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靶向CD30创新ADC药物安适利®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成功上市,为既往系统治疗后的MF/pcALCL患者带来新选择!

2021年05月2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CD30在多种淋巴瘤亚型中高表达,武田公司产品维布妥昔单抗(简称“BV”,商品名安适利®)作为一种以CD30为靶点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其疗效在各种类型CD30阳性淋巴瘤中获得验证。继2020年5月获批用于治疗CD30阳性复发或难治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和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后,2021年4月13日维布妥昔单抗又有新适应症获批,用于治疗CD30阳性的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蕈样真菌病(MF)或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成人患者。

2021年5月19日,“安适利®用于既往系统治疗后的MF/pcALCL中国上市会”在上海成功举办,邀请了皮肤科、病理科、血液科、肿瘤科等跨学科的专家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诊疗进行了共同探讨,有望让更多中国患者获得高效缓解、改善生存。

微信图片_20210521125144.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金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彤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发表致辞。国内多位知名淋巴瘤领域专家担任会议主持及参与会议讨论,与会者热情高涨,获益满满。

图片9.png

赵维莅教授

图片10.png

徐金华教授

tu 11.jpg

陈彤教授

CTCL表现多样,CD30阳性T-LPD较常见,CD30可支持CTCL诊断

第一场讲座是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李小秋教授带来题为“皮肤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的报告。

微信图片_20210520115837.jpg

李小秋教授表示,皮肤是结外淋巴瘤的第二常见发病部位,分为原发性皮肤淋巴瘤和其他部位的淋巴瘤继发性皮肤受累。皮肤T/NK细胞淋巴瘤 (CTCL)远较B细胞型常见,大多表现为成熟T/B细胞表型。根据2017修订第四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CTCL包括MF、Sezary综合征(SS)、pcALCL等九种亚型。MF是CTCL中最常见的亚型,病变多局限于皮肤,临床呈惰性进程,可在数年或数十年内缓慢进展。皮损最初表现为非特异性皮肤鳞屑变,后发展为局限性斑片/斑块,进而进展为全身性、浸润性斑块,最终发展为肿瘤,偶有发展至红皮病。进展期可出现皮肤外播散。病理表现为具有脑回形不规则细胞核的小到中等大小T细胞浸润表皮和真皮,具亲表皮性,MF大细胞转化时淋巴细胞浸润中出现> 25%的大淋巴细胞 (CD30-或CD30+) ,多见于肿瘤期。免疫表型为CD2+、CD3+、beta-F1+、CD5+、CD4+、CD8-/+(儿童MF)、CD7-、CLA+、细胞毒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TCR 基因有克隆性重排。MF变异型包括嗜毛囊性MF、嗜汗腺性MF、Paget样网状细胞增多症、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T-LPD)是第二常见的一组CTCL (约占所有病例的30%);包括pcALCL、淋巴瘤样丘疹病 (LyP)和交界性病变。pcALCL肿瘤性大细胞绝大部分 (>75%) 表达 CD30,表现为孤立、局限性皮损 (肿瘤或结节,可有溃疡) 或多发性皮损,偶有引流区淋巴结受累。pcALCL病理表现为弥漫性、非亲表皮性淋巴样浸润,由粘附成片分布的 D30+的大淋巴细胞组成,呈间变或非间变性细胞形态。溃疡性病灶多有较多炎细胞浸润,显示LyP样改变,伴表皮增生。免疫表型为CD30+、CD2+/-、CD3+/-、CD5+/-、CD4+、CLA+、细胞毒分子+、CD56-/+、EMA-、ALK-、CD15-。

李小秋教授以丰富的图片展示了CTCL的皮肤表现和免疫组化染色表现,使参会者直观形象地认识了CTCL的皮肤和病理特征。

CTCL具独特临床特征,仍有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第二场讲座是由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刘洁教授带来题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的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挑战”的报告。

图片11.jpg

刘洁教授指出,CTCL特征是皮肤T细胞克隆性增殖,这类淋巴瘤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4%,其中MF相对较多,约占CTCL的44%。MF中位发病年龄55~60岁,典型临床表现为非日晒部位(“浴袍区”)红斑、斑块,并缓慢进展为肿瘤,约30%患者以皮肤肿瘤或红皮病起病。诊断时分期晚、年龄较大者预后较差。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表现为快速生长的孤立性肿瘤或成组结节,多见于头部、颈部和四肢,多为ALK-,ALK+者多见于儿童,>75%肿瘤细胞表达CD30。pcALCL总体5年和10年总生存(OS)超过90%,广泛肢体病变者5年OS仅50%。

3.png

CTCL具有慢性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治疗目标为清除皮肤疾病、减少复发、保留患者生活质量及预防疾病进展。研究显示一线光疗(NB-UVB或PUVA)不能清除MF的恶性克隆,尽管完全缓解(CR)率93.5%(二者无差异),但累积复发率高达50.8%。MF的系统性治疗选择包括免疫调节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化疗、CD52单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回顾性分析显示接受≥1种系统治疗的MF患者疗效有限,且缓解持续时间短,中位至再次治疗时间(TTNT)仅3.9~8.7个月。最后,刘洁教授总结道, MF早期患者疗效好,但因副反应大而限制了治疗耐受性,许多早期MF患者但仍面临疾病复发和治疗不耐受的风险;晚期MF患者疗效差,中位OS仅3-5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虽有潜在治愈可能,但复发率高,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率高,化疗疗效差,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改善预后。肿瘤标记物和遗传学分析,为新型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可能。

