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五届35under35初赛作品】T1N0M0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2021年05月31日
作者:何嘉发
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何嘉发
住院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乳腺科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发表SCI论文2篇
擅长乳腺肿瘤手术及乳腺癌综合治疗等

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乳腺癌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癌。然而乳腺癌的死亡率却低于肺癌及其他癌种【1】。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乳腺癌早期筛查工作的普遍开展,以及妇女对乳腺健康的关注程度提高有关。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基本原则,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使越来越多的小肿瘤乳腺癌被发现并治疗。目前临床上对于小肿瘤乳腺癌的定义仍存在争议,但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及指南,关于小肿瘤乳腺癌的研究仍主要针对于T≤2cm的肿瘤,即T1期乳腺癌来展开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将小肿瘤乳腺癌定义为T≤2cm的乳腺癌。

虽然乳腺癌的总体预后较好,但有些类型的乳腺癌的预后仍较差,例如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其对内分泌治疗、抗HER2靶向治疗均不敏感,而化疗是三阴型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药层出不穷,免疫治疗、PARP抑制剂的出现使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有了新的希望,但目前虽然化疗并不是三阴型乳腺癌的唯一选择,但它仍然是第一选择。

在这谈“三阴乳癌”色变的时代,许多专家对于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三阴型小肿瘤乳腺癌仍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究竟是要采用何种强度的化疗,是否可以豁免化疗,还有新辅助化疗是否有意义等问题,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接下来,本人就从辅助治疗及新辅助治疗两大部分,浅谈T1N0M0早期三阴型小肿瘤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pT1N0M0三阴型乳腺癌辅助治疗策略

对于pT1N0M0早期三阴型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探讨,曾经的我第一感觉是认为没什么可以讨论的,找一个患者能耐受的短疗程化疗方案打上去就可以了?雏鸟不知天高地厚,殊不知小肿瘤竟藏着大道理!

1、“摸清敌况,运筹帷幄”:pT1N0M0早期三阴型乳腺癌是否需要行辅助化疗?

首先,我们不能先入为主地认为pT1N0M0早期三阴型乳腺癌患者就一定要行辅助化疗。虽然三阴型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抗HER2靶向治疗均不敏感,化疗看似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它也不是万能的!

2020年徐兵河教授团队发表的一篇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纳入3214名T1N0三阴型乳腺癌患者(2010-2015年),对这些患者接受/未接受化疗的预后进行研究。结果发现,T1c亚组在接受化疗的情况下预后显著优于不接受化疗者,T1b亚组患者有获益的趋势但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1a亚组无差异【2】

图片1.png

图1 2020年徐兵河教授团队发表的一篇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结果

2020年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一篇文章探讨了辅助化疗与淋巴结阴性、小肿瘤TNBC生存预后之间的联系。这是一项比较大型的观察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National Cancer Database【3】

文章得出辅助化疗并未改善pT1aN0亚组的生存,甚至带来更高的死亡率,文章提到这可能与化疗的毒性反应以及这部分需要化疗的患者本身的肿瘤侵袭性比较强(选择性偏倚)。然而,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改善pT1bN0亚组的生存。通过Cox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50岁以下的pT1aN0亚组行辅助化疗呈现出更高的死亡率。虽然可能是存在选择偏倚(这部分需要化疗的患者本身的肿瘤侵袭性比较强,因此被建议化疗),但是这也从侧面预示着对于pT1aN0 TNBC也存在较大的肿瘤异质性,对于部分侵袭性强的pT1aN0 TNBC可能需要更积极的辅助化疗。

图片2.png

图2 2020年一篇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结果

2020年发表于EJC的一篇文章,探讨了辅助化疗与淋巴结阴性、三阴小肿瘤乳腺癌生存预后之间的联系(基于荷兰癌症注册中心(NCR)的长期随访数据)【4】。文章的结论是辅助化疗能提高pT1N0M0 三阴型乳腺癌的BCSS和OS,并且在pT1c的人群中获益更明显(交互试验P值=0.02<0.05)。亚组分析可见pT1c、pN0i+、组织学分级3级、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年龄大于60岁的亚组辅助化疗均有明显获益。然而,对于pT1a亚组行辅助化疗预后反而更差,pT1b亚组行辅助化疗则无明显获益。

