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19复旦大学软组织肉瘤高峰论坛】王臻教授:外科技术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现状

2019年09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由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承办的“2019复旦软组织肉瘤高峰论坛”于2019年9月6日-7日在上海举行。【肿瘤资讯】特邀西京医院的王臻教授针对脊柱转移肿瘤相关的外科治疗进行了采访,详情如下。

 

               
王臻
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世界首例十指断指再植全部成活手术(3名主刀医生之一)。主要研究四肢、脊柱、骨盆肿瘤的手术及重建技术和恶性骨肿瘤的化学治疗。
现担任亚太地区骨肿瘤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肿瘤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执委会(CSCO)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肉瘤委员会骨肿瘤保肢学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专业委员会骨肿瘤学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外科手术在脊柱转移肿瘤中的意义和作用

王臻教授:这是一个共性话题。在过去,有医生认为脊柱转移肿瘤是晚期肿瘤,没有手术的意义,而实际上依据脊柱转移肿瘤研究的现状以及整体肿瘤治疗所取得的进步而言,目前的技术手段已经能让更多的患者获得生存。为了让存活下来的患者有足够的生存质量,在进行脊柱转移肿瘤外科治疗时,医生们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对于脊柱转移瘤患者手术时机这一问题,手术适应证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患者出现非常顽固的疼痛;第二,脊柱不稳定或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第三,当诊断不明且同时伴随前面两种症状时,此时选择手术进行干预非常重要。

手术成功最主要的标准是患者在术后是否仍然疼痛,只要患者疼痛停止,则其生活质量可获得明显提升。除了手术适应证外,脊柱转移肿瘤治疗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疼痛停止;第二,存活时间超过了预期生存时间;第三,患者出现局部获益,即手术结束直到患者死亡后,患者的手术部位未再出现肿瘤复发;第四,脊柱的支撑和保护功能得到恢复。

脊柱转移瘤分离手术:脊髓放疗的保护伞

王臻教授:脊柱转移瘤分离手术是放疗科医生所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征是患者出现脊髓压迫高危且伴有放射治疗抵抗。由于该手术能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目前已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就实际情况而言,该手术并非新生事物,外科医生在过去也进行过这样的手术,但并未将其上升至理论高度。脊柱转移瘤分离手术的特点是切除包括椎管在内的脊柱受累部位,同时在脊髓的腹侧造出2mm的空间。之所以称为“分离手术”,是因为该手术目的是让脊髓与椎体的肿瘤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从而让脊髓在进行放疗时得到足够的保护。选择手术的基础依据是脊髓压迫分期,若患者脊髓压迫为Ⅱ~Ⅲ期,则表明脊髓已经出现高度压迫,单纯通过放疗难以解决问题,此时应选择分离手术。对绝大多数脊髓高度压迫的患者而言,分离手术是有效的。

微创技术在脊柱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王臻教授:在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中,微创技术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得到应用:第一,通过穿刺这样的微创技术,可明确患者诊断;第二,椎体成型技术:通过注射骨水泥或其他材料来避免或推迟脊柱不稳定患者出现骨折症状;第三,通过注射止痛药物或进行封闭注射,使患者达到止痛效果;第四,通过经皮的微创技术进行内固定,但目前这种技术只有局部地区在应用,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因此其效果尚无法得到确切定论。

                   

相关阅读
评论
2019年09月20日
张寰基
丹东市人民医院 | 外科
学习
2019年09月19日
蒋文慧
泗阳县中医院 | 肿瘤科
学习了
2019年09月18日
孟令航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