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WCLC | 非小细胞肺癌的IASLC分级进展

10月09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9月6日-9日,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召开。在本次盛会的教育专场中,来自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Andre Moreira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IASLC肺腺癌分级的最新进展和前景展望。肿瘤资讯特别整理其中精华内容,与大家共同学习。

IASLC 肺腺癌分级系统核心内容

该系统于2020年发布,旨在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其关键点如下:

分级依据

不再单纯依赖于主要的组织学亚型,而是重点关注高级别组织学模式的占比

三个等级划分

1级(高分化):贴壁生长为主,高级别成分(实体型、微乳头结构、复杂腺体型)占比小于20%。

2级(中分化):腺泡或乳头状生长为主,高级别成分占比小于20%。

3级(低分化):任何含有20%或以上高级别成分的肿瘤。

1-1.png

优越性

与旧有的按主要组织学亚型分级的方法相比,IASLC新系统通过量化高级别成分,能够更清晰地将患者分为不同预后风险组别,显著减少了生存曲线的重叠,提高了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1-2.png

分级系统的关键临床应用与新进展

Andre Moreira教授重点介绍了该分级系统在多个临床场景中的应用和验证:

在术中冰冻切片的应用

可行性与准确性:研究证实,在术中冰冻切片上进行分级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准确率达87%),与最终的石蜡切片结果有很强的一致性。

临床指导意义:冰冻切片分级能够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指标。高级别肿瘤与更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这可以为外科医生在术中决定手术范围(如肺叶切除 vs. 亚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程度提供重要参考。

1-3.png

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预后指示价值:分级系统在新辅助治疗后显示出重要的预后指示价值。对于那些未达到主要病理缓解(MPR,即残留肿瘤>10%)的患者,对其残留的、有活性的肿瘤组织进行分级,可以进一步对预后进行分层。

分级与生存率:残留的1级肿瘤患者预后最好,而残留的3级肿瘤患者的复发风险最高,生存率最差。

在活检标本中的应用

分级系统可应用于穿刺活检等小标本。

判定标准:研究表明,只要活检标本中出现任何比例的高级别成分,即可将其定义为3级。

高准确率:该方法在预测最终切除标本的级别时,表现出很高的准确率(88.4%)和特异性(92.5%),显示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巨大潜力。

 肿瘤分级与肿瘤生物学的关联

肿瘤分级不仅仅是形态学观察,它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基因突变:高级别肿瘤(3级)与更多的KRAS、ALK、ROS1和p53突变相关,而低级别肿瘤(1-2级)则与更多的EGFR突变相关。

PD-L1表达:高级别肿瘤(尤其是实体型和微乳头状结构)具有更高的PD-L1表达水平。

PET-SUV值:更高的肿瘤分级与更高的PET-SUV摄取值相关。

肿瘤微环境:即使同为3级肿瘤,其复发与否也与肿瘤微环境中的特定基因表达谱有关,这表明除了组织学分级,还有更深层次的生物学因素在起作用。

鳞状细胞癌的分级现状

与腺癌不同,鳞状细胞癌目前尚无明确且广泛应用的组织学分级标准。现有研究提示,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和肿瘤细胞大小可能是其重要的预后因素,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总结

1. IASLC肺腺癌分级系统已得到广泛验证,是一个稳定且可靠的预后工具。

2. 该系统可成功应用于冰冻切片和活检标本,为术中决策和治疗前评估提供了重要信息。

3. 肿瘤分级反映了深层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包括基 因突变和免疫微环境状态。

4. 在新辅助治疗后,对残留肿瘤进行分级,可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预后分层。

5. 单纯的病理分级无法完全预测所有患者的复发风险,未来需要将分级与基因表达、肿瘤微环境等其他生物学标志物相结合,以实现更个体化的患者管理。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09日
何小罗
新沂市人民医院 | 胃肠外科
肿瘤免疫靶向治疗理念不断更新
10月09日
雷红艳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
10月09日
史渊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