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EGFR突变型晚期肺癌三线靶向治疗全程管理及脑转移综合处理病例

05月16日
张江涛肿瘤外科
患者信息

患者,女,68岁,农民,婚姻状况未提及

主诉

右肺癌3年余,头痛、头晕5月

病史描述

现病史:患者因突发心慌、胸闷于2021年3月因腰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及脊柱MRI检查,诊断:右肺上叶占位,纵膈淋巴结、肝脏、椎体多发转移,未行活检明确病理诊断,行外周血基因检测,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就诊于山东省肿瘤医院,开始口服阿法替尼40mg qd靶向治疗,大便2-3次/日,无其他不良反应,腰疼减轻,未复查。2021年8月12日因背痛加重半月第一次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拟行右肺病变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进一步行胸椎转移区放疗或介入治疗缓解背痛,家属拒绝所有诊治,自动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阿法替尼靶向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定期门诊复查病情稳定。2022年9月16日复查胸部CT示肺部病变进展,颅脑MRI示颅脑多发转移瘤,在外院行伽马刀治疗,过程顺利。2022年9月19日在局麻C臂引导下行右肺病变穿刺活检,病理回报:(右肺)穿刺涂片:查见癌细胞,倾向腺型。活检:(右肺)浸润性腺癌,乳头型为主,部分力微乳头型。基因检测:EGFR基因19-del和T790m发生突变,出院后口服伏美替尼80mg qd,靶向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定期门诊复查病情稳定。2024年6月初开始头疼、头晕,6月9日复查脑水肿明显,外院行脑转移灶伽马刀治疗(具体不详),后给予贝伐珠单抗0.5g 靶向治疗5周期,同时给予地舒单抗注射液抑制骨破坏,副反应不著,于2024年10月4日出院。患者自上次出院后头痛诚轻,仍有右下肢活动不利,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

个人史:-

婚育史:-

家族史:-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T36.5°C;P66次/分;R19次/分;BP155/79mHg;神志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率66次/分,心律规整,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肝脾肾及其它异常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右下肢肌张力高,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

2022年9月16日复查胸部CT示肺部病变进展,颅脑MRI示颅脑多发转移瘤;

2022年9月19日穿刺病理回报:(右肺)穿刺涂片:查见癌细胞,倾向腺型。活检:(右肺)浸润性腺癌,乳头型为主,部分力微乳头型。基因检测:EGFR基因19-del和T790m发生突变。

临床诊断

主要诊断:右肺上叶腺癌 cT3N2M1 IV期
                   骨转移
                   胸椎压缩性骨折
                   肝转移
                   脑转移
                   纵膈淋巴结转移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心包积液

其他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甲状腺结节、脑缺血灶、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椎管内囊肿、肝囊胂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给予贝伐珠单抗0.5g 靶向治疗,并辅以盐酸异丙嗪、地塞米松减轻副反应,患者骨转移,给予地舒单抗注射液抑制骨破坏,反应不著,患者治疗结束出院。

病例讨论和总结
  • 诊断要点:基于EGFR动态基因检测指导靶向治疗转换

  • 治疗亮点:三线序贯使用EGFR-TK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

  • 经验教训:脑转移灶伽马刀治疗后需密切监测脑水肿

  • 临床启示:建议晚期NSCLC患者每[6-12个月]复查液体活检

评论
05月16日
MedSeek&我爱看病例
本病例充分体现了晚期NSCLC全程管理中动态基因监测的核心价值,通过EGFR-TKI序贯治疗策略成功延长生存周期。诊疗过程中三点值得借鉴:①基于T790M突变及时更换三代TKI实现精准治疗;②抗血管生成药物与靶向治疗的协同运用有效控制脑转移症状;③强调多学科协作在脑水肿防治中的重要性。建议进一步关注液体活检动态监测耐药机制,同时警惕长期TKI治疗对心脑血管系统的潜在影响,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生存质量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