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EBCC】精品!乳腺癌中欧巅峰对话,看专家们如何解读治疗现状与未来!(1)

2016年03月11日

编译:Riesling


先来看看中国专家的发言

20160311-26.jpg

首先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分别从流行病学、外科治疗、中国乳腺癌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和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乳腺癌的现状

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攀升,自2010年起,癌症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杀手。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12.2% 和9.6%。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 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

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在中国,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 45-55 岁,比西方女性更加年轻。2008 年,中国 16.6% 的乳腺癌患者年龄大于等于 65 岁(美国为 42.6%),到 2030 年,这一数字将提高到 27.0%。全国数据统计,乳腺癌患者年龄标化的5 年生存率为 73.0%。在家族性乳腺癌中,整体BRCA1/2突变率为10.5%-12.9%,其中,BRCA2突变更为常见。

中国乳腺癌外科治疗

通过对7个癌症中心10年(1999-2008)年间,4211例接受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现实,全乳切除的比例有逐年降低的趋势(98.47%下降为88.12%)。高学历,年轻,未婚,早期乳腺癌患者更倾向于选择保乳手术。虽然我们看到保乳手术有增高的趋势,但是速度增长缓慢,相比于国外,中国目前进行保乳手术的比例仍然非常低(中国 vs. 国外:<10% vs. >60%)。即便是专业的乳腺癌单病种中心,保乳手术的比例也仅为10-30%。在CBCSG也有诸多研究探讨相关问题。邵教授也为大家介绍有关外科治疗的CBCSG 001前瞻性系列研究。研究组在国内外率先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整个流程进行了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在SLNB验证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对乳腺癌SLNB适应证、安全性、术前淋巴显像、SLN术中病理与细胞学诊断、SLN术中分子诊断及SLNB替代腋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远期疗效进行了研究。

CBCSG-001a 和CBCSG-001c旨在评价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分子诊断 — GeneSearchTM BLN Assay 及OSNA 的诊断价值,证实GeneSearchTM BLN Assay和OSNA 检测快速、易于操作、可重复性强、费用低,与逐层切片病理检测比较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了逐层切片病理检测的工作量,其敏感性优于冰冻快速病理组织学和印片细胞学,可作为SLN 术中诊断乃至术后诊断的首选,为乳腺癌SLN 术中诊断模式的转变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乳腺癌临床试验

近年来,中国乳腺癌领域的研究者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从“参与”变成了“主导”。过去,我们更多是参加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到今天,中国研究者已独立发起多项临床试验,相信未来,中国临床试验将成为世界乳腺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协作组(CBCSG)自2006年3月成立以来,目前已经有50家成员单位,100多位临床研究者,发起了31项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CBCSG 001-031),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发表在Lancet Oncology 、JCO等极具影响力的国际肿瘤学期刊中。邵教授提到了来自胡夕春教授的目前全球唯一针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Ⅲ期临床试验CBCG006。

在内分泌治疗方面 ,基于Global Confirm研究的结果,氟维司群500 mg相比于氟维司群250 mg可以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PFS。在其后续的随访中发现其可以显著延长总生存(OS)期4个月,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没有增加毒性反应。因此,氟维司群500 mg剂量已于欧洲等国家获得批准上市。

在2014年SABCS上,中国学者解放军307医院江泽飞教授介绍了China Confirm研究,探索氟维司群500 mg剂量对比250 mg剂量在中国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一项在中国开展的Ⅲ期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将经内分泌治疗复发或进展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1:1的比例分配到氟维司群500 mg剂量组(111例)或250 mg剂量组(110例),并根据既往是抗雌激素治疗或AI治疗进行分层,其中抗雌激素治疗进展患者的比例为55%,AI治疗后患者比例为45%。患者特征比例基本与Global Confirm的结果保持一致。氟维司群500 mg治疗组的PFS期为8.0个月,250 mg剂量组的PFS期为4.0个月,HR = 0.75;且500 mg剂量组较250 mg剂量组在客观有效率(ORR)和临床获益率(CBR)上都有所改善,且并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经AI治疗组进行亚组分析时发现,在经AI治疗后复发转移患者亚组中,氟维司群500 mg治疗组较250 mg治疗组的PFS差异更为显著,可以延长1倍(5.8个月vs.2.9个月),HR = 0.65,提示这一研究不仅证实了氟维司群500 mg较250 mg有更高的有效性、较好的安全性,同时对于AI治疗失败的患者,500 mg治疗可能更为有效。基于该项研究,氟维司群500 mg获得在中国绝经后晚期乳腺癌使用的适应证。

自1998年赫赛汀获批以来到2013年T-DM1获批,以及其他HER2靶向药物的出现,显著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预后。今年1月,Lancet Oncology在线发表了LUX-Breast 1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徐兵河教授作为通讯作者。该研究比较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在辅助或一线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后,阿法替尼+长春瑞滨对比曲妥珠单抗+长春瑞滨的疗效。结果显示,阿法替尼组患者的PFS与曲妥珠单抗组相似,但OS明显较曲妥珠单抗短。说明曲妥珠单抗治疗后进展的患者,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的疗效优于改用阿法替尼联合长春瑞滨的疗效。为寻找更方便、高效、适合中国患者的曲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方案,CBCSG 005研究比较了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或联合表柔比星+卡铂用于HER2阳性者新辅助治疗的情况。该研究入组100例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pCR。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无差别。

中国乳腺癌转化性研究

CBCSG 004研究采用CellSearch系统,检测294例TNBC或HER2+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结果显示,39.1%的患者CTC>=5个,这类患者PFS和OS更差。邵志敏等的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后,TP53和 PIK3CA突变消失的患者,较TP53和 PIK3CA仍可检测到突变的患者,预后更佳。目前还有一些研究正在探索,ESR1突变对氟维司群的疗效预测作用,HER2突变与曲妥珠单抗和拉帕替尼耐药的关系。通过在mRNA-lncRNA水平检测TNBC患者的一些特征来探索TNBC患者不同的预后风险。此外,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正在构建大型的乳腺癌数据库,纳入1000例患者,企图获得患者全基因组,蛋白组,表观遗传学组的信息,并结合临床信息,构建更加精准的乳腺癌治疗平台。 

总结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正逐年增加,乳腺癌外科治疗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差别。中国乳腺癌研究者正经历着从参与到主导的成长,中国好声音正在不断的唱响世界舞台。


看完了邵教授的精彩内容,是不是还意犹未尽?别错过肿瘤资讯的后续会议报道。

相关阅读
评论
2016年03月12日
木子
青岛市立医院 | 肿瘤科
好有用
2016年03月12日
doc张
信息时代,果然能从很多途经学习
2016年03月12日
覃晴
成都上锦南府医院华西上锦分院 | 肿瘤内科
国内还有很多新药患者用不上,好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