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十二)第六届杭州湘湖国际乳腺癌峰会暨第七届杭州湘湖乳腺癌中青年论坛-大会报告

2022年08月23日
来源:乳此新生


精彩的开幕式后,第六届杭州湘湖国际乳腺癌峰会暨第七届杭州湘湖乳腺癌中青年论坛2022820日上午的大会报告拉开了序幕。


大会报告第一场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陆劲松教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瑾教授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毛大华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邵志敏教授对“乳腺癌的微环境和免疫治疗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精彩演讲。邵教授从乳腺癌分子分型时代的免疫治疗现状切入,基于现存的乳腺癌免疫治疗大型临床试验,分析总结了乳腺癌免疫治疗现存的包括治疗有效人群有限、单药治疗有效率低和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从高通量解析乳腺癌微环境特征、多维度坚定乳腺癌免疫逃逸的关键机制、广覆盖开展乳腺癌免疫治疗临床试验这三方面开展了详细阐述,进而提出未来乳腺癌精准免疫治疗的两大目标:精准鉴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适用人群;精准实现肿瘤“冷”转“热”。



来自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的王山鸣教授带来了关于“BRCA变异的种族特异性问题及其临床意义”的精彩报告。王教授指出BRCA1和BRCA2是所有癌症基因中最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基因,然而目前中国人群BRCA检测服务主要依靠国际BRCA数据库。现有BRCA变异数据的80% 来源于占世界人口20%的欧美人群,而在拥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高度遗传多样性的45亿人口亚洲并没有全面的BRCA变异数据。因此,王教授呼吁,拿来主义在BRCA领域是没有前途的,我们必需发展以种族为基础的BRCA变异数据库以服务于各个特定种族,必需发展源于中国人群的BRCA变异数据库以服务于中国人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胡海教授就“乳腺癌糖代谢与转移的研究”进行了细致和专业解读。胡教授从肿瘤耐药机制及发展逆转治疗抵抗的新策略入手,主要内容包括内分泌治疗抵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复发进展的主要机制、乳腺肿瘤治疗抵抗的关键代谢调控机制、BRCA野生型三阴性乳腺癌对PARP抑制剂不敏感、PI3Kα抑制剂联合PARP抑制剂显著提升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效果、抗核糖核酸代谢和DNA复制是化疗主要的药效来源等方面。最后,胡教授对叶状肿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特征进行了讲述。



本场的讨论嘉宾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姚峰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南林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郝晓鹏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姜晗昉教授,他们在评论的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在临床诊疗的宝贵经验。上午的第一场大会报告在四位教授的热烈讨论和精彩点评下暂时告一段落。让我们期待后续大会和各个分会场的更多精彩专题报告和观点碰撞。



大会的第二场报告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国胜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王水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孟旭莉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惠平教授共同主持。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肿瘤所的Shou-Ching Tang教授作了“Controversy and consensus on anti-HER2 therapy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专题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FDA最近准批的多种抗HER2疗法,包括MAbs、TKIs和ADCs,并逐一介绍了各类疗法的代表药物。进而唐教授为我们介绍了FDA近期批准的这些新制剂的临床试验,通过分析总结各类药物的耐药机理、适应证及药物不良反应阐述了在每个治疗线选择特定制剂的基本原理。最后,唐教授简要介绍了正在研发的新型抗HER2药物,展望了抗HER2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前景。



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陈策实教授带来了以“手术相关炎症促进乳腺癌转移”为题的报告。陈教授提出,血道转移可能是肿瘤转移更常见的因素。手术切除时的疼痛可能会引起免疫抑制,从而导致肿瘤逃逸。因此,围手术期是引起肿瘤转移的因素,从动物实验中可以发现,手术增加小鼠验证因子LPS和TNFα的水平。接着,陈教授引出了泛素连接酶HECTD3与肿瘤转移的关系,该基因的敲除抑制了手术相关的小鼠转移。最后,陈教授总结,手术和验证都会促进肿瘤转移,而抑制HECTD3的表达促进黏附因子表达,捕获逃逸的肿瘤细胞。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作了“ADC药物毒副反应管理”的精彩汇报。胡教授从ADC药物研发史、功能核心要素与作用机制等方面展开分享,着重介绍了ADC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相应药物。胡教授指出,血小板减少症是T-DM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通过早期预防及治疗,多数是可以逆转的。而间质性肺病(ILD)则是T-DXd需要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尽管这一反应并不常见,然而一旦发生ILD,死亡风险极大,需尽快停用并开始激素治疗。因此,T-DXd用药期间要特别关注肺间质的改变,防患于未然。此外,眼部不良反应也是全球同类ADC常见的副作用,但多数是可逆的,在停药后通常可缓解。最后,胡教授还对国内的ADC药物发展做了简单的总结,ADC药物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乳腺癌分子分型。



最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徐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殷文瑾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盛湲教授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的刘新兰教授就上述话题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