图片3.png

图3 2020年一篇发表于EJC的研究结果

再来看看各大指南的推荐。美国NCCN指南推荐:pT1aN0M0 TNBC,无需行辅助化疗(2B类推荐在某些具有高危特征的患者中可考虑行辅助化疗);对于pT1bN0M0 TNBC,可考虑行辅助化疗;对于pT1cN0M0 TNBC,建议行辅助化疗。

图片4.png

图4 2021年V4版NCCN指南关于TNBC的治疗策略

欧洲ESMO指南IA类推荐除了低险的“特殊组织学亚型”,如分泌性/腺样囊性癌或非常早期(T1aN0)的患者,TNBC患者均应行辅助化疗。2021年St.Gallen共识中大约有46%的专家认为对于早期淋巴结阴性的TNBC,肿瘤大小必须大于5mm(即T1b及以上)才推荐行辅助化疗,但仍有大概35%的专家认为T1miN0及T1aN0的早期TNBC患者也需要行辅助化疗。

图片5.png

图5 2021年St.Gallen共识

结合以上的临床研究及指南,我们大概可以梳理出一个pT1N0早期三阴型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治疗原则:即对于pT1aN0 TNBC,无需行辅助化疗;对于pT1bN0 TNBC,辅助化疗疗效仍不确切,在部分情况下,例如存在高危因素或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及接受性较好,可以考虑行辅助化疗;对于pT1cN0 TNBC,建议行辅助化疗。

2、“排兵布阵,准确出击”:如何选择合适的辅助化疗方案?

目前指南推荐三阴型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案仍然是以蒽环和紫杉类药物为基础的。根据NCCN指南的推荐,目前临床上TNBC常用的辅助化疗方案大致可分为:AC-P的密集型方案、AC-P的标准3周方案、TAC方案、TC/AC方案、CMF方案等。

图片6.png

图6 2021年V4版NCCN指南推荐TNBC的化疗方案

 从GALGB 9741、E1199、SWOG S0221等临床试验及EBCTCG的大型Meta分析【5-8】中我们可以得出AC-P的密集型方案对淋巴结阳性的TNBC有较好的疗效;从CALGB 9344研究【9】可以得出AC-P的标准3周方案对于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显著优于AC方案。但是对于淋巴结阴性的TNBC,AC-P的密集方案或者标准3周方案是否能从中获益仍不明确。上面已提到pT1N0 TNBC患者从辅助化疗中的获益是有限的,尤其是pT1aN0及 pT1bN0亚组。正如一个人平时吃一碗米饭就能饱腹,如果硬要他吃三碗甚至更多米饭,可能会得不偿失,伤害身体。因此对于pT1N0 TNBC患者,我们更应该选择弱化化疗,选择短疗程的辅助化疗方案,而不是强化化疗。那么短疗程化疗是否代表疗效不好呢?US Oncology 9735试验告诉我们【10】,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4周期TC方案辅助化疗,5年DFS可高达86%,5年OS可高达90%;使用4周期AC方案辅助化疗,5年DFS及OS亦可高达80%和87%;TC方案显著优于AC方案。但是9735试验中纳入的人群比较混杂,并没有详细的亚组分层,淋巴结阳性患者约占50%,因此对于pT1N0 TNBC患者,TC方案也并不一定优于AC方案。我国CSCO指南也有同样的观点,对于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肿瘤≤2cm且淋巴结阴性),其将AC方案及TC方案均列为IA类推荐。

因此,对于pT1N0 TNBC患者,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短疗程的辅助化疗方案;例如老年患者需要权衡心脏毒性问题及血液毒性问题,另外还有神经毒性问题等等。若患者一般情况允许,根据目前研究结果,4周期TC方案辅助化疗可作为首选。

 2、“穷追猛打,肃清残敌”:辅助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强化治疗?

