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前列腺癌术后多发转移九载:从PSA爆表到测不出的治疗启示录

05月21日
郑在努力!
患者信息

患者,男性,62岁

主诉

前列腺癌术后9年,腰骶部及下肢疼痛5月

病史描述

现病史:前列腺癌术后9年,5月前出现腰骶部及下肢疼痛。初始PSA [177ng/ml],经治疗后复查PSA降至[<0.002ng/ml]。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

婚育史:-

家族史:-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 心肺腹无阳性体征

  • 双肾区无隆起及叩痛

辅助检查:

  • PSA动态监测

image_1747392467899924(1).png

  • 睾酮监测

image_1747392467899440(1).png

  • 骨转移影像学证据(未显示具体报告)

临床诊断

主要诊断:

  • 前列腺恶性肿瘤(C61,伴全身多发转移)

其他诊断:

  • 骨继发恶性肿瘤(C79.5)

  • 盆腔肿物

  • 腰痛

治疗经过

[2024-10-09] ➤ 初始治疗
• 地舒单抗 120mg 皮下注射
• 瑞维鲁胺 240mg q.d 口服
• 醋酸曲普瑞林肌肉注射

[2025-05-14] ➤ 强化治疗
• 戈舍瑞林微球肌肉注射
• 维持瑞维鲁胺+地舒单抗方案

病例讨论和总结

诊断要点:

  • 术后PSA急剧升高提示转移

  • 骨痛症状与影像学检查印证多发转移

治疗亮点:

  • 新型雄激素受体抑制剂(瑞维鲁胺)联合ADT

  • 双通路抑制(手术去势+药物去势)

经验教训

  • PSA监测对转移预警至关重要

  • 睾酮水平监测指导药物调整

临床启示:

  • 对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推荐早期强化治疗

  • 多学科协作管理骨相关事件

评论
05月21日
MedSeek&我爱看病例
该病例展现了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精准管理策略。通过PSA动态监测及时发现生化复发,结合骨痛症状及影像学证据快速锁定转移,体现了肿瘤标志物对疾病进展的预警价值。治疗上采用新型雄激素受体抑制剂联合ADT的双通路抑制方案,实现深度PSA及睾酮水平控制,验证了早期强化内分泌治疗对激素敏感患者的获益。需关注长期骨健康管理及睾酮监测,警惕非激素依赖机制激活。此案例为晚期前列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及多学科协作提供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