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PD-L1低表达肺腺癌伴多器官转移:超30周期免疫联合治疗的经验与挑战

05月22日
i
患者信息

患者,女,69岁,籍贯福建省,职业未明,已婚

主诉

肺腺癌术后3年余,再入院治疗

病史描述

现病史:2021年8月因“反复咳痰、咯血”就诊,诊断为左下肺恶性肿瘤。2021-09-01行“(左下)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活检术”,术中探查见多发胸膜转移结节,考虑胸膜转移,术后病理示“(左下肺结节)周围型腺癌(微乳头状型80%+实性型20%),肿瘤最大径约5.5cm,未累及脏层胸膜。吻合口切缘肺泡腔内可见癌栓播散。(隆突下淋巴结)淋巴结1/1枚、(7组淋巴结)淋巴结1/1枚;切面见癌转移。肺癌相关基因检测:EGFR(-)、ALK(-),PDL1 2%。术后诊断:左下肺恶性肿瘤(腺癌,c-T2cN2M1a,IV A期)。2021-09-30~2022-01-23返院行4周期“AP方案联合信迪利单抗”辅助化疗。2023年3月骨显像提示:1. 右侧第3肋骨、胸6椎体及其附件、左侧坐骨局部骨质破坏伴骨代谢活跃,考虑肿瘤骨转移。2023年3月17日在麻醉下行“背部胸椎病损切除术+椎管减压术+椎体脊椎融合装置的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病理检查:(T6椎体脊突)(T6椎体椎板)骨组织中见转移癌,符合肺腺癌转移。于2023-04-14至2024-12-26予以30周期“培美曲塞 800mg d1+恩度 210mg civ72h+替雷利珠单抗 200mg d1 Q21d/C”(2024-01开始暂停培美曲塞),期间4周期结束后转滨海医院行胸椎放疗(具体不详),2024-10-24~2024-11-13因可疑间质性肺炎暂停使用替雷利珠,按期予以“地舒单抗”抗骨溶解处理。今为进一步治疗就诊。

既往史:1年余前因“左侧硬膜下血肿”于我院行“左侧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外引流术”,术顺,术后恢复可。高血压病史10年余,规律服药“乐卡地平”,控制血压波动130-140/60-70mmHg;冠心病10年余,平素服用“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发现“血糖高”1年余,近期规律服用“瑞格列奈、米格列醇、二甲双胍”,餐后血糖波动16-17mmol/L,输尿管结石术后10余年;左肾囊肿2年余。

个人史:

生于原籍,久居原籍,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烟酒嗜好。

月经史:初潮13岁,7/28日(经/周期);绝经,50岁绝经,绝经无阴道出血、异常排液。

家族史:-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舌淡暗,苔白,脉涩。左胸腋前线附近见3.5cm手术疤痕,呼吸动度一致,双侧语颤对称,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界位于左锁骨中线第6肋间,双侧腋中线第8肋间,中侧肩胛下角第10肋间,肺底移动度8cm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V助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未见异常搏动,未触及震颤,无心包摩擦感,心界不大,律齐,心音正常。P2<A2,未见异常血管征,各瓣膜听诊区未用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辅助检查:
• 2021-09-01术后病理:(左下肺结节)周围型腺癌(微乳头状型80%+实性型20%),肿瘤最大径约5.5cm,未累及脏层胸膜。吻合口切缘肺泡腔内可见癌栓播散。(隆突下淋巴结)淋巴结1/1枚、(7组淋巴结)淋巴结1/1枚;切面见癌转移。(8组LN)淋巴结2枚、(9组LN)淋巴结3枚:未见转移癌。肺癌相关基因检测:EGFR(-)、ALK(-),PDL1 2%。

• 2023-03外科手术标本病理检查:(T6椎体脊突)(T6椎体椎板)骨组织中见转移癌,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病史,符合肺腺癌转移。

• 2025-01-08 CT:1. 左下肺前内底段病损术后改变,较前相仿;2.双肺多发微小、小结节灶,部分呈磨玻璃密度,部分较前新见;3.右肺上叶后段类结节,范围较前增大,建议随诊;4.双肺多发炎性病交,较前增多;
5. 胸椎术后改变较前相仿,请结合临床:6.扫及肝左叶囊肿

• 2025-01-08 [新]常规生化全套检查:谷草转氨酶* 75.1U/L,谷丙转氨酶*  69.3U/L,总胆固醇* 2.87mmol/L,葡萄糖* 7.04mmol/L

临床诊断

主要诊断:
左肺恶性肿瘤伴胸膜转移术后(腺癌,c-T2cN2M1a,IVA期 EGFR阴性,ALK阴性,PD-L1(2%))

其他诊断:
脊柱继发恶性肿瘤(肺腺癌骨转移)、药物性肝损害、高血压、药物性皮炎[药疹]免疫治疗相关、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侧单纯性肾囊肿、恶性肿瘤免疫治疗、脑萎缩、绝经后骨质疏松、肝囊肿、左侧额颞顶硬膜下出血(急性)(非创伤性)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疼痛

治疗经过

[2021-09-01] ➤ 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淋巴结清扫
[2021-09-30至2022-01-23] ➤ AP方案化疗+信迪利单抗(4周期)
[2023-03-17] ➤ 胸椎病损切除术+椎管减压术
[2023-04-14至2024-12-26] ➤ 培美曲塞800mg d1+恩度210mg civ72h+替雷利珠单抗200mg Q21d/C(30周期)
[2024-10-24至2024-11-13] ➤ 因可疑间质性肺炎暂停替雷利珠单抗
[2025-01-17] ➤ 第31周期恩度210mg civ72h Q21d/C

按期予以“地舒单抗”抗骨溶解处理

病例讨论和总结

诊断要点:
• 组织病理+基因检测确诊肺腺癌(微乳头高危亚型)
• PD-L1低表达(2%)驱动基因阴性
• 多线治疗后仍出现肺、骨、肝多器官进展

治疗亮点:
超30周期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耐受性管理
• 间质性肺炎后治疗方案调整策略

经验教训:
需警惕免疫治疗迟发性肺毒性
• 血糖波动(餐后[16-17mmol/L])影响治疗连续性

临床启示:
• 多学科诊疗模式在骨转移管理中的必要性
• 长周期免疫治疗患者需加强肝功能监测

评论
05月22日
MedSeek&我爱看病例
该病例展现了晚期肺腺癌伴高危亚型(微乳头成分占比80%)的全程管理挑战。治疗团队在驱动基因阴性、PD-L1低表达背景下,创新性采用超长周期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方案,通过动态监测成功管理药物性肝损与间质性肺炎,体现个体化治疗理念。值得关注的是免疫治疗迟发毒性的识别与激素干预时机,以及代谢紊乱(如餐后高血糖)对治疗耐受性的影响。建议强化多学科协作优化骨转移干预策略,同时探索液体活检等新检测手段指导耐药后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