许多研究表明三阴型乳腺癌的复发高峰为术后的第1-2年【11-12】,因此在完成所有辅助治疗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在2年内出现复发转移。在这么短时间内出现复发,不管是对患者还是医生来说均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图片7.png

图7 三阴型乳腺癌的复发高峰为术后的第1-2年

那么从中就引申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TNBC患者完成标准辅助化疗后,还需要如何治疗?这也是TNBC患者常常咨询的问题。作为今年的大热点,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袁中玉教授、王曦教授和王树森教授领衔的SYSUCC-001试验【13】为三阴型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经标准治疗后序贯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的强化治疗新策略,研究结果已发表于顶级医学期刊JAMA上。SYSUCC-001试验纳入了434例T1b-3N0-3M0 TNBC患者,并且患者均完成了所有的标准治疗。试验组给与了口服卡培他滨节拍化疗一年(650mg/㎡ bid),对照组则不予特殊处理。最后试验结果告诉我们,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维持1年将早期TNBC的复发风险降低了37%,将患者的5年DFS从73.0%提高至82.8%。并且节拍化疗的安全性良好,约83%患者可以顺利完成全程治疗而没有严重的毒副反应。从亚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T≤2cm亚组及N(-)亚组,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均有显著的获益。而争议较多的是T>2cm及N(+)亚组,对于这部分高危患者,亚组分析却提示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并没有显著获益,这引起了不少专家的热议。但其实从各亚组的交互试验P值均>0.05可以看出,在统计学上我们并不能认为T≤2cm亚组及N(-)亚组患者使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优于T>2cm及N(+)亚组,要证明亚组间的差异就必须设计一个新的临床研究,并严格按照标准纳入相应的人群。对于文献的解读,我们不能盲目过度。总的来说,SYSUCC-001试验为早期TNBC患者提供了一个序贯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的强化方案,并且试验的入组人群也包含了pT1N0 TNBC这部分患者。因此,对于pT1N0 TNBC患者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医从性及耐受性等,建议患者在完成所有标准治疗后继续序贯口服卡培他滨节拍化疗1年。

图片8.png

图8 SYSUCC-001试验: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显著改善5年DFS

图片9.png

图9 SYSUCC-001试验亚组分析结果

cT1N0M0三阴型乳腺癌是否需行新辅助化疗?

首先,美国NCCN指南、2017年St.Gallen共识、欧洲ESMO指南及我国CSCO指南均明确指出对于cT≥2或cN≥1的三阴型及HER2阳性乳腺癌建议行新辅助治疗。而2021年ASCO新辅助指南【14】则推荐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和/或至少T1c的三阴型乳腺癌行新辅助治疗,并且新辅助方案应该设计含蒽环类和紫杉类的方案。cT1a或cT1bN0 TNBC患者不应常规进行新辅助治疗,除非临床研究。

由前述已知cT1bN0 TNBC术后辅助化疗给生存预后带来的获益是有限的,因此NCCN指南推荐在部分情况下可考虑行辅助化疗。而cT1aN0 TNBC术后辅助化疗更是无明显生存获益,NCCN指南不建议行辅助化疗。许多临床研究及EBCTCG的大型META分析【15】告诉我们,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在早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上是相同的,因此可得出cT1a或cT1bN0 TNBC行新辅助化疗并不能带来远期预后的获益。

那么新辅助化疗的意义是什么呢?NCCN指南告诉我们,新辅助治疗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手术层面:将不可手术变为可手术,将不可保乳变为可保乳,为乳房重建手术争取时间,给手术患者充分的考虑时间;2、根据治疗反应提供重要的个体化治疗预后信息;3、为基因检测争取时间;4、对于三阴型及HER2阳性乳腺癌可根据治疗反应判断术后是否需行强化治疗等等。目前对于cT1N0早期三阴型乳腺癌是否需行新辅助治疗仍存在争议。接下来,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逐个击破cT1N0早期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误区:

1、手术层面:将不可手术变为可手术,将不可保乳变为可保乳,为乳房重建手术争取时间,给手术患者充分的考虑时间?

随着目前乳房重建手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保乳手术已逐渐摆脱乳房剩余体积过小的限制,因此对于三阴型小肿瘤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实施基本不受乳房剩余体积的影响。我国的乳腺癌保乳率逐年提高,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乳房外观得到极大的保护,患者对手术的接受程度也不断提高。

2、根据治疗反应提供重要的个体化治疗预后信息?

