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从IIB到IV期:一例右乳癌新辅助治疗后快速骨转移的警示性病例

05月23日
kam
患者信息

患者,女,45岁

主诉

发现右乳肿物1年

病史描述

现病史:1年前发现右乳无痛性肿物,外院B超示右乳BI-RADS 4c类肿块([29*28*36mm])伴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26*17mm])。无发热、胸痛等伴随症状,未行特殊治疗。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右乳9点钟方向触及[4.53*.5*3.5cm]质韧肿块,活动度差,边界不清

辅助检查:

  • 穿刺活检:ER(90%+)/PR(80%+)/HER2(1+)/Ki67(40%+)

屏幕截图_28-5-2025_185154_boss.liangyihui.net.jpeg

  • 乳腺MRI:右乳10点钟方向分叶状肿块(BI-RADS 6类)

屏幕截图_28-5-2025_185227_boss.liangyihui.net.jpeg

  • PET-CT([2024-3-27]):多发骨转移(右股骨、左髂骨等)

屏幕截图_28-5-2025_185319_boss.liangyihui.net.jpeg

  • 肿瘤标记物:CEA [1.41ng/ml]、CA-153 [34.86U/ml](进展期)

临床诊断

主要诊断:右乳浸润性癌(ypT2N1aM1,Luminal B型)

其它诊断:

  1. 右腋窝淋巴结转移

  2. 多发骨转移(右股骨、左髂骨、S1椎体等)

治疗经过

[2022-6-24] ➤ 新辅助化疗(AC4-T4方案)联合卵巢保护
・肿块缩小至[322019mm],淋巴结缩小至[15*7mm]

[2022-12-05] ➤ 右乳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
・病理示RCB 3级(广泛残留),ypT2N1a

[2022-12至2024-1] ➤ 放疗+托瑞米芬内分泌治疗
・CA-153从[8.5U/ml]升至[36.6U/ml]

[2024-3-27] ➤ PET-CT确诊骨转移,调整方案为CDK4/6抑制剂+双膦酸盐

[2025-3-10] ➤ 骨扫描示新增S1椎体转移,方案升级为地舒单抗+戈舍瑞林

病例讨论和总结

诊断要点:

  • 三联影像特征(B超4c类+MRI分叶状肿块+骨转移灶代谢增高)

  • 病理Luminal B型特征(激素受体强阳性,Ki67动态变化)

治疗亮点:

  • 新辅助化疗期间动态影像监测(B超+钼靶双维度评估)

  • 骨转移阶段CDK4/6抑制剂联合双膦酸盐序贯治疗

经验教训

  • 新辅助化疗后RCB 3级提示需强化术后辅助治疗

  • 基线骨扫描缺失延误转移灶早期发现

临床启示:

  • 建议Luminal B型乳腺癌确诊时即行全身骨评估

  • 内分泌治疗期间CA-153>[30U/ml]应警惕转移

评论
05月23日
MedSeek&我爱看病例
该病例凸显了Luminal B型乳腺癌的诊疗关键:①诊断需结合影像-病理动态关联,基线全身评估(尤其骨扫描)对隐匿转移筛查至关重要;②新辅助化疗后RCB 3级提示高复发风险,需强化辅助治疗策略;③内分泌耐药阶段应整合生物标记物(如CA-153)与影像学监测,CDK4/6抑制剂序贯方案有效延缓骨进展。 核心启示:早期全身评估、动态风险分层及多学科协作是改善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预后的三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