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肺长安心】贝伐珠单抗+化疗维持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获超2年PFS

2020年04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精准医学时代,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愈发重要。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其由于缺乏明确的靶点,治疗进入瓶颈。针对这类患者,如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最大获益,成为临床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肺长安心】栏目旨在促进肺癌规范化诊疗的同时,精益求精,结合研究进展但不盲从,分享来自临床一线的诊疗经验和独到思考。本次邀请到唐山市工人医院张志教授和宋琴琴教授,深入探讨并分享一例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获得超过24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的案例分析,以飨读者。

图片1.png              
张志
教授 主任医师 肿瘤学硕士生导师

唐山市工人医院肿瘤内二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和肿瘤康复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会转化医学分委会常委

河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分委会常委

河北省医师学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呼吸与健康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唐山市医学会抗癌协会放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唐山市抗癌协会生物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唐山市心理卫生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jpg                
宋琴琴
肿瘤学硕士

发表多篇核心论文,1篇SCI,影响因子3.001分。

参与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一项。

一线A+化疗显著改善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生存和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便于全程管理

张志教授:临床上,对于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近年来免疫治疗虽带来了突破,但是由于免疫治疗临床经验和可及性等问题,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仍以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为主。2016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将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推荐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治疗策略,主要基于E4599研究和BEYOND研究。E4599研究是首个证实贝伐珠单抗+化疗一线治疗非鳞NSCLC,总生存时间(OS)超过1年的Ⅲ期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贝伐珠单抗+化疗一线治疗显著延长非鳞NSCLC患者的PFS(6.2个月 vs 4.5个月)和OS(12.3个月 vs 10.3个月)。在腺癌患者人群中,贝伐珠单抗+化疗的OS获益更显著,达到了14.2个月[1]。随后,发表于JCO杂志的BEYOND研究显示,中国晚期非鳞NSCLC患者(无论EGFR突变阳性/野生型),一线使用贝伐珠单抗+化疗的生存获益比E4599研究历史数据更好。贝伐珠单抗+化疗组较单纯化疗的PFS显著延长(9.2个月 vs 6.5月),OS也显著延长(24.3个月 vs 17.7个月),死亡风险下降32%。同时,根据分层分析显示,EGFR阴性患者同样PFS和OS都有获益(PFS:8.3个月 vs 5.6个月;OS:20.3个月 vs 13.8个月)[2]。因此,一线A+化疗显著改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生存,成为这类患者的经典治疗方案。

121.png

图1. E4599研究和BEYOND研究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中国晚期非鳞NSCLC患者OS更好,达24.3个月

在NSCLC的治疗过程中,规范的全程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获益。然而,全程管理需要患者具有相对较强的依从性。贝伐珠单抗抑制VEGF信号,通过降低血管通透性,有效控制胸腔积液形成并改善患者胸痛等症状。对于有症状或强烈治疗诉求的患者,切身体会的症状改善远比检验报告的数字更有意义。因此,在和患者进行沟通时,不仅强调一线A+化疗的生存获益,还需关注患者的切身感受,改善症状,解除患者的焦虑,增强治疗信心,增加后续维持治疗的依从性。

全程管理,A+化疗双药维持进一步改善生存

张志教授: 对于能从一线A+化疗中获益的患者,进行维持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其生存。然而晚期NSCLC患者,往往PS评分较差,低毒高效的维持治疗方案成为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关键。 

AVAPERL研究[3]旨在评估对于晚期非鳞NSCLC,A+化疗一线治疗后,使用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双药维持治疗的效果是否优于贝伐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双药维持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PFS(自随机阶段的PFS:7.4个月 vs 3.7个月),具有OS获益趋势(自随机阶段的OS:17.1个月 vs 13.2个月),并且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另一项COMPASS研究[4]得到了和AVAPERL研究类似的结论,研究发现,对于EGFR野生型患者,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双药维持较贝伐珠单抗单药维持,同样具有OS获益趋势(23.3个月 vs 18.8个月)。安全性方面,双药维持治疗与既往治疗方案所报告的一致,主要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14.0%)、高血压(11.7%)、白细胞减少(5.4%)等常见不良反应,程度可控。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为临床上肿瘤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已经成熟,高血压的监测和处理也比较简单,只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干预,即能让患者平稳度过维持治疗阶段,迎来长期生存的获益。2019年CSCO指南中,将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作为无驱动基因突变非鳞NSCLC一线治疗的Ⅰ级推荐。因此,在驱动基因阴性非鳞NSCLC患者的全程管理中,对于一般状态允许、耐受化疗的患者,A+化疗维持治疗是低毒高效的选择。

223.png

图2. COMPASS研究,野生型EGFR亚组OS结果

一例贝伐珠单抗+化疗一线及维持治疗驱动基因阴性非鳞NSCLC患者的病例分享

宋琴琴教授:下面带来一例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NSCLC,一线和维持治疗均使用A+化疗,获得PFS超过2年的临床案例分享。

2222.png

图3. 该患者诊疗历程

患者为49岁男性,因“胸痛20余天入院”,2018年3月14日行胸腔彩超示:右侧胸腔积液,深度为13cm;2018年3月15日病理检查提示肺腺癌,Calretinin(-)、CK7(+)、D2-40(-)、NapsinA(+)、TTF-1(+);2018年4月10日进行CT检查发现:右肺门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右肺胸腔积液引流管置入术后。颅内、骨骼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基因检测无突变,为野生型。患者诊断为右肺腺癌cT1N2M1a ⅣA期,纵隔淋巴结转移癌、右侧恶性胸腔积液。

自2018年4月10日至2018年8月9日,患者共进行了6周期的贝伐珠单抗400mgD0+培美曲赛二钠800mgD1+洛铂40mgD3,患者分别于2018年4月10日、2018年5月30日以及2018年7月13日进行胸部CT评估,提示部分缓解(PR)。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一线治疗用药仅1个周期,胸痛和胸腔积液症状就得到明显缓解,治疗两到三个周期后,胸痛症状完全消失,优异的疗效为下一步维持治疗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随后自2018年9月18日至2019年12月31日,进行了11周期的贝伐珠单抗400mgD0+培美曲赛二钠800mgD1维持治疗,治疗期间进行疗效评估,继续提示PR。治疗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相对轻微,患者可耐受。目前患者的肿瘤仍在持续缓解中,PFS已超过2年。

张志教授总结:

1.   一线A+化疗仅使用1个周期,即缓解了该患者的胸痛和胸腔积液症状,2~3个周期后胸痛症状消失。症状改善,让患者自觉良好,对治疗更有信心,间接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

2.  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对于一般情况尚可、化疗耐受的患者,A+化疗双药维持能获得PFS和OS的更大获益。安全性方面,临床实践中该患者的实际情况和AVAPERL/COMPASS研究结果均显示,双药维持方案安全耐受、不良反应临床可控。

3.  提高驱动基因阴性非鳞NSCLC患者的全程管理依从性,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一线治疗时,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很重要;其二,患者的症状缓解和沟通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意愿和依从性;其三,注射剂型的药物便于有规律的长期随访,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J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吴昊


参考文献

1. Sandler A, et al. N Engl J Med 2006; 355:2542-2550.

2. Zhou CC, et al. J Clin Oncol 2015;33:2197-2204.

3. F. Barlesi, 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25:   1044–1052, 2014.

4. Seto T, et al.J Clin Oncol. 2020 Mar 10; 38(8): 793-803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03月22日
漆琳君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 肿瘤内科
因为无论egfr情况,治疗都有获益
2020年05月06日
王霞
临汾市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
2020年05月05日
李朝强
万荣县人民医院 | 乳腺外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