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丨后疫情时代肾癌规范化管理专家研讨会

2022年04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世界范围内,肾细胞癌(简称:肾癌,RCC)的发病率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据统计,目前确诊时即已属晚期的患者已由数年前的30%下降至17%,随着靶向治疗的持续发展及免疫治疗的兴起,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也逐步得到改善。但新冠病毒肺炎(简称: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肆虐,给RCC患者的治疗也带来了较多限制。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应如何做好肾癌规范化管理?在4月14日线上举办的“后疫情时代肾癌规范化管理专家研讨会”上,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春喜教授携手众多经验丰富的、临床一线的肾癌领域专家共同探讨特殊背景下的肾癌规范化管理。【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会议精粹,与各位同道共同学习特殊背景下的肿瘤临床管理策略。

会议在大会主席叶定伟教授的欢迎致辞中拉开序幕。他表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医生常规诊疗活动的开展,尤其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疫情给其日常治疗带来了阻碍。疫情中及疫情后,临床医生如何规范化实施肾癌管理,让患者在这一特殊时期也能得到规范化治疗,减少对其生存率及治愈率的影响,是肾癌领域专家最为关心的话题。同时,叶定伟教授亦对与会专家的倾情支持表示感谢。大会主席王春喜教授亦表达了疫情早日散去的美好祝福,期待本次会议可为肾癌患者带来切实获益。

图1.jpg

图2.jpg

学术讲座:后疫情时代肾癌患者规范化管理

图3.jpg

新冠时期对肾癌患者的管理产生了哪些影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海梁教授结合调研数据阐述其中因果。2022 ASCO GU一项回顾性调研显示,影响医生选择晚期肾癌(aRCC)治疗方案的前三位因素中,在双免联合治疗中的主要考虑因素为药物采购成本,而在TKI治疗及靶免联合中则为患者自付费用,其次为治疗的持续时间及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总体上,在新冠期间,对aRCC治疗的影响最主要体现在随访减少及远程诊疗增多上。尤其是免疫治疗中,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irAE)是医生最为担心的问题,且疫情特殊背景下管理困难。而对于患者而言,亦更愿意接受TKI单药治疗。APOLON研究亦证实,在新冠期间,培唑帕尼对患者的护理影响较小,治疗年轻、低中危、转移性RCC(mRCC)患者疗效显著。同样的,PISCES研究提示,医生和患者更偏好选择培唑帕尼。新冠期间,培唑帕尼占用医疗资源更少。

那么,新冠限制下如何对肾癌患者进行治疗选择?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AU)指南快速反应小组建议,手术应按照患者的情况进行优先级排序,分为紧急(有危机生命的情况)、高优先级的患者(如果延迟>6周,可能造成严重临床后果)、中优先级(如果延迟3-4个月,可能造成临床损害,但可能性不大)、低优先级(手术如果推迟6个月,不太可能造成临床损害)。判断手术优先级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延迟手术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存在合并症和/或并发症风险增加;如果不立即手术,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造成器官永久性功能障碍;有快速进展风险。另一篇回顾性分析发现,EAU协会指南快速反应小组分优先级分类可用于预测癌症患者术后结局。其中优先级低、女性、肿瘤复杂性低是良性组织学的显著预测因素,而优先级低、肿瘤复杂性低是无远处转移RCC、Leibovich评分低的显著预测因素。在新冠期间,延迟治疗对肾癌患者的影响情况应分情况而论。回顾性分析显示,对于局限期肾癌患者,延迟手术≥3个月对肿瘤增大、分期上调无显著影响,不会影响患者总生存期。而对于mRCC患者,有文献综述提示,应考虑先靶向治疗然后行延迟减瘤性手术,患者生存较好。PANTHER研究证实,培唑帕尼术前治疗mRCC患者可增加临床获益且安全性良好。一言概之,新冠流行期间,RCC患者的诊疗需“量身定制”。

学术讨论:疫情限制下的治疗选择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海梁教授精彩且系统性、可操作性极强的学术讲座后,六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肾癌领域专家作为讨论嘉宾云端相聚,针对疫情限制下的治疗选择的三大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他们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朝晖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崔心刚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侯宇川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黄吉炜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悦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涛教授。讨论内容精粹如下。

图4.jpg

讨论嘉宾具体针对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 其一,面对疫情限制,如何优选转移性肾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

  • 其二,面对疫情限制,如何判断患者需要即刻手术或延迟手术亦可?