对于这一点,本人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分析。第一,个体化治疗预后信息,在本人看来就是为临床试验药物提供早期且直观的疗效信息。目前治疗三阴型乳腺癌的药物层出不穷,包括PD-1/PD-L1、贝伐单抗、PARP抑制剂、PI3K/Akt/mTOR抑制剂等等,这些药物都必须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后才可用于临床治疗。新药的临床试验一般是从晚期到新辅助再到辅助阶段,因为晚期和新辅助临床试验一般都是要求有可测量的观察病灶,可以早期且直观地评估疗效。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新辅助治疗反应的确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预后信息,但这大多是入组临床试验,而非标准治疗。第二,对于cT1N0 TNBC,接受以蒽环和紫杉类药物为基础的标准新辅助化疗,治疗反应是否能提供有效的预后信息?目前已有研究证实标准新辅助化疗后的pCR状态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2008年发表于JCO杂志上的NSABP B18和B27联合分析结果得出【16】,新辅助化疗后达pCR者对比未达pCR者能显著改善DFS和OS。

图10 NSABP B18与B27联合分析结果

2008年M.D.Anderson癌症中心发表于JCO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表明【17】,无论是TNBC还是non-TNBC,新辅助化疗后达pCR者较非pCR者可显著提高总生存。

图片12.png

图11 2008年M.D.Anderson癌症中心发表于JCO杂志上的一篇研究结果

2014年发表于Lancet杂志上的《CTNeoBC》荟萃分析【18】纳入了12项临床试验共11955名患者(其中包含NSABP B18、B27试验),最终得出新辅助化疗后达pCR能显著改善EFS(HR:0.48,95CI% 0.43-0.54)和OS(HR:0.36,95CI% 0.31-0.42),但文章通过检验分析得出pCR并不能作为EFS和OS的替代终点指标。

图片13.png

图12 《CTNeoBC》荟萃分析研究结果

但是这些临床研究纳入的人群里cT1N0早期三阴型乳腺癌所占的比例均较少。2008年M.D.Anderson癌症中心发表的文章中cT1 TNBC约占总人群的2.8%,其中仍包含部分淋巴结阳性的人群;2014年发表的《CTNeoBC》荟萃分析中cT1乳腺癌约占总人群的6.6%,其中cT1N0 TNBC所占的比例则更少。因此对于cT1N0 TNBC,标准新辅助化疗后是否达pCR并不能提供有效的预后信息。

3、为基因检测争取时间?

乳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基因时代,大约有10%-20%的三阴型乳腺癌携带BRCA突变基因,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含铂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能提高三阴型乳腺癌的pCR率,尤其是存在BRCA基因突变的TNBC。虽然目前pCR率并不能作为生存预后的替代指标,但正如刚刚提到的有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后达到pCR能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pCR率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而铂类正是被研究的“救命稻草”之一。在生机盎然的TNBC学术大地上,铂类与BRCA基因相遇于名为“同源重组修复障碍”的一条小道上,但是BRCA基因突变是三阴型乳腺癌选择含铂类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必要条件吗?答案是否定的。CALGB 40603、GeparSixto【19-20】等试验告诉我们,含铂类新辅助化疗方案能显著提高整体三阴型乳腺癌的pCR率;并且GeparSixto试验【20】的二次分析也告诉我们,有BRCA1/2基因突变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即使加入铂类,pCR率也并没有显著增加(66.7% vs 65.4%,P=0.58);在无BRCA1/2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治疗方案含卡铂的pCR率显著高于不含卡铂方案(55% vs 36.4%,P=0.008),并且提高了无病生存率(DFS:85.3% vs 73.5% ,P=0.04)。因此BRCA基因突变并不是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选择加入铂类的必要条件,但是从2019年St.Gallen投票可以看出,超过60%的专家认为BRCA基因突变是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选择加入铂类的充分条件!因此本人认为三阴型乳腺患者在考虑使用含铂方案新辅助化疗时无需等待BRCA基因检测结果,对于可手术的三阴型乳腺癌则更不必单纯为了等待BRCA基因检测结果而选择新辅助化疗。

 4、根据CREATE-X研究,筛选新辅助后未达pCR的高危患者行强化治疗?

