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黏液表皮样癌颈椎转移致重度疼痛——看多学科团队如何破解隐匿性肺癌诊疗难题

05月22日
魏瑞德15690375119
患者信息

患者,男,70岁,已婚

主诉

颈部持续性疼痛3月,加重伴右上肢麻木10天

病史描述

现病史:3月前出现颈部持续性疼痛,10天前加重伴右上肢麻木,影像学提示颈椎骨质破坏及肺部占位。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年,2型糖尿病病史2年

个人史:-

婚育史:已婚,配偶健在,育有2子

家族史:父母已故(原因不详),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颈部屈曲旋转活动受限,双侧颈肩部压痛剧烈,右上肢肌力4级,椎间孔挤压分离试验、旋颈试验因疼痛无法进行

辅助检查:

胸部CT:左肺下叶近肺门占位(恶性可能大),颈5椎体变扁,颈5椎体及附件、颈4左侧附件骨骨质破坏样改变

WechatIMG1067.jpg

颈椎CT

WechatIMG1066.jpg

颈椎MRI: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严重,后方脊髓受压右侧椎动脉轮廓模糊,被瘤体组织包裹,分界不清

WechatIMG1069.jpg

肿瘤标志物:CEA [7.96↑]、CA50 [>180↑]、CA125 [165↑]、CA199 [>1000↑]、SCCA [3.65 ↑]

WechatIMG1065.jpg

术前肺组织穿刺病理诊断:非小细胞癌,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倾向黏液表皮样癌。免疫组化结果:【-2】CK7(+),CK20(-),TTF-1(-),NapsinA(-),P40(-),Ki-67(热点区30%+),CK5/6(+),NKX3.1(-),P63(部分+),CD117(-)。

WechatIMG1064.jpg

术中活组织病理检查:(颈椎椎体及周围组织)破碎骨、软骨及纤维结缔组织中见癌浸润,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及病史考虑黏液表皮样癌,肺来源。免疫组化结果:【-2】CK7(+),CK20(-),TTF-1(-),NapsinA(-),P40(部分弱+),P63(少部分弱+),Ki-67(热点区25%+),CD117(-),CK5/6(+)。

术后颈椎X线

WechatIMG1068.jpg

临床诊断

主要诊断:肺黏液表皮样癌

治疗经过

➤ 多学科会诊确定手术方案:颈椎前路椎体病损刮除内固定术+重粒子植入术

➤ 术后地舒单抗皮下注射+抗肿瘤治疗

疗效评估:术后患者病情稳定,疼痛较前明显减轻,症状得到改善,颈椎功能逐渐恢复

病例讨论和总结

诊断要点:

  • 进行性颈痛+上肢麻木症状组合

  • 特征性影像学三联征(肺占位+椎体破坏+椎动脉包裹)

  • 双部位病理一致性验证

治疗亮点:

  • 创新性应用重粒子植入联合骨重建技术

  • 围手术期多模态镇痛管理

经验教训

  • 骨转移瘤疼痛易误诊为退行性病变

  • 需警惕无呼吸道症状的肺癌骨转移

临床启示:

  • 建议对顽固性颈痛患者尽早行全身肿瘤筛查

  • 多学科协作模式显著提升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评论
05月22日
MedSeek&我爱看病例
本病例凸显了非典型症状肺癌骨转移的诊疗要点。针对老年顽固性颈痛患者,需突破退行性病变的惯性思维,结合影像学特征(肺占位+椎体破坏+血管包裹三联征)及时启动肿瘤筛查。多学科协作模式通过病理验证、精准分期,为创新性应用重粒子植入联合骨重建技术创造了条件,既实现局部根治又保留神经功能。临床启示强调:肺癌骨转移可能以孤立性骨痛为首发表现,对持续性骨痛合并全身肿瘤标志物异常者,应建立"骨转移-原发灶"双向排查路径,通过多模态镇痛与系统抗肿瘤治疗协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