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鼻咽癌指南巡讲——湘赣站圆满落幕

10月31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10月26日,由CSCO鼻咽癌专委会主办,湖南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江西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湖南省鼻咽癌精准治疗临床研究中心及湖南省肿瘤医院鼻咽癌诊疗中心联合协办的 2025 CSCO鼻咽癌指南巡讲——湘赣站在长沙盛大召开。本次巡讲聚焦于鼻咽癌领域的指南更新、前沿研究与临床实践创新,旨在推动我国鼻咽癌诊疗的规范化发展。

开场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马骏院士 在线上发表了精彩精辟的致辞。 马骏院士 首先对与会的湘赣两省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本系列巡讲的核心任务是将指南的更新内容下沉,推动各地区构建规范化的鼻咽癌全病程管理体系,通过思想的碰撞与经验的共享,最终实现全国鼻咽癌患者生存率的整体提升。

马骏院士

随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申良方教授和湖南省肿瘤医院韩亚骞教授 、江西省肿瘤医院 龚晓昌教授 以及湖南省肿瘤医院 王晖教授 作为大会执行主席分别致辞。他们均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强调本次巡讲对于促进湘赣地区鼻咽癌诊疗规范化、精准化的重要意义。湖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 向华教授 亦致辞,他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三化三保”(治疗微创化、内镜化、介入化;保疗效、保器官功能、保舒适)的理念,与马骏院士倡导的“精准、优生存”目标高度契合。

申良方教授

韩亚骞教授

龚晓昌教授

王晖教授

向华院长

Session Ⅰ:指南领航

申良方教授 韩亚骞教授 共同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杜晓京教授 分享了鼻咽癌临床分期的进展。 杜晓京教授 系统介绍了AJCC分期系统从第八版到第九版的核心修订内容,重点阐述新版分期如何通过对T、N、M分期的精细化调整,解决了旧版分期中部分亚组预后区分度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更精准的风险分层。

杜晓京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刘立志教授 从影像学角度对第九版分期进行解读。 刘立志教授 详细阐述了颅底骨质侵犯的严格诊断标准,并系统讲解了颅神经受侵的直接与间接影像学征象,如神经根增粗强化、颅底孔道受侵伴随的去神经肌肉改变(如咀嚼肌或舌肌的萎缩、异常强化)等,为临床医生精准分期提供了直观可靠的影像学指导。

刘立志教授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湖南省肿瘤医院的 刘峰教授 、岳阳市中心医院的 童亚军教授 、江西省肿瘤医院的 黄敏教授 肖芸教授 等专家,围绕新版分期中精细影像结构的应用、明确骨质侵犯的界定等临床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讨论环节

随后,江西省肿瘤医院 卢天柱教授 深度解读了《鼻咽癌靶区勾画国际指南》,该指南由马骏院士牵头,联合多国专家共同制定,已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 卢天柱教授 重点阐述了指南中的几大推荐:一是明确提出原发灶(GTVp)无需常规几何外扩至临床靶区(CTVp);二是引入“治疗反应指导下的靶区勾画”原则,允许对诱导化疗后显著缩小的软组织病灶进行靶区缩减;三是对预防性照射范围进行更为精细的界定。这些指南更新通过科学“减法”,以期为患者带来更优的远期生活质量。

卢天柱教授

在讨论环节中,上饶市人民医院 韩永清教授 、永州市中心医院 罗鹏飞教授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杜阳峰教授 以及湘潭市中心医院 刘耿淳教授 ,围绕国际指南在基层医院的落地、特殊病例的靶区个体化调整等问题分享经验。

讨论环节

Session Ⅱ:局晚免疫治疗进展

本环节由湖南省肿瘤医院 金和坤教授 与江西省肿瘤医院龚 晓昌教授 联袂主持。湖南省肿瘤医院 吴峥教授 首先分享了局晚期鼻咽癌免疫治疗的介入时机和疗程。 吴峥教授 系统梳理了当前局部晚期鼻咽癌免疫治疗的四种主要模式:全程免疫、诱导免疫、辅助免疫以及“三明治”模式。通过解读CONTINUUM研究(全程免疫模式)和DIPPER研究(辅助免疫模式)等关键临床试验数据, 吴峥教授 指出虽然不同模式均显示出免疫治疗能够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在毒副反应与治疗耐受性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的肿瘤负荷、身体状况和治疗意愿,进行个体化的模式选择。