CREATE-X研究【21】得出了HER(-)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未达pCR的患者使用6-8周期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对比未使用卡培他滨强化治疗能显著提高ITT人群的5年DFS及OS,亚组分析提示三阴亚组仍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图片14.png

图13 CREATE-X试验研究结果

图片15.png

表1 CREATE-X试验研究结果

但是CREATE-X试验中cT1的乳腺癌患者只占14.5%,其中还包括一部分淋巴结阳性和一部分HR+、HER2-乳腺癌患者。并且在预设的亚组分析中,对于cT1这部分患者行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并没有得到显著的获益。

图片16.png

图14 CREATE-X亚组分析结果

因此cT1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后未达pCR若要行卡培他滨强化治疗需要严格把握指征,谨慎选择合适的病人。2019年ESMO指南【22】建议对于高风险三阴型乳腺癌患者,在标准新辅助化疗后未达pCR者则可以考虑术后增加6-8个周期的卡培他滨强化治疗。未达pCR的患者并非等同于高危患者,精品必须经过多道工艺打造而成!精准的强化治疗,新辅助化疗的筛选是第一步,然后我们需要结合其他的危险因素,例如淋巴结阳性、组织学3级、脉管癌栓、Ki67高表达等,来进一步筛选出新辅助化疗后强化治疗的最合适人群,这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一层一层地剥开“谜底”!

总的来说,虽然目前NSABP B18、B27【23-24】等大型临床研究证明新辅助化疗是安全的,但在临床中我们可能都曾遇到过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期间出现肿瘤进展,严重的甚至失去手术机会,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消息,同时对于医生来说是一个难以解释的消息。因此结合指南及研究进展,对于cT1a或cT1bN0 TNBC,临床上并不建议常规行新辅助化疗,除非参与临床研究。而对于cT1cN0 TNBC,目前并没有太多新辅助化疗证据,CREATE-X试验中cT1的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较少,并且亚组分析中,cT1这部分患者行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并没有得到显著的获益,因此cT1cN0 TNBC新辅助后强化治疗的证据也不太充分。其次,目前三阴型乳腺癌强化治疗已经不局限于新辅助后未达pCR的患者,SYSUCC-001试验为三阴型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经标准治疗后序贯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的强化治疗新策略。因此本人认为对于cT1cN0 TNBC,若存在其他高危因素,可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讲明存在风险及获益,根据患者的医从性、对卡培他滨口服化疗的接受程度等,从而判断是否选择行新辅助化疗。

总结

T1N0M0三阴型乳腺癌患者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较早的临床分期,较差的免疫类型,这样的一个组合让临床医生难以作出准确的治疗决策。随着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不断提高,三阴小肿瘤乳腺癌的确诊率也会增加,临床上对三阴小肿瘤乳腺癌的诊疗规范也会越来越重视。目前三阴型乳腺癌的预后仍较差,三阴型乳腺癌的强化治疗手段并不多,CREATE-X试验和SYSUCC-001试验开启了卡培他滨的强化之路,但其中SYSUCC-001试验虽显著延长了患者的5年DFS,然而并没有显示出OS的获益,强化之路可谓困难重重!如今三阴型乳腺癌研究领域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新药辈出,作为乳腺科医生,我们必然十分期待未来对于三阴型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变革,而本人也十分期待未来三阴型小肿瘤乳腺癌系统治疗的增与减,不断地演变而升华。

参考文献

1、LATEST GLOBAL CANCER DATA: CANCER BURDEN RISES TO 19.3 MILLION NEW CASES AND 10.0 MILLION CANCER DEATHS IN 2020.

2、Zhang J, Wang W, Wang J, Luo Y, Chen S, Ma F, Xu B, Fan Y. Survival Outcome and Impact of Chemotherapy in T1 Node-Negativ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 SEER Database Analysis. J Oncol. 2020 Dec 10;2020:8880727.

3、Oladeru OT, Singh AK, Ma SJ. Association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Overall Survival Among Women With Small, Node-Negativ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JAMA Netw Open. 2020 Sep 1;3(9):e2016247.

4、Steenbruggen TG, van Werkhoven E, van Ramshorst MS, Dezentjé VO, Kok M, Linn SC, Siesling S, Sonke GS.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small node-negativ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Eur J Cancer. 2020 Aug;135:66-74.

5、Citron ML, Berry DA, Cirrincione C, Hudis C, Winer EP, 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dose-dense versus conventionally scheduled and sequential versus concurrent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as postoperative adjuvant treatment of node-positive primary breast cancer: first report of Intergroup Trial C9741/Cancer and Leukemia Group B Trial 9741. J Clin Oncol. 2003 Apr 15;21(8):1431-9.

