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从规范化到个体化:河北-山东MDT联席会议探索肺癌治愈之路 “肺癌质控万里行”——疑难病例MDT大查房

09月18日
来源:肿瘤资讯

kv.jpg

为持续提升我国肺癌诊疗的规范化水平,国家癌症中心肺癌质控专委会精心打造了“肺癌质控万里行”系列活动。2025年9月2日,新一期“疑难病例MDT大查房”线上盛会如约而至。本次会议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史健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宏教授联袂主持,集结了两院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学科权威专家。专家团队围绕疑难病例分享真知灼见,交流前沿进展,致力于共同构建更高质量、更标准化的肺癌多学科诊疗新范式。

开场致辞

在会议开场致辞中,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史健教授首先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并指出本次“肺癌质控万里行”活动是河北省质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共同探讨肺癌诊疗中的质控问题,并希望各位专家能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提升诊疗水平。随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宏教授对史健教授的介绍表示感谢,并强调肿瘤治疗的全程质控,从诊治到全流程管理,对于每个疾病都应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通过多学科MDT团队建设,探讨和商议诊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实现规范化治疗。两位教授共同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史健.png

刘宏.png

质控先行,愈肺癌

以质控为抓手,提升规范化诊疗水平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段晓阳教授带来了题为“质控指导下的规范化治疗”的精彩报告。段晓阳教授首先解读了2024年国家纳入绩效考核的6项肿瘤质控指标,并强调了治疗前TNM分期评估的重要性。随后,段晓阳教授介绍了河北省包含TNM分期、分子检测、MDT模式等在内的9项质控指标。她展示了2022-2023年的数据,指出部分地区完成率不佳,原因在于医院专业设置、技术能力及信息化水平不足。为改善现状,省质控中心已通过会议、调研和“向死亡病例学习”等方式加强管理,但仍面临市级中心积极性不足和医疗机构基础薄弱等挑战。

段晓阳.png

砥砺前行,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现状与治愈之路

山东省立医院张敏教授带来了题为“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现状与临床治愈之路”的精彩报告。张敏教授首先指出,我国肺癌5年生存率仅为16.1%,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随着免疫治疗的引入,OS率已成为评估长生存的关键指标。在回顾免疫治疗的突破时,张敏教授重点介绍了国产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优异表现,CameL研究和CameL-sq研究的5年生存随访数据显示:5年OS率分别为31.2%和27.8%,使近1/3的患者生存突破5年,达到临床治愈。同时,她也提及了双抗、ADC药物等新联合治疗模式的探索。最后,张敏教授探讨了如何通过患者基线资料、治疗时长及不良反应等因素精准定位长生存人群,并总结OS仍是抗肿瘤治疗的金标准,而卡瑞利珠单抗等国产药物对实现国家提升5年生存率的目标具有独特价值。

张敏.png

质控先行,疑难病例MDT诊疗提升

该环节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宏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史健教授共同主持,两院MDT团队共同参与,就两例疑难病例展开了深入讨论。

病例一:SMARCA4缺失性肺癌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侯冉教授分享了一例73岁SMARCA4缺失性肺腺癌(伴KRAS突变)病例。患者术后11个月复发,对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疗效显著,但因骨髓抑制严重,在单药维持期间进展。最终,患者换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抗血管药物维持治疗,目前PFS2已达10个月。

侯冉.png

在随后的MDT讨论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影像科崔谊教授首先指出术后新结节应考虑转移,病理科邢爱艳教授则强调了SMARCA4缺失性肿瘤恶性度高、且该病例有实体型等不良预后因素,反复获取病理至关重要。针对治疗策略,放疗科谭炳煦教授认为局部放疗可控制残留病灶,并建议后续尝试双免或ADC药物。胸外科马征教授从外科角度强调了对高危早期患者加强辅助治疗的必要性。最后,肿瘤内科刘延国教授总结道,化疗免疫是标准治疗,但需关注KRAS共存对疗效的影响;他肯定了该病例在复发转移阶段治疗的成功探索,并进一步指出,对于类似该病例这样的高危患者,如何在早期辅助阶段进行强化治疗,仍需更多临床证据支持。卡瑞利珠单抗作为国产PD-1,使该患者一线PFS达13个月。与III期注册研究相印证,CameL研究和CameL-sq研究的中位PFS分别为11个月和11.1个月。相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4.5个月和5.6个月。

MDT图1.png

病例二: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新辅助治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曹洪欣教授分享了一例73岁EGFR L858R突变阳性肺腺癌(3A期)的新辅助治疗成功病例。患者在MDT讨论后,接受了三代TKI阿美替尼联合化疗,肿瘤显著缩小后成功手术,术后病理证实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目前正接受阿美替尼辅助治疗。

曹.png

在随后的MDT讨论中,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专家们高度肯定了这一诊疗过程。影像科李如迅教授放疗科周志国教授均强调了PET-CT在精准分期中的价值。病理科王续教授在肯定pCR结果的同时,建议评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胸外科何明教授认为该新辅助治疗非常成功,并预测此类治疗将增多。对于后续治疗,周志国教授明确指出,达到pCR的患者不推荐辅助放疗,但应继续辅助靶向治疗。肿瘤内科黄娅婕教授则对术后淋巴结评估及最佳辅助治疗强度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MDT2.png

总结

在会议尾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宏教授对所有参会人员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刘宏教授强调,本次会议围绕规范化治疗的质控,河北医大四院的讲座对国家卫健委政策落地和精准治疗原则进行了很好的解读,同时肺癌驱动基因阴性临床研究的解读也提供了前沿信息。两院MDT团队围绕两个精彩病例的汇报和解读,充分展现了基于循证医学指导、严格质控下精准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刘宏教授指出,质控的起点是精准诊断和治疗,其基础是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修订,并在MDT团队的相互沟通下完成。特别是对于三期肺癌,其诊疗过程复杂,更需要多学科团队的深入讨论来修订治疗方案。刘宏教授再次感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团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团队的各位同道,并宣布会议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Nydi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w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