维布妥昔单抗治疗CD30+MF/pcALCL,疗效显著,安全可控,被NCCN指南推荐为优选

第三场讲座是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科蒋明教授带来题为“CTCL的CD30靶向治疗进展及临床经验分享”的报告。

微信图片_20210520120115.jpg

蒋明教授表示,CD30在多种淋巴瘤中高表达,是靶向治疗的靶点之一。CD30通过一系列不同的信号通路发挥其生理学效应,主要涉及NF-kB通路、MAPK/ERK通路。CD30单抗在体外和体内研究中均显示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与传统化疗相比,ADC药物在扩大治疗窗、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了毒性。维布妥昔单抗除可特异性高效杀死表达CD30的肿瘤细胞及基质细胞,还对旁邻CD30阴性细胞发挥细胞毒活性,同时可活化抗肿瘤免疫反应,造成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

1.png

维布妥昔单抗在CD30阳性淋巴瘤中的显著疗效已被多项研究证实。ALCANZA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3期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维布妥昔单抗与医生决策的传统药物(甲氨蝶呤或贝沙罗汀)治疗CD30+MF/pcALCL的疗效。研究共入组131例CD30+≥10% 的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的MF或CD30+≥10%既往接受过一种系统治疗或放疗的pcALCL患者。中位随访36.8 个月,维布妥昔单抗组治疗的缓解持续≥4个月(ORR4)率为54.7%,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12.5%,P<0.001);维布妥昔单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组(16.7个月vs 3.5个月,P<0.001)。同时,维布妥昔单抗治疗安全性可控。

蒋明教授还分享了两例接受维布妥昔单抗治疗MF患者的精彩病例。病例1是一例32岁女性,反复全身斑块17年余,加重伴多发包块1月余,2012年病理确诊为MF,接受过干扰素及皮损局部放疗等。2020年,患者因“新冠疫情”停用干扰素2月余后出现全身多处包块,PET提示全身多处病,SUVmax20.2。左胸壁包块病理提示:MF,肿瘤期伴大细胞转化,CD30弥漫+。2020年6月起接受2周期EPOCH方案化疗,2020年8月起接受4周期维布妥昔单抗+CHP方案化疗,化疗后包块明显缩小。病例2是一例73岁男性,头面部、躯干红斑4年余,全身斑块6月余,既往激素、环孢素、甲氨蝶呤、干扰素及放疗效果不佳,维布妥昔单抗100mg治疗20天后包块明显缩小。

美国NCCN指南推荐维布妥昔单抗作为pcALCL 及MF患者系统治疗的优选,使用维布妥昔单抗时应至少接受8个周期和至多16个周期的治疗。维布妥昔单抗推荐使用剂量为1.8mg/kg,每3周1次,重度肾功能损害和肝功能损害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1.2mg/kg。

2021年4月13日维布妥昔单抗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CD30阳性的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pcALCL或MF成人患者。

学术报告结束后,多位专家就CTCL的诊治现状及维布妥昔单抗在复发/难治性MF/ pcALCL患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热烈交流。

图片12.jp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琳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刘跃华教授表示,原发皮肤淋巴瘤中部分亚型偏惰性,多在皮肤科门诊就诊,惰性期需加强患者宣教,加强皮肤护理。患者疾病进展或转化时需进行系统性治疗,需加强皮肤科、淋巴瘤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合作,建立皮肤淋巴瘤MDT门诊。同时,需加强规范化治疗。

陈彤教授表示CD30阳性T-LPD等CD30阳性淋巴瘤中具有诊断意义,在部分可表达CD30淋巴瘤中在诊断上意义不大,但可对肿瘤细胞进行CD30检测,为治疗提供靶点,如MF大细胞转化时。王琳教授表示,不同病理中心CD30阳性的界值不一,MF患者中CD30表达具差异性,大细胞转化时部分患者CD30阳性,常规进行CD30检测。刘跃华教授表示,MF处于惰性期的患者以随访观察为主,可不常规进行CD30检测,进展至肿瘤期时可进行检测CD30检测,可为后续治疗选择提供靶点。蒋明教授指出,MF系统性治疗包括吉西他滨、脂质体阿霉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等疗效有限,仍有较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维布妥昔单抗适应症的获批,为更多MF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疗效令人鼓舞,且安全耐受性良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以维布妥昔单抗为基础的“chemo-free”的维持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索。

为爱“肤”能,维布妥昔单抗为更多CD30+MF/pcALCL患者带来新希望

大会主席赵维莅教授总结发言,维布妥昔单抗(安适利®)用于既往系统治疗后的MF/pcALCL中国上市会获得圆满成功,会上李小秋教授、刘洁教授和蒋明教授分别分享了CTCL的病理特点、发病特点和临床现状以及维布妥昔单抗(安适利®)治疗CD30+CTCL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为与会者带来了丰富的CTCL的诊治经验。希望除cHL和T细胞淋巴瘤之外,维布妥昔单抗(安适利®)能为CTCL患者特别是既往接受过治疗的pcALCL/MF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使更多淋巴瘤患者生存获益。

最后,大会主席陈彤教授对所有参会专家表达了感谢,并表示本次会议从病理、临床诊断、MDT多学科协作等各个方面加深了大家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认知,相信维布妥昔单抗(安适利®)新适应症的获批能够为临床专家提供更有利的武器,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福音!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Vincent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10月11日
张帆
益阳市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6月16日~20日,2021年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GOG)年会在首都北京隆重启幕。会议期间
2021年10月08日
汪惠斌
歙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维布妥昔单抗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CD30阳性的淋巴瘤患者
2021年10月08日
汪惠斌
歙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维布妥昔单抗可特异性高效杀死表达CD30的肿瘤细胞及基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