6、Sparano JA, Zhao F, Martino S, Ligibel JA, Perez EA, Saphner T, Wolff AC, Sledge GW Jr, Wood WC, Davidson NE. Long-Term Follow-Up of the E1199 Phase III Trial Evaluating the Role of Taxane and Schedule in Operable Breast Cancer. J Clin Oncol. 2015 Jul 20;33(21):2353-60.

7、Budd G T , Barlow W E , Moore H , et al. SWOG S0221: A Phase III Trial Comparing Chemotherapy Schedules in High-Risk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5, 33(1):58.

8、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BCTCG). Increasing the dose intensity of chemotherapy by more frequent administration or sequential scheduling: a patient-level meta-analysis of 37 298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in 26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2019 Apr 6;393(10179):1440-1452.

9、Henderson, I. C . Improved outcomes from adding sequential Paclitaxel but not from escalating Doxorubicin dose in an adjuvant chemotherapy regimen for patients with node-positive primary breast cancer.[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3, 21(6):976.

10、Docetaxel With Cyclophosphamide Is Associated With an Overall Survival Benefit Compared With Doxoru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 7-Year Follow-Up of US Oncology Research Trial 9735[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9, 27(8):1177.

11、van Maaren MC, de Munck L, Strobbe LJA, Sonke GS, Westenend PJ, Smidt ML, Poortmans PMP, Siesling S. Ten-year recurrence rates for breast cancer subtypes in the Netherlands: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t J Cancer. 2019 Jan 15;144(2):263-272.

12、Jatoi I , Anderson W F , Jeong J H , et al. Breast Cancer Adjuvant Therapy: Time to Consider Its Time-Dependent Effects[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1, 29(17):2301-4.

13、Wang X, Wang SS, Huang H, et al. Effect of Capecitabine Maintenance Therapy Using Lower Dosage and Higher Frequency vs Observation on Disease-Free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Who Had Received Standard Treatment: The SYSUCC-001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1;325(1):50-58.

14、Korde L A , MR Somerfield, Carey L A , et al.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Endocrine Therapy, and Targeted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ASCO Guideline[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1:JCO.20.03399.

15、Alberro J A , Ballester B , Deulofeu P ,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for neoadjuvant versus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early breast cancer: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ten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 Oncology, 2018, 19(1):27-39.

16、Rastogi P , Anderson S J , Bear H D , et al.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updates of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Protocols B-18 and B-27.[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8, 26(5):778-85.

17、Liedtke C , Mazouni C , Hess K R , et al.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and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8, 26(8):1275-1281.

18、Cortazar P, Zhang L, Untch M, et al.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and long-term clinical benefit in breast cancer: the CTNeoBC pooled analysis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2019 Mar 9;393(10175):986]. Lancet. 2014;384(9938):164-172.

19、Sikov W M , Berry D A , Perou C M , et al. Impact of the addition of carboplatin and/or bevacizumab to neoadjuvant once-per-week paclitaxel followed by dose-dense doxoru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 on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rates in stage II to III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ALGB 40603 (Al[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4, 33(1):13-21.

20、Hahnen E , Lederer B , Hauke J , et al. Germline Mutation Status,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GeparSixto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Oncol, 2017, 3(10):1378.

21、Masuda N, Lee SJ, Ohtani S, et al. Adjuvant Capecitabine for Breast Cancer after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N Engl J Med. 2017;376(22):2147-2159.

22、Cardoso F, Kyriakides S, Ohno S, et al. Early breast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Ann Oncol. 2019 Oct 1;30(10):1674]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Ann Oncol. 2019 Oct;30(10):1674]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Ann Oncol. 2021 Feb;32(2):284]. Ann Oncol. 2019;30(8):1194-1220.

23、Wolmark N, Wang J, Mamounas E, Bryant J, Fisher B.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nine-year results from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B-18. J Natl Cancer Inst Monogr 2001; 30: 96–102.

24、Bear HD, Anderson S, Brown A, et al, and th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Protocol B-27. The effff ect on tumor response of adding sequential preoperative docetaxel to preoperative doxoru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Protocol B-27. J Clin Oncol 2003; 21: 4165–74.

与全世界的肿瘤医生 一起交流→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