  • 其三,面对疫情限制,患者在手术等待期如何优化治疗降低进展?

李悦教授指出,疫情限制背景下,转移性肾癌一线治疗方案的排兵布阵尤为重要,需考虑诸多因素,如医疗资源占有情况、药物疗效与安全性、使用便捷性等。疫情限制下靶免等联合方案治疗实际操作起来较为困难且不良反应不易于管理,而培唑帕尼单药靶向治疗使用便捷、患者依从性较好,占用医疗资源更少,且疗效性和安全性上表现较优,是令临床医生较为放心的治疗选择,对患者而言亦可在获得疗效的同时,获得较佳的生活质量。

黄吉炜教授认为,在疫情限制下,医疗资源有限,手术如何开展受到一定影响。对于低危患者,如传统的透明细胞癌、影像上考虑为乳头状癌、非Ⅱ型等肿瘤本身恶性程度不高,可考虑延迟手术。对于T2期、肿瘤直径>7cm甚至10cm的,或T3期的患者,穿刺后行术前辅助靶向治疗为可行选择。

此外,虽然靶免联合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已被提升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免疫治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其在疫情流行下并不适用,而相较之下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基本可逆且易于管理。总体而言,疫情大流行之下,对于中低危患者,个人倾向选择靶向单药治疗。目前靶向药物中,培唑帕尼缩瘤效果确切,副作用管理简单。而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患者则尽快考虑手术。对于转移性肿瘤患者则先考虑靶向治疗,疫情稳定后联合免疫治疗,可更好地掌控治疗风险。

崔心刚教授强调,相较局限期患者,疫情对进展期/转移性患者的影响更大。首先,对于晚期一线治疗中,可选方案包括舒尼替尼、培唑帕尼等方案。由于800mg培唑帕尼副作用及停药比例小,综合药物安全性考虑,我们优选培唑帕尼。第二,对于部分存在转移灶,如肺转移、淋巴转移等患者,我们会采用靶向治疗做综合治疗,其中一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会转化成术前辅助治疗。而对于双肾肿瘤或体积较大的肿瘤、伴淋巴结转移、肾上腺转移甚至肺部转移的患者则接受辅助治疗,转移灶缩小后行手术治疗,此时的辅助治疗达到了新辅助治疗的效果。当肿瘤负荷只剩15%时,我们考虑缩瘤手术。目前而言,术前辅助治疗的作用愈加深入人心。而结合我院经验,培唑帕尼的缩瘤效果令人满意。

陈朝晖教授则结合自身经验指出,在严密的监测管理下,以PD-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并不是禁区。在此次研讨会中,专家们就后疫情时代肾癌靶向药物治疗达成共识,为临床决策提供一致性参考,让临床医生在实践中更有信心。

侯宇川教授与刘涛教授持有相似观点,并再次强调了疫情之下医疗资源的占有问题,提示用药应充分考虑药物疗效、安全性及使用可及性。对于RCC靶向药物治疗患者可口服解决,而出现的AE一般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管理解决。而对于RCC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带来的相关免疫反应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才能得以改善,因此结合疫情之下的医疗资源问题建议优先选择口服治疗方式而非注射用药的方案,尽量避免复杂性操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并期待无法手术的肾癌患者相关药物干预研究数据出炉,以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

会议总结

图5.jpg

会议在积极热烈的讨论中圆满落下帷幕,大会主席王春喜教授、叶定伟教授进行总结致辞。他们给予本次学术会议以充分赞赏,强调在疫情期间,以单靶为代表的易于管理、可行性强、缩瘤效果好且安全性佳的药物治疗方案应是首选方案,也期待疫情尽早散去,与会专家可于线下汇聚一堂,继续共话临床前沿进展,为肿瘤患者带去更优解决方案。


MCC号VOR22041196有效期2023-04-13,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参考,请勿分发或转发。

免疫治疗在中国还未获批肾癌适应症,相关内容仅供临床专业人士参考!




责任编辑:Moon 
排版编辑:Raffle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