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中国特色性癌种,全球近一半的鼻咽癌发生于我国。近10年来,我国在鼻咽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项原创研究先后登上ASCO或ASTRO等大会。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标准治疗方式之一,既往的研究主要关注诱导化疗的有效性及化疗方案的选择,对于做多少个周期的诱导化疗,目前缺乏研究证据。近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彭星辰教授主导完成的“诱导化疗周期数对鼻咽癌治疗效果影响的回顾性研究”在Head & Neck上发表。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发挥诱导化疗在治疗鼻咽癌中的作用,改进鼻咽癌综合治疗模式,本刊特整理此项研究,向广大的医生同道传递鼻咽癌领域最新的前沿动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
鼻咽癌是流行于东南亚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好发于咽隐窝,紧邻脑干、脊髓及视神经等多种重要器官,由于鼻咽癌特殊的解剖位置及放射治疗敏感性,放疗是鼻咽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约 60-70%的患者在诊断时即为局部晚期,这部分患者单纯放疗的 5 年生存率仅约 67-77%,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联合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如何在放疗基础上联合化疗等其他治疗手段一直是研究热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随机对照研究报道了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可以改善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既往的研究主要关注诱导化疗的有效性及化疗方案,多数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 3 周期,但几个周期是最佳的选择,目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为了评估最佳的诱导化疗周期数,更好的发挥诱导化疗在治疗鼻咽癌中的作用,从而改进鼻咽癌综合治疗模式,彭星辰教授团队开展了此项研究。
该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中心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73例采用诱导化疗的 Ⅱ-ⅣB 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诱导化疗后均接受鼻咽及颈部的调强放射治疗,研究结果包括OS、无进展生存期(PFS)、无局部复发生存期(LR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以及治疗相关毒副反应(AE)。
共67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2周期诱导化疗组194例,3周期组388例,4周期组91例。2周期组比较3周期组在OS (HR 0.905, 95% CI 0.568-1.442, P = 0.725]、PFS (HR 0.989, 95% CI 0.682-1.435, P = 0.979)、LRRFS (HR 1.125 , 95% CI 0.676-1.871, P = 0.621)、DMFS (HR 0.882, 95% CI 0.559-1.391, P = 0.626)均无显著差异。与3周期诱导化疗相比,4周期诱导化疗未能带来生存获益,并显著增加了死亡、病情进展、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风险 (OS: HR 2.223, 95% CI 1.368-3.645, P = 0.001; PFS: HR 2.207, 9995% CI 1.494-3.261, P < 0.001; LRRFS: HR 2.065, 95% CI 1.233-3.459, P = 0.005; DMFS: HR 2.046, 95% CI 1.245-3.362, P = 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周期数 (4周期 vs. 2-3周期)、N分期(N2-3 vs. N0-1)是显著影响预后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N分期对LRRFS 无显著影响 (HR 1.441, 95% CI 0.882-2.353, P = 0. 145)。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诱导化疗开始至放疗开始间隔时间对生存的影响,结果显示:放疗开始时间≥90天的患者局部复发风险显著高于放疗开始时间<60天的患者(HR 2.094,95%CI 1.022-4.292, P=0.044),但放疗开始时间对OS、PFS、DMFS均无显著性影响。
毒副反应分析表明,随着诱导化疗周期数的增加,血液毒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肝毒性及胃肠道反应呈增加的趋势。其中,2周期组、3周期组及4周期组在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59%、69%及74%,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76%及82%。与2周期组相比,3周期组在粒细胞减少 (P = 0.026)、胃肠道反应 (P = 0.025)和肝毒性(P = 0.001) 的发生率显著增加。4周期组与2周期组相比,在粒细胞缺乏 (P = 0.019)、胃肠道反应(P = 0.007)和肝毒性 (P = 0.031) 的发生率也显著升高。
图 诱导化疗周期数对OS和PFS的影响.
该研究表明,与3周期诱导化疗相比,4周期诱导化疗不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并可能导致不良的预后。2周期的诱导化疗与3周期的诱导化疗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是2周期的诱导化疗具有更少的治疗相关毒性反应。因此,2周期或3周期的诱导化疗可以被推荐,但仍需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 医学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放射肿瘤学博士后
四川省和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CSCO肉瘤专委会 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委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员会青年委员会 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分会头颈肿瘤专委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医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会 常委
四川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肿瘤学会中枢神经肿瘤专委会 常委
四川省肿瘤学会鼻咽癌专委会 常委
四川省肿瘤学会皮肤与软组织肿瘤专委会 委员
荣获2017年CSCO 35名35岁以下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生
成都市科普先进个人
主要研究者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彭星辰教授指出:一方面,减少诱导化疗周期数可能减少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但周期数的减少也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尤其可能会影响对远处转移的控制。另一方面,增加诱导化疗周期数可能会减少患者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但也可能会增加化疗毒副反应,同时过多的诱导化疗会导致放疗延迟,可能影响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2周期诱导化疗与3周期诱导化疗在疗效及≥3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未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2周期和3周期均是可以作为治疗推荐的治疗周期数。但是2个周期组在毒副反应发生率较3周期组低,尤其在粒细胞缺乏、呕吐、肝毒性等方面。此外,虽然既往报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在设计时多采用3个周期的诱导化疗,但在这些研究的实际执行中,有3.7-7.1%的患者未完成2个周期的诱导化疗,11-25%的患者未完成3个周期的诱导化疗。当诱导化疗增加到4周期时,本研究显示:与3周期诱导化疗相比,增加的诱导化疗周期数将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疾病进展、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风险和毒副反应发生率。因此,4周期诱导化疗是不建议采用的。此项研究明确了2-3周期的诱导化疗是治疗推荐的周期数,诱导化疗周期数不宜超过3个周期,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参考,但仍需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He Y, Zhao Z, Wang Y, et al. Optimizing number of cycles of induction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etrospective survival analysis. Head & Neck. 2020; 1–10.
[2] Sun Y, Li W-F, Chen N-Y, et al. Induction chemotherapy plus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versus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alone in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phase 3,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Oncol. 2016;17 (11):1509-1520.
[3] OuYang PY, Xie C, Mao YP, et al. Significant efficacies of neoadjuvant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by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literature-bas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n Oncol 2013;24:21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