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WCLC | 非经典EGFR突变与ex20ins突变NSCLC的治疗现状与未来

10月2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来自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的Aaron C. Tan博士发表了一场题为“非经典EGFR突变和外显子20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当前与新兴选择”的演讲(摘要号ES07.02)。Tan博士的报告系统性地梳理了这一异质性极高领域的突变分类、生物学机制、当前治疗工具箱以及未来的药物研发管线,并重点介绍了一种基于结构功能的“PACC”(P环-αC螺旋压缩)分类法。

突变解码:建立新的结构功能分类法

EGFR突变NSCLC是一个高度异质化的疾病亚群。除了经典的19号外显子缺失(Ex19del)和L858R突变外,非经典突变和外显子20插入(Exon 20 insertion, ex20ins)突变占有重要比例,其中ex20ins约占所有EGFR突变的9.1%。

Ex20ins内部也存在巨大差异,已发现超过100种不同的插入变体,这种异质性给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为了更精准地指导治疗,Tan博士介绍了一种基于结构-功能的分类系统,将非经典突变分为四类 :

经典样(Classical-like): 如L861Q、G719X等。

T790M样(T790M-like): 突变位于疏水核心。

外显子20环路插入(Exon 20 loop insertion): 进一步分为近环(Near loop, NL)和远环(Far loop, FL)变体。

P环-αC螺旋压缩(P-loop aC-helix compressing, PACC): 如G719X、S768I等,这些突变通过P环或αC螺旋的位移直接或间接影响药物结合。

图片1.png

图1. 重新定义EGER:结构-功能分类

机制解密:传统TKI耐药的结构基础

EGFR ex20ins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存在巨大的未满足需求。2022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传统的第一代EGFR-TKI(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在ex20ins患者中的汇总客观缓解率(Pooled ORR)仅为7%。

Tan博士从结构生物学角度解释了耐药机制 :ex20ins突变导致P环(P-loop)向下旋转,增加了ATP结合位点的空间位阻;同时,αC螺旋区域向内旋转,导致ATP结合口袋收缩。这种“更小”且“更像”野生型(WT)EGFR的结合口袋,使得传统TKI难以结合,同时也对新药的柔韧性和选择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图片2.png

图2.对传统EGFR TKI的耐药性结构基础

治疗工具箱:当前的获批药物与关键临床试验

近年来,针对非经典EGFR突变,尤其是ex20ins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治疗工具箱不断丰富。根据Tan博士展示的药物批准时间线,多个药物已获得美国FDA的监管批准(US FDA Regulatory Approval):

阿法替尼:2018年获批(S768I、L861Q、G719X)。

埃万妥单抗:2021年获批,用于2L ex20ins治疗。

埃万妥单抗+化疗:2024年获批用于1L ex20ins。

舒沃替尼:2025年获批用于2L ex20ins。

Mobocertinib:曾于2021年获批2L ex20ins治疗,但后撤市。

图片3.png

图3.非经典EGFR和ex20ins突变药物获批时间线

关键临床试验数据

埃万妥单抗(二线治疗):CHRYSALIS I期试验

埃万妥单抗的二线批准基于CHRYSALIS I期试验中的D队列(Cohort D)数据。在该试验中(N=81),埃万妥单抗单药治疗铂类化疗进展的ex20ins患者:客观缓解率(ORR):4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11.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8.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23个月。安全性:主要不良事件为皮疹(86% / G3≥4%)和输液反应(66% / G3≥3%)。

埃万妥单抗+化疗(一线治疗):PAPILLON III期试验

PAPILLON III期试验奠定了埃万妥单抗联合化疗(卡铂+培美曲塞)作为ex20ins一线治疗的地位。该研究在308名初治患者中进行,与单纯化疗组(n=155)相比,埃万妥单抗联合化疗组(n=153)表现出显著优势:联合治疗组的mPFS为11.4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的6.7个月,HR为0.395(95% CI, 0.30-0.53),P<0.0001,意味着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约60%。客观缓解率(ORR)联合治疗组高达73%,而化疗组为47%。

舒沃替尼(二线治疗):WU-KONG1B II期试验

舒沃替尼的二线批准基于WU-KONG1B II期试验 。该试验纳入了铂类化疗经治的ex20ins患者。数据显示:在300mg QD剂量组(N=111)中,ORR为47%;在200mg QD剂量组中,ORR为46%。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300mg组为13.8个月;200mg组为11.1个月。安全性(≥G3): 300mg组的主要≥G3毒性为腹泻(18%)和CPK升高(13%)。

预览未来:管线中的新兴药物与试验

EGFR ex20ins及非经典突变的研发管线正蓬勃发展,其中Zipalertinib和伏美替尼已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针对EGFR ex20ins突变,Zipalertinib在REZILIENT1 (I/II期) 试验中,对经治患者的ORR达38%,mPFS和mDoR均为10个月。在FAVOUR (Ib期) 试验中,伏美替尼在ex20ins初治患者中ORR达79%(240mg组),经治患者中亦达46%。

针对EGFR非经典突变,新兴疗法也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早期疗效,但需要在更大规模的队列中进行确认。例如,伏美替尼在FURTHER试验中对EGFR PACC突变患者展示了良好的活性,而埃万妥单抗 (CHRYSALIS-2)、Sutetinib和奥希替尼 (UNICORN) 等药物也在非经典EGFR突变人群的试验中显示出治疗潜力。

图片1.png

图4.EGFR非经典突变/PACC的新兴治疗方案

与此同时,针对ex20ins的靶向治疗竞争也尤为激烈,舒沃替尼、伏美替尼、Zipalertinib等多种药物均在进行对比铂类化疗的III期临床试验。

图片1.png

图5.正在进行的新型EGFR ex20ins靶向治疗试验

Tan博士在总结中重申了“PACCage Insert”这一核心概念 ,强调未来的发展路径应遵循:从基于结构-功能的分类(如PACC)出发,加深对肿瘤生物学的理解,从而为不同治疗模式(Modalities)找到合适的角色。

目前,肿瘤药物的研发管线正空前繁荣。根据IQVIA的数据,在研的1-3期试验中,小分子药物仍占主导(39%),同时单克隆抗体(19%)、双/多特异性抗体(15%)和抗体偶联药物(ADC,8%)等新兴模式正迅速崛起。对于EGFR非经典突变、PACC突变和ex20ins突变,未来必须进一步强化精准治疗方法。

图片1.png

图6.PACCage Insert治疗框架,展示了从结构分类到理解肿瘤生物学,再到推动多样化治疗模式(小分子、抗体、ADC等)转化的发展路径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T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22日
王根彩
丰县人民医院 | 肿瘤外科
EGFR突变NSCLC是一个高度异质化的疾病亚群。除了经典的19号外显子缺失(Ex19del)和L858R突变外,非经典突变和外显子20插入(Exon 20 insertion, ex20ins)突变占有重要比例,其中ex20ins约占所有EGFR突变的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