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结直肠癌与微卫星不稳定的十个临床问题

2021年06月23日
来源:刘之说

过去的一年遇到几个微卫星不稳定的肠癌,共同的特点是局部T分期在T3-T4,N分期都是N0,这些患者术后的治疗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比如我们看CSCO指南

T3N0M0 dMMR的患者考虑观察。

T4N0M0,不管是dMMR 还是pMMR,都要做联合化疗(dMMR患者不能从单药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获益)

那么针对dMMR结直肠癌患者,目前存在哪些临床问题呢?我们一同学习一下这篇文献,原文较长,我们总结提炼要点内容

1.哪些结直肠癌需要进行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检测?

答:所有结直肠癌患者均应进行 MSI/MMR检测。

2.如何选择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的检测方法?

答:在临床工作中 , 通常首选免疫组化或PCR检测。

如果某些患者IHC或PCR检测提示为pMMR/MSS , 但具有发病年龄早 ( < 50岁 ) 、 肿瘤家族史、 右半黏液腺/ 印戒细胞癌 、 对常规化疗原发耐药等特殊情 况 , 可考虑行NGS复核其微卫星状态 , 避免漏诊

3.同一肿瘤存在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的异质性吗?

答:总体而言 ,原发灶与转移灶的MSI—致性较高 , 通常对一处进行微卫星状态评估即可 。但对于经长时间治疗后复发转移或经过多线多疗程治疗后 的患者 , 如果情况允许 , 也可考虑再次活检进行微卫星状态检测

4. 液体活检可以在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检测中运用吗?

答:在肿瘤负荷大 , ctDNA含量较 高 ,而组织标本取材困难时 ,液体活检检测可能能成为一种替代的方法

5.高危II期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结直肠癌是否应该行辅助化疗?

答:II期 CRC患 者中 , MSI-H/dMMR发生率约为 15% , 是明确的独立 良好预后指标;氟尿嘧啶单药在II 期MSI-H/dMMR CRC 患者辅助化疗不能 获益。无高危因素II期MSI-H/dMMR 患者建议观察, 但对于高危II 期CRC辅助化疗 ,MSI-H/dMMR的预测作用仍存在争议。

总的来说 , 在免疫辅助治疗时代来临前 , 根据现有证据强烈推荐对高危 II期MSI-H/dMMR  CRC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对于老年 、体质偏弱 或担心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 , 可以选择定期观察随访 ;而对于包含多个高危因素、 相对年轻且治疗积极的患者 , 在充分沟通获益和风险后 , 我们倾向考虑行3个月联合方案辅助化疗

6.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状态对III期结直肠癌有预后和治疗指导作用吗?

答:III 期CRC中 , MSI-H/dMMR约 占 10% , 这一分期患者微卫星状态 的预后和预测作用均存在争议 。部分研究 认为III 期CRC患者MSI-H/dMMR仍是预后良好的因素, 也有数据显示MMR状态在 III期结肠癌中与预后无关

7.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结直肠癌是否应该行新辅助免疫治疗?

答:对于新辅助治疗领域 , FOXTROT研究对结肠癌患者进行6周FOLFOX方案 土 帕尼单抗新辅助化疗, 术后病 理显示dMMR患者肿瘤退缩反应明 显差于pMMR患者 ( p<0.001) , 因此不推荐常规行新辅助化疗 , 但 肿瘤最大程度退缩时间 、最佳化疗周期以及对dMMR最合适的化疗药物仍 需进一步探索 。此外 , NICHE研究使用纳武利尤单抗 ( 3mg/kg, 第1天 , 第 15 天 )联合小剂量ipilimumab(1mg/kg ) 作为新辅助治疗方案治 疗I~III期结肠癌, 初步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后6 周内接受手术 , 其中 dMMR患 者 ( 7 例 ) 全部达到病理重大缓解 ( 术后病理检查残留的 活性癌细 胞 <10% ) , 57% ( 4/7) 达到病理完全缓解 , 余下患者 ( 3/7) 残留癌细胞比例均 <2%  。该项研究结果为新辅助免疫治疗提供了 证据 , 但是否能转化为生存获益还需等待下一步的研究数据。同时 , 免疫 治疗的不良反应是必须考虑的因 素 , 虽然免疫治疗单药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 <3% , 致死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 0.3%-1.3%), 但双免疫 治疗时不良反应明显增加。考虑到可切除MSI-H/dMMR CRC患者整体预后较好 , 是否还需行新辅助免疫治疗一定要慎重评估 。因此 , 推荐在多学科指导下 , 对局部分期晚 ( 如T4b ) 、 肿瘤负荷大且需要联合脏器切 除或者中 位直肠癌涉及保肛或环周切缘阳性问题的 MSI-H/dMMR CRC患 者 , 可以考虑尝试新辅助免疫单药治疗甚至联合免疫治疗

8.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状态对 IV期结直肠癌有预后及治疗指导作用吗?

答:目前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dMMR IV期 结直肠癌适应症已经获批

9.检测不同错配修复基因的胚系突变对林奇综合征携带者有哪些作用 ?

答:林奇综合征是与遗传相关的一类 疾病 , 以易患包括结肠癌 、 子宫内 膜癌 、 胃癌等多种肿瘤疾病和发病时间早为特点 。林奇综合征是CRC致病 机制之一 , 占全部CRC 的2%-4% 。在林奇综合征的致病基因中 , MLH1占42%, MSH2约占33% , MSH6占 18% , PMS2约占 7.5 %。

林奇综合征患者结肠癌切除术后10年内再次出现CRC的概率为 16-19%;接 受全结肠癌切除术患者较部分切除术患者生存期延长 , 但年龄越大获益 越小 。因 此,对年轻、MLH1/MSH2胚系突变患者建议积极行全结肠切除。

胚系突变是否需要行预防性切除目前还存在争议 。此外 ,CRC患者肠外肿瘤发生风险也明显升高 , 以子宫内膜癌最为常见 , 其他包括卵巢癌 、胃癌 、 前列腺癌等 ;其中卵巢癌由MSH6突变导致的概率高达 71%, MLH1和MSH2突变导致的发生率为54% ,PMS2突变导致的概率为15% , 因此建议已生育或40岁以上女性行预 防性子宫附件切除术

林奇综合征的筛查意义更在于对其近亲家属患病的及早预防 、及早发现

10.微卫星高度不稳定/BRAF V600E突变结直肠癌的治疗如何选择?

答:BRAF V600E突变在CRC中的发生率为5%-10%

BRAF V600E突变CRC肿瘤有较高水平的CD8+肿瘤淋巴细胞浸润,预示着BRAF V600E突变型患者更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比如KEYNOTE-164研究中,K药在MSI-H/dMMR CRC的亚组分析中显示:BRAF V600E突变组患者总缓解率达55%(5/9)

参考文献

张琪,李健,沈琳,王晰程.结直肠癌与微卫星不稳定的十个临床问题[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0,6(03):75-84.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不做任何治疗推荐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亚楠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10月14日
李渊
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如果某些患者IHC或PCR检测提示为pMMR/MSS , 但具有发病年龄早 ( < 50岁 ) 、 肿瘤家族史、 右半黏液腺/ 印戒细胞癌 、 对常规化疗原发耐药等特殊情 况 , 可考虑行NGS复核其微卫星状态 , 避免漏诊
2021年09月12日
王霞
中江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目前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dMMR IV期 结直肠癌效果好
2021年09月03日
汪惠斌
歙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晚期结直肠癌基因检测可以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