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ICML TOPTALK】Stefano Luminari教授:双特异性抗体革新滤泡性淋巴瘤一线治疗格局

07月14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第18届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18-ICML)于2025年6月17日~21日在瑞士卢加诺(Lugano, Switzerland)盛大启幕。本次会议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血液肿瘤学精英,为参会者打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促进全球血液肿瘤研究的深入发展与临床实践的革新。

会议期间,【肿瘤资讯】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来自意大利摩德纳和勒佐艾米利亚大学的Stefano Luminari教授,就EPCORE NHL-2研究中将T细胞定向疗法(TCE)双特异性抗体引入滤泡性淋巴瘤(FL)一线治疗的策略与前景进行了深度解读。

Stefano Luminari
教授

副教授、医学肿瘤学、莫德纳和勒佐艾米利亚大学
AUSL IRCCS 血液科“肿瘤血液学临床研究”单元负责人
Fondazione Italiana Linfomi ( FIL )“惰性淋巴瘤”委员会主席(2019年至今)
国际结外淋巴瘤研究小组( IELSG )欧洲社区的法律代表(2020年至今)
《Blood 》意大利版副主编(2019年至今)
研究主题包括惰性淋巴瘤,特别是滤泡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主要是老年患者)以及FDG-PET 在淋巴瘤中的应用。他共同撰写了多项研究,旨在探讨临床和生物标志物的预后作用。他最重要和最新的手稿是随机FOLL05 试验的长期更新(Luminari 等,JCO 2018)和边缘区淋巴瘤中POD24 的评估(Luminari 等,Blood 2019)。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滤泡性淋巴瘤分期(Luminari 等,Ann Oncol 2013)和诱导治疗后重新分期评估中的FDG-PET 研究中的贡献(Luminari 等,Ann Oncol 2014,Trotman J 等,Lancet Hematol 2014),以及在PET 与微小残留病整合用于反应评估中的贡献(Luminari Haematologia 2015)

点击视频查看教授精彩分享

一线治疗革新:TCE疗法应对当前挑战的理论基础

Stefano Luminari教授:将TCE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滤泡性淋巴瘤一线治疗,其理论基础建立在对现有化学免疫疗法局限性的深刻认知,以及此类新药在后线治疗中已展示出的显著活性之上。当前的标准化疗免疫方案(如R-CHOP或BR)虽能为多数初治患者带来较高的初始缓解率,但其固有的局限性不容忽视。

首先,滤泡性淋巴瘤作为一种惰性疾病,现有方案难以实现根除,患者通常会面临反复复发。其次,约20%的患者会经历“24个月内疾病进展(POD24)”,这一群体的预后不佳,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此外,化学免疫疗法相关的急性和长期毒性,如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及继发肿瘤风险,也限制了其应用。

相较而言,TCE双特异性抗体在复发/难治性环境中显示出相当的治疗潜力。无论是单药使用,还是与免疫调节剂等其他药物联合,TCE疗法均能诱导T细胞对肿瘤产生强有力的杀伤,在经过多线治疗的患者中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缓解深度与持久性。因此,TCE疗法在后线治疗中已证实的疗效,结合其“无化疗”的特性,为挑战并优化现有的一线治疗标准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开展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探索TCE疗法在一线应用,为提升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水平、追求“功能性治愈”的目标提供了新的可能。

转化研究洞见:精准识别获益人群,攻克耐药机制

Stefano Luminari教授:尽管TCE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成功,但其作用机制与耐药机制的探索仍需深化,这是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前提。转化医学研究的核心任务,在于深入理解患者及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从而筛选出最有可能从治疗中获益的人群。

相关研究应从几个关键方向展开。其一,是系统性地解析耐药机制。CD20靶抗原丢失是已知的耐药原因之一,但并非全部。T细胞的功能状态(例如耗竭)、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性细胞浸润,以及肿瘤细胞内在信号通路的激活等,均可能影响疗效。应用多组学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描绘全面的耐药图谱。

其二,是开发可靠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寻找能够预测TCE疗效与毒性的生物标志物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例如,通过分析基线时肿瘤微环境的T细胞特征或肿瘤基因突变谱,或通过动态监测循环肿瘤DNA(ctDNA),有望实现对疗效的早期预测和对耐药的提前预警。

其三,是为优化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依据。转化研究不仅要阐明TCE疗法的单药活性,更要为寻找最佳的联合用药伙伴提供科学依据,以期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

临床应用前景:长期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是决定性因素

Stefano Luminari教授:随着TCE疗法、CAR-T等新型免疫制剂的出现,淋巴瘤治疗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于这些疗法的数据多来源于经多线治疗的患者,且长期随访数据有限,因此在将其应用于一线治疗时,对其安全性的评估必须格外审慎。

TCE双特异性抗体具有独特的安全性特征,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尽管多数不良事件为低级别且可管理,但其潜在的长期影响,特别是免疫抑制及相关的感染风险,需要密切关注。因此,识别可能发生严重免疫抑制或感染的高风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和管理策略,至关重要。将此类高效疗法前移至免疫功能相对完好的初治患者中,理论上可能降低毒性风险,但这仍需通过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最终,评估TCE疗法在一线治疗中的地位,需要进行全面的综合考量。临床终点不仅局限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患者报告结局(PROs)也同等重要,其反映了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真实影响。一个理想的一线治疗新方案,应是在实现卓越长期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治疗负担。在长期获益与安全性之间取得审慎的平衡,是决定此类创新疗法能否重塑滤泡性淋-瘤临床实践的关键。

责任编辑:Ashelin
排版编辑:Ashelin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22日
陈方艳
临武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临床终点不仅局限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患者报告结局(PROs)也同等重要
07月22日
侯国栋
平遥兴康医院 | 外科
双特异性抗体革新滤泡性淋巴瘤一线治疗格局👍👍👍👍👍
07月21日
庞静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