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六)第六届杭州湘湖国际乳腺癌峰会暨第七届杭州湘湖乳腺癌中青年论坛-HER2阳性乳腺癌专场

2022年08月23日
来源:乳此新生


HER2阳性乳腺癌专场于2022820日下午如期召开


大会主席刘荫华教授开场致辞,随后会议现场播放赫赛汀上市20周年视频。


会议上半场由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姚和瑞教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余之刚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傅佩芬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韩宝三教授、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范志民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管晓翔教授主持。


来自德国奥芬巴赫医院的Christian Jackisch教授带来“PH FDC SC and Flexible Care& it’s benefits-Introducing an alternative therapy”的精彩报告。Jackisch 教授针对静脉到皮下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模式新突破内容做了细致讲解:(1)皮下给药是一种快速便捷微创和简单的给药方式,对静脉输液设施无要求,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优化医疗资源利用,实现潜在自行给药的可能。(2)曲帕双靶皮下制剂(PH FDC SC)关键临床研究FeDeriCa证实皮下试剂耐受性良好,安全性数据与P + H IV 的观察结果相当,治疗组之间的tpCR率几乎相同。(3)PH FDC SC能够节省HCPs的观察和给药时间,降低患者的时间负担,并节约诊所的成本/资源利用,非常适合肿瘤灵活护理。最后表示皮下试剂给药几乎可以将治疗转移到医院外,并且有希望让患者在家中维持治疗并保证安全。这对于医疗保健系统、药剂师、疾病基金和支付方都有所获益。



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刘慧教授带来“中国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规范”的报告,刘教授表示:(1)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坚持持续的抗HER2治疗原则,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为患者带来更长久的生存。中国乳腺癌诊疗指南明确表示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解救方案,对于晚期一线患者,包括①H未经治疗的初治IV期乳腺癌患者(H治疗敏感),②新辅助/辅助治疗未使用过H的进展乳腺癌(H治疗敏感),③新辅助/辅助治疗使用过H复发的晚期乳腺癌(使用H至复发间隔时间>12个月),推荐HP双靶治疗。对于二线治疗患者,包括①晚期一线治疗进展;②新辅助/辅助治疗使用过H复发的晚期乳腺癌(使用H至复发间隔时间≤12个月),2021CACA-CBCS乳腺癌指南推荐T-DM1或Pyro+X,可考虑H+P+化疗。针对脑转移患者推荐H+TKI+化疗。刘教授最后表示对于活动性脑转移患者应该通过MDT共同制定最优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获得更长OS。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葛睿教授就“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辅助强化治疗策略”进行报告。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葛教授通过提出“需要强化需求的患者有哪些、临床有哪些探索的方向以及现有的哪些证据、未来有哪些新的方向”这几个问题,从而进一步介绍:(1)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即使接受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后仍存在复发风险;(2)无论是靶向延长还是靶向联合都未能满足需求,靶向序贯可以进一步加强辅助强化的效果。ExteNET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序贯奈拉替尼强化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HER2+早期乳腺癌2年复发风险33%,HR+患者、non-pCR患者以及LN+患者获益更显著;(3)国内权威指南推荐奈拉替尼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辅助强化治疗,国内最新指南均推荐奈拉替尼用于淋巴结阳性及新辅助non-pCR患者强化治疗(H或HP方案后推荐),对于T-DM1之后的奈拉替尼强化,ST Gallen共识也有推荐。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杨犇龙教授带来“HER2+早期乳腺癌系统化治疗标准”的报告。杨教授表示:(1)TCbHP作为首要推荐的新辅助推荐,有指南背书,更容易与患者沟通,其耐受性依从性好,疗效和安全性兼顾,HP甚至比单药副反应更低,而对于TKI药物往往腹泻发生率较高且不易管理;(2)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目标是治愈,可以给患者带来不可错失的治愈机会,长期获益是评价早期乳腺癌治疗的终极标准,HP能够带来长期生存获益;(3)进一步以HP基础探讨治愈可能性,网络荟萃分析化疗+HP,可能提高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预后。不要把“治愈”的机会变成挽救的手段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方罗教授带来“生物类似药临床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报告,报告内容如下:(1)生物类似药目前驶入快车道,但仍应该以最低的治疗费用提升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在我国极佳的政策环境下,患者的实际需求在于进一步降低治疗费用,这也就对生物类似物提出了更好的要求;(2)临床从业者需把握方向盘,认知更全面,合理化使用生物类似药,毕竟其长期生存证据尚不充足,且在真实世界中安全性各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做到全面认知生物类似药并且处方过程进行充分告知;(3)生物类似物可替代性问题,证据尚不充足,应不断推动医师-药师-患者多方认知,生物类似物需要遵循证据和监管要求,明确患者获益点,提升获取可及性,不断规范临床实践,合理适度适当并且做到合规使用。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建夏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查小明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齐义新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阳忠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牛凤玲教授进行了相关热烈讨论。



