示,在ASTRUM-006研究中的“去化疗”模式能极大解决患者对化疗的恐惧和不耐受问题,但数据完全公布前,术后直接单免维持仍存顾虑。新辅助治疗周期并非越长越好,应警惕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进展。

image021.png

大会总结

会议最后,杜义安教授进行了总结。杜义安教授表示,胃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多学科、个体化、精准化的新时代,免疫治疗的加入正深刻地改变着胃癌的治疗格局。并再次感谢所有与会专家的倾情奉献,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共同为中国胃癌患者谋求更长的生存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image023.png

手术及会议录播

会议致辞及科室介绍

徐志远教授手术观摩

杜义安教授手术观摩

会议录播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古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