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WCLC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所面临的挑战和新策略

10月09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9月6日-9日,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召开。在本次盛会的教育专场中,芝加哥大学Noura Choudhury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治疗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新兴策略。


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经过近二十年的平台期后,自2018年以来,从一线化免联合疗法到多种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治疗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特别是近期公布的 IMforte 和 DeLLphi-304 两项 III 期临床研究,首次达到了超越现有标准疗法、显著改善患者总生存期(OS)的“金标准”,为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ES-SCLC治疗领域的最新突破

总生存期(OS)的突破

IMforte(Lurbinectedin+ICI维持)和 DeLLphi-304(Tarlatamab vs 化疗)研究的成功,证明新疗法能够切实延长患者生存期,这是该领域最重大的进展。

药物研发的复兴

新靶点和新疗法层出不穷,主要集中在三大前沿领域: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以靶向DLL3/CD3的Tarlatamab为代表。

抗体偶联药物(ADC):如Ifinatamab deruxtecan (I-DXd) 等。

其他疗法(如CAR-T细胞疗法): 同样在ES-SCLC中展现出治疗潜力。

2-1.png

未来三大策略方向

强化维持治疗(短期核心)

现状:一线化疗免疫后,标准的 ICI(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维持效果有限,多数患者快速进展。

新策略:在ICI基础上联合新药,如芦比替定(IMforte 研究)或Tarlatamab(DeLLphi-303 研究),以期获得更优的PFS和OS。

患者选择优化:Noura Choudhury教授认为不应立即放弃 ICI 单药维持,而应更精准地选择患者。选择依据包括患者的体能状态、个人意愿,以及肿瘤生物学特征(如高 MHC-I 表达)。此外,通过 LSD1 抑制剂(如 Iadademstat)等表观遗传学调控手段,有望增强肿瘤对ICI的反应,是优化维持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2-0.png

挑战一线治疗方案

增效策略:在标准的一线“化疗+免疫”方案基础上,增加第四种药物,如BiTE、VEGF抑制剂或放射性药物,旨在“锦上添花”。

替代策略:更具革命性的方法,即用新型高效药物(如 ADC)直接替换现有化疗方案中的某个组分(如依托泊苷或卡铂),以期重塑一线治疗的基石。

2-2.png

探索后线联合方案

随着 Tarlatamab 等高效药物的出现,研究重点已转向探索其联合用药方案,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尤其是在复发/难治性患者中。DAREON-9(Obrixtamig+拓扑替康)等研究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早期数据。

 未来展望与警示

Tarlatamab 等药物可能前移至更早线治疗,因此必须持续投入研发,解决其耐药后的治疗困境。开发新一代 DLL3 靶向药物(如新型 ADC、放射性药物、新结构 BiTE)和理解耐药机制是当务之急。

2-3.png

总结

SCLC 治疗已取得巨大进步,但“最好的疗法尚未来临”。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高效药物前提、革新一线方案、并通过生物标志物优化患者选择。同时,不能忽视后线治疗的研发,为患者提供全程、多线的治疗选择。未来几年,SCLC 领域有望迎来更多里程碑式的突破。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