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不止69%pCR:抗血管联合免疫为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按下“加速键”

08月08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其高侵袭性和治疗手段有限,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难题。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模式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但如何进一步提升疗效,特别是如何让PD-L1阴性的“冷肿瘤”患者也能从中获益,仍是亟待攻克的核心挑战。


2025年7月15日,Cell Reports Medicine杂志发表了一项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团队开展的II期临床试验(NeoSACT)。该研究创新性地将抗血管生成药物、PD-1抑制剂与标准化疗相结合,探索了这一“三联疗法”在早期高危TNBC新辅助治疗中的潜力,为TNBC治疗带来了新的启示。

1.png

研究背景

肿瘤血管生成不仅为肿瘤生长提供养分,还会塑造一个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从而限制免疫治疗的疗效。理论上,通过抗血管生成药物实现“血管正常化”,可以改善肿瘤内部的缺氧状态,促进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活化,从而将对免疫治疗不敏感的“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起到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协同增效的作用。基于这一理念,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NeoSACT研究应运而生。

研究设计

NeoSACT研究是一项单臂、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29例II-III期TNBC患者。治疗方案为:在紫杉醇联合卡铂序贯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的新辅助化疗基础上,同步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和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共进行8个周期,随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病理学完全缓解率(pCR)。次要终点包括无事件生存期(EFS)、安全性等。

研究结果

临床疗效

该三联方案显示出卓越的疗效。在29例患者中,术后总pCR高达69.0%(95% CI: 49.0%–85.0%),达到RCB 0+1(即肿瘤残余极小或无残留)的患者比例为86.2%。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常被认为免疫治疗效果较差的PD-L1阴性患者亚组中,pCR达到了75.0%,甚至在数值上高于PD-L1阳性患者(64.7%)。这一发现提示,抗血管药物的加入可能成功克服了PD-L1阴性带来的免疫治疗障碍。

在长达26个月的中位随访后,整体人群的2年EFS率高达92.4%,所有达到pCR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事件,2年EFS率为100%。

2.jpg

图1 随访过程中的无事件生存率变化

安全性与耐受性

该方案的安全性总体可控。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1.0%,主要为皮疹和血液毒性,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并完成预定的治疗计划。

研究小结

NeoSACT研究表明,安罗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方案在早期TNBC中取得了69.0%的高pCR率,且2年EFS数据优异。该方案在PD-L1阴性患者中同样展现出强大的疗效,提示“抗血管+免疫”的协同作用有望打破现有免疫治疗的局限,为更广泛的TNBC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尽管研究样本量有限且缺少对照组,但其结果为高危TNBC的新辅助治疗提供了一个极具前景的新策略,值得在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Zhang L, Yang L, Ge Y, et al. Neoadjuvant anlotinib/sintili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eoSACT): Phase 2 trial. Cell Rep Med. 2025;6(7):10219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tho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E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