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指南引领,研究赋能!2025 CSCO鼻咽癌指南巡讲——名院参访顺利召开

09月24日
来源:肿瘤资讯

图片14.png

2025年9月19日,2025 CSCO鼻咽癌指南巡讲——名院参访在广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聚焦鼻咽癌领域的指南更新、前沿研究与临床实践创新,旨在通过深度解读与实地交流,为广大临床医生搭建融合指南核心与临床智慧的平台,共同推动我国鼻咽癌诊疗的规范化发展。

大会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唐玲珑教授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本次会议融合理论授课与名院参访的创新形式。随后,大会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通过线上形式发表致辞。马骏院士指出,2025年CSCO鼻咽癌指南巡讲将围绕鼻咽癌第九版分期更新、影像学诊断、免疫治疗介入时机等关键问题展开,旨在将指南要点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马骏院士期望与会同仁能畅所欲言,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让每一位鼻咽癌患者都能受益于医学的进步,共同照亮患者的康复之路。

图片2.png

马骏院士

微信图片_20250924131317_2336_35.png

唐玲珑教授

Session I:指南解读与前沿探索

学术讲座环节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莹教授与谢方云教授共同主持。

图片3.png

黄莹教授(左)、谢方云教授(右)

首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杜晓京教授带来了题为《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更新解读》的精彩报告。杜晓京教授重点解读了最新第九版TNM分期的核心变更:新版分期虽未对T分期进行大幅修订,但强调了影像诊断中颅神经侵犯的明确标准;N分期的亮点在于将三级淋巴结包膜外侵犯(ENE)从N1/N2期提升至N3期;新版分期将Ⅲ、ⅣA期分别更名为Ⅱ、Ⅲ期,以与其他实体瘤分期体系保持一致;针对M1期患者,首次引入基于转移灶数量的分层。

图片4.png

杜晓京教授

紧接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立志教授以《第九版鼻咽癌AJCC影像学分期解读》为题,从影像学角度对新版分期进行深入解析。刘立志教授分享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推荐的标准化扫描序列与结构化报告体系,并结合丰富的病例图像,详细阐述了新版分期中关键影像学征象的诊断标准。对于N分期的关键更新,刘立志教授对三级ENE的影像学特征进行直观展示,为临床医生准确应用新版分期提供影像学依据。

图片5.png

刘立志教授

在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围绕影像学诊断标准的精确把握、ENE的分级、腮腺内淋巴结的定性与分期归属,以及生物学标志物纳入分期的前景等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难点展开了热烈探讨。

随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周冠群教授分享了《AI全流程辅助鼻咽癌在线自适应放疗》的前沿探索。周冠群教授详细介绍了团队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AI)赋能的在线自适应放疗(Online-ART)全流程解决方案,该方案实现了对复杂鼻咽癌靶区及危及器官的高速、高精度自动勾画。结合CT一体化直线加速器,Online-ART可将再计划流程缩短至25分钟以内,真正实现基于当日解剖结构的实时、精准放疗。

图片6.png

周冠群教授

最后,江苏省肿瘤医院吴俚蓉教授分享了《局晚期鼻咽癌免疫介入模式与思考》。吴俚蓉教授全面回顾了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不同阶段介入的模式与证据:CONTINUUM研究证实诱导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全程模式可显著改善无事件生存期(EFS);同期放化疗阶段,以DIAMOND研究为代表的“去铂”模式显示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在维持非劣效性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毒性;辅助治疗阶段,DIPPER研究证实卡瑞利珠单抗辅助治疗可将3年EFS提升近10%,为局晚期鼻咽癌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新选择。

图片7.png

吴俚蓉教授

在讨论环节中,专家们围绕不同免疫治疗模式的优选人群、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放疗联合免疫的协同与毒性管理、诱导治疗后放疗靶区的勾画策略,以及高危患者的维持治疗选择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CZH_0427.JPG

全体讨论环节现场

Session II:医院参访——中肿模式交流学习

下午的实地参访与实践学习环节由唐玲珑教授主持,旨在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为与会专家带来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与会专家首先来到影像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谢传淼教授介绍了科室的基本情况。随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黎浩江教授详细展示了科室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发的AI辅助自动化报告生成系统,该系统基于最新的TNM分期指南,能够自动识别并量化关键解剖结构与影像征象。该系统在数秒内即可生成一份详尽、规范的结构化报告初稿,准确率高达80%,放射科医生仅需在此基础上进行少量修改与审核,极大地提升了诊断效率和报告的一致性,并为临床多学科讨论(MDT)提供了精准依据。随后的讨论中,刘立志教授与专家们就该系统的跨院区部署、对不同扫描序列的适应性以及在疗效评估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片9.png

谢传淼教授

图片10.png

黎浩江教授

全体讨论环节现场

紧接着,与会专家来到放疗科,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迟峰教授的引导下,对科室的整体布局、先进设备及日常工作流程进行参观。随后,在周冠群教授的引导下,专家们现场观摩了基于CT一体化直线加速器的鼻咽癌Online-ART的临床实践。从患者在治疗床上进行诊断级CT扫描,到AI系统在数分钟内自动完成靶区勾画,再到快速生成并优化放疗计划,医生与物理师在线协同评估确认新计划准确性后执行治疗,全流程在25分钟内一气呵成。此外,另一位初治患者的诊疗过程则展示了“All-in-One”模式,即首次放疗即在治疗机上完成从定位、勾画、计划到实施的一站式流程。在讨论环节,专家们围绕ART的触发机制、实施频次、放疗中肿瘤退缩的靶区勾画策略等临床关键问题与周冠群教授进行热烈交流,并对“中肿模式”在推动精准放疗临床转化方面的领先实践给予高度评价。

图片11.png

迟峰教授(右四,白色隔离衣)

CZH_0904.JPG

图片12.png

CZH_0975.JPG

与会专家参观放疗科

图片13.png

周冠群教授讲解鼻咽癌Online-ART临床实践

总结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上午的学术报告系统解读了最新的临床分期指南,并深入探讨了免疫治疗的前沿进展,下午的实地参访则直观展示了中肿在影像诊断与精准放疗领域的创新模式。本次巡讲活动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与真诚的经验交流中圆满落幕,这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会议模式,将为我国鼻咽癌诊疗事业的规范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引领临床实践迈向新的高峰。

dd63ad7ab5b66b7412ddbb6378142ea1.jpg




责任编辑:Ethon
排版编辑:H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