金和坤教授

吴峥教授

随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周琴教授 对DIPPER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解读。DIPPER研究是一项由马骏院士牵头的Ⅲ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在标准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进行辅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该研究证实,辅助免疫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3年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同时,与全程免疫模式相比,DIPPER研究的辅助免疫模式在疗效相当的同时,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耐受性更佳,为局部晚期高危鼻咽癌患者提供了更优效且更安全的标准治疗选择。

周琴教授

在讨论环节,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 田绍东教授 、怀化市肿瘤医院 蒋建文教授 、邵阳市中心医院 刘新福教授 和萍乡市人民医院 鲁志兵教授 ,围绕不同免疫治疗模式的特点、高危患者的精准筛选以及免疫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等临床热点展开深入探讨。

讨论环节

Session Ⅲ:EBV检测与体位固定

本环节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丁剑午教授 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少卿教授 共同主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迟锋教授 分享了鼻咽癌精准放疗体位固定技术思维创新经验。针对下颌活动度差与中下颈部淋巴结区域重复性差等顽固难题, 迟锋教授 展示了一系列旨在将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别的创新改良方案,并积极探索光学体表引导系统等前沿技术的应用。

丁剑午教授

陈少卿教授

迟锋教授

在讨论环节,株洲市二医院 吴慧教授 、娄底市中心医院 王正安教授 、湘西州肿瘤医院 张慧教授 ,围绕体位固定的实践难点展开交流。

讨论环节

随后,会议进入EBV DNA检测专题,湖南省肿瘤医院 邓红玉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易浪教授 、江西省肿瘤医院 陈文学教授 分别分享了各自中心的检测经验,涵盖了从样本采集、处理、检测流程到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最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杜紫明教授 作出题为《EBV DNA标准化检测》的报告。 杜紫明教授 指出了当前EBV DNA检测领域存在的严峻挑战,并系统分享其团队为推动检测同质化所做的前瞻性研究与实践——从标本类型的选择(力推血浆)、核酸提取方法的优化(优选磁珠法),到报告单位的统一(采用溯源至WHO国际标准品的IU/mL),对未来实现跨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与个体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邓红玉教授

易浪教授

陈文学教授

杜紫明教授

在讨论环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周辉教授 、江西省肿瘤医院 黄骞教授 、湖南省肿瘤医院 李梦娜教授 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项忠元教授 一致认为,实现EBV DNA检测的规范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讨论环节

Session Ⅳ:实战病例

本环节由湖南省肿瘤医院的 韩亚骞教授 贺玉香教授 主持。湖南省肿瘤医院的 韩宸教授 分享了一例T3N1M0期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诊疗病例,该患者入组了一项由马骏院士牵头的、基于治疗反应调整放疗剂量的Ⅲ期临床研究。患者在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诱导治疗后,于放疗第27次时评估达到完全缓解(CR),因此后续放疗剂量得以成功下调。值得一提的是,该患者的治疗过程应用了“All-in-One”一站式智慧放疗技术,从CT模拟定位到靶区勾画、计划制定、质控及首次治疗,全流程在25分钟内完成,极大提升了治疗效率与精准度。

贺玉香教授

韩宸教授

在讨论环节,湖南省肿瘤医院 周钰娟教授 、益阳市中心医院 陈卫琼教授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喻娟教授 和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钟妮教授 ,对该病例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基于减量放疗的适应症把握、一站式放疗技术的临床价值与推广前景等问题,各自分享见解与思考。

讨论环节

大会总结

会议尾声, 韩亚骞教授 对本次大会进行全面总结。 韩亚骞教授 表示,本次巡讲中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与热烈讨论,充分展现了湘赣地区鼻咽癌诊疗领域的深厚实力。无论是DIPPER研究引领的辅助免疫新时代,还是EBV DNA检测标准化的迫切需求,都指向鼻咽癌治疗“精准”与“个体化”的未来方向。



排版编辑:H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