随后,王者之路总决赛抽签仪式隆重开启,由陈占红教授主持,江泽飞教授和王晓稼教授现场为六支参赛队伍抽取了后续比赛辩题。


下半场会议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浙江省中医院谢小红教授、天津市肿瘤医院佟仲生教授、福建协和医院宋传贵教授、北京医院李波教授、贵州医大附属人民医院刘蜀教授,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吴克瑾教授主持。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王中华教授带来“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分层治疗决策”的精彩授课。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仍有16%-22%的患者会出现复发,22%-25%患者存在原发或继发抗HER2治疗的耐药,高达57%的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会发生脑转移,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治疗策略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目前现有的靶向药物临床研究数据迭出,不断改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王教授梳理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策略:曲妥+帕妥+紫杉类组合仍然是目前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优选(曲妥未经治或曲妥经治敏感),曲帕具有1+1>2的效果,而T-DM1确立了晚期二线及后线的地位。期待DB09、HER2CLIMB-05、DS8201+图卡替尼(HER2CLIMB-04)、T-DM1、图卡替尼、吡咯替尼、奈拉替尼等为后线治疗提供很好的选择。HER2阳性脑转移患者,图卡替尼证据最高,其他HER2-TKI和ADC也有一定证据。



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宋国红教授带来“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策略”的报告。宋教授就以下内容展开阐述:(1)双靶机制从源头上全面阻断HER家族的信号通路发挥肿瘤抑制作用,新一代HER-ADC药物到来进一步改变临床实践。T-Dxd旁观者效应能够克服HER2阳性肿瘤的异质性,同时对HER2低表达肿瘤有效。T-Dxd能够扩大治疗窗;(2)多种新型靶向HER2药物上市,使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不断延长,DB03研究中,入组人群贴合当前晚期一线和二线的临床实践,更好的承接双靶等方案经治的患者。T-Dxd二线治疗中位PFS达到25个月,有望成为HER2+MBC更优的治疗选择,T-Dxd被国际权威指南推荐为新的二线治疗标准。



来自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的王涛教授就“晚期乳腺癌中枢神经转移治疗”做了细致报告。王教授首先带来了临床实践病例,表示目前脑转移治疗效果最佳的患者至今有超过40个月的OS。之后指出:(1)30-50%的晚期乳腺癌会发生脑转移。对于脑转移患者困难的地方在于系统治疗可能会破坏血脑屏障,图卡替尼脑转移研究证实中位OS较对照组延长9.1个月;(2)CDK4/6抑制剂针对HR+,HER2-脑转移患者有一定效果但不尽如人意。开发可用于颅内的治疗药物是改善脑转移患者预后的关键;(3)实体脑转移需要MDT模式共同参与,手术治疗和放疗仍然是脑转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现有研究显示,常规的化疗在改善乳腺癌等实体瘤脑转移患者总生存的作用有限,但能够提高有效率,改善神经症状。最后王教授表示尽管分子靶向药在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具有良好前景,且目前抗HER2药物疗效确认,但后续治疗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脑转移精准治疗仍在路上。



来自天津肿瘤医院的郝春芳教授带来“小分子TKI在HER2阳性MBC治疗中的应用”的精彩分享。尽管生命不息,曲妥不止。随着乳腺癌患者未愈之痛逐渐出现更多的药物探索,小分子吡咯替尼已经替代拉帕替成为二线治疗的标准方案。PHNIX研究显示吡咯替尼能够显著延长PFS11.1个月,PHOBE研究对于曲妥珠治疗失败患者,中位PFS达到12.5个月,2021SABCS两大研究OS结果进一步证明吡咯替尼在曲妥珠经治患者中的获益。徐冰河教授团队Meta 分析结果显示,吡咯替尼ORR和PFS均有获益。CLEOPATRA研究奠定了PH晚期一线标准方案的地位,拉帕替尼及奈拉替尼均未挑战成功。郝教授最后说到,晚期乳腺癌的排兵布阵是为了发挥更好的效果,帮助患者获得更长的OS。小分子TKI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中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吡咯替尼借助PHNIX、PHOEBE研究奠定了晚期二线标准治疗地位,吡咯替尼晚期一线IIIC研究将在ESMO公布结果,期待为临床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选择。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曹璐教授带来“抗HER2国产ADCs药物研究进展”的报告。曹教授讲述了ADC药物发展历程:1910年魔法子弹概念第一次提出,历经50年ADC不断问世,抗体脱靶带来的药物毒性也不断降低。ADC (Antibody drug conjugate)全称是抗体药物偶联物,是将单克隆抗体通过连接子 (linker)与小分子药物共价偶联形成的复合物。ADC药物分子包含抗体、linker、小分子药物三个结构模块。兼具小分子药物强大的杀伤力和单抗高度的靶向性。中国原研新一代ADC维迪西妥单抗在中国获批,RC48-ADC采用的可裂解的连接子,可快速的酶切释放小分子原药MMAE,并发挥旁观者效应,安全性更高。EMILIA研究结果:对比于卡培他滨+拉帕替尼,T-DM1治疗的患者生存获益显著。最后,曹教授表示ADC联合治疗可增强彼此的活性,有助于降低耐药风险,进一步提高疗效。ADC可能不仅局限于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这也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范蕾教授带来“曲妥珠单抗真实世界研究”的报告。报告中提到:(1)曲妥珠单抗的问世显著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格局,改善了患者生存。赫赛汀的真实世界研究抗HER2靶向治疗在临床实践应用中提供了更多的佐证;(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汉曲优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回顾性纳入112例取得病理评估结果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超过80%以上的患者选择TCb HP方案,对于第一阶段59例取得病理评估结果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结果显示PCR率达66.1%,与既往研究中双靶相似;(3)国外已开展多项曲妥珠单抗真实世界研究,证实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表现出相似的真实世界疗效和安全性。



最后湖州中心医院王晓红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张帆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胡赛男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房林教授,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姚静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