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18-ICML)将于2025年6月17日~21日在瑞士卢加诺(Lugano, Switzerland)盛大启幕。本次会议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血液肿瘤学精英,为参会者打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促进全球血液肿瘤研究的深入发展与临床实践的革新。
其中,淋巴瘤相关研究及新药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肿瘤资讯】现对UCLI-ICML联合专场的精华内容进行提炼,供大家学习。
群星璀璨卢加诺,深度解码淋巴瘤诊疗的现在与未来
本场会议由一支国际顶尖的专家团队领衔担纲。联合名誉主席由ICML主席Franco Cavalli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Julie M. Vose教授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共同担任;联合执行主席则由瑞士洛桑大学医院病理研究所Laurence de Leval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小秋教授、瑞士贝林佐纳肿瘤学研究所Davide Rossi教授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联袂主持。
会议伊始,主席团成员共同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鼓励与会学者围绕淋巴瘤前沿研究与创新药物研发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共同为推动该领域的临床实践与科学探索贡献智慧与力量。
群星璀璨,巅峰论道:洞悉淋巴瘤诊疗的核心变革
简短而热烈的开场致辞过后,大会随即进入了备受期待的专题报告环节。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的赵东陆教授,作为我国淋巴瘤领域的权威专家,发表了题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管理进展:来自中国的亮点(Advances in DLBCL Management: Highlights from China)》的精彩学术报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其诊疗策略的演进始终是学界关注的核心议题。
赵东陆教授的报告,系统性地梳理并展示了近年来由中国学者主导的关键临床研究成果与宝贵的真实世界数据,深刻总结了在这一“中国队列”中所观察到的独特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经验,为全球淋-巴瘤诊疗领域贡献了极具价值的“中国视角”与“中国证据”。
随后,会议进入了备受关注的液体活检前沿领域。来自瑞士贝林佐纳肿瘤学研究所的国际顶尖专家Davide Rossi教授,发表了题为《淋巴瘤液体活检的最新技术与临床应用(State-of-the-Art of Liquid Biopsy in Lymphoma)》的权威报告。
液体活检,特别是基于循环肿瘤DNA(ctDNA)的分析技术,因其微创、可动态重复采样的特性,正深刻地改变着淋巴瘤的传统诊疗模式。Rossi教授的报告系统性地阐述了该技术在淋巴瘤全程管理中的巨大应用潜力,涵盖了早期诊断、精准分子分型、微小残留病(MRD)的动态监测等多个前沿方向。
该报告不仅展示了最新的技术平台与关键的临床验证数据,更为这一革命性技术未来如何从科学研究走向标准化临床实践,提供了权威的见解与发展路线图。
紧接着,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Meng Wu教授,为与会者带来了题为《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国视角(T-cell Lymphoma Treatment: The Chinese Perspective)》的专题报告。
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且通常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其流行病学特征在东西方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部分亚型(如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在亚洲地区尤为高发。因此,“中国视角”不仅是地域概念,更具有深刻的临床与生物学意义。
Meng Wu教授的报告系统性地总结了基于中国人群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数据与真实世界经验,着重分享了针对这些具有地域特异性亚型的创新治疗策略与前沿探索,为全球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东方智慧与宝贵证据。
随后,淋巴瘤放射治疗领域的国际顶尖权威、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Lena Specht教授,为大会带来了题为《淋巴瘤放射治疗新进展(Updates in Radi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Lymphoma)》的精彩报告。
在高效全身性药物治疗日益普及的今天,放射治疗在淋巴瘤综合管理中的角色正经历着深刻的演进——从传统的根治性手段,向更为精准的巩固治疗、大肿块病灶清除及姑息减症等方向转变。Specht教授的报告精准聚焦于这一变革前沿,系统性地梳理了近年来在该领域涌现的新技术、新理念以及新策略。
该报告为与会者清晰地勾勒出当前淋巴瘤放射治疗的国际标准与未来发展蓝图,具有极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来自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的白鸥教授,聚焦于惰性淋巴瘤这一重要领域,发表了题为《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与中国新药(Indolent B-NHL and New Drugs in China)》的专题报告。
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生长相对缓和但通常难以治愈的疾病,其治疗理念在近年来正由传统化学免疫治疗,向以新型靶向与免疫药物为核心的“无化疗”方案深刻转型。
白鸥教授的报告精准地把握了这一前沿动态。该报告不仅全面展示了新药在中国患者群体中的最新临床数据与应用经验,更为临床医生如何在当前中国医疗环境下,优化整合这些治疗新选择,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权威的指导与见解。
最后,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Pier Luigi Zinzani教授报告了《西方国家淋巴瘤治疗新趋势(New trends in lymphoma treat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作为对全球淋巴瘤治疗前沿动态的权威总结,Zinzani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地梳理了当前欧美学界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最新理念与核心突破。
报告内容不仅涵盖了各类新型靶向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与未来布局,更深刻剖析了新型治疗模式的演进以及创新联合方案等划时代的新趋势。
该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洞察全球淋巴瘤治疗未来十年发展方向的宏观视角,引发了全场的深入思考与热烈反响。
总结
本场UCLI-ICML会议由海内外顶尖专家联袂呈献,深刻洞察了该领域的临床变革与未来图景。
会议内容全面覆盖了从“中国视角”出发的DLBCL与T细胞淋巴瘤的本土化诊疗策略,到液体活检(ctDNA)等革命性诊断工具的临床转化路径,并重新审视了放射治疗在现代综合管理中角色的精准再定位。同时,报告还系统性地梳理了惰性淋巴瘤“无化疗”时代的中国新药格局与西方世界的前沿治疗趋势。
总体而言,本次会议深刻揭示了淋巴瘤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即以精准诊断技术为引领,以高效低毒的创新药物为核心,不断优化个体化、“无化疗”的治疗模式,并日益重视基于本土人群证据的临床决策。
排版编辑:C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