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临床、免疫细胞和遗传特征综合预测NSCLC一线化学免疫治疗的治疗结局

06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但如何精准预测患者的长期疗效仍是临床难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团队通过回顾性研究,首次综合临床特征、免疫细胞亚群和基因突变数据,揭示了与长期生存显著相关的预测指标。相关成果已于2025年5月发表于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杂志,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研究背景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约85%。尽管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显著改善了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但疗效个体差异显著,现有生物标志物(如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预测能力有限,亟需探索更可靠的预测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多维度分析,识别与长期缓解(LTR)和生存获益相关的临床、血液及遗传特征。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设计,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接受一线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167例晚期NSCLC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年龄、BMI、TNM分期等)、治疗前实验室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并利用二代测序和免疫组化技术分析基因突变(EGFR/KRAS/TP53等)及PD-L1表达。疗效评估采用RECIST 1.1标准,LTR定义为无进展生存期(PFS)≥24个月。采用逻辑回归分析LTR预测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生存预后,连续变量根据最佳临界值转化为二分类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接受抗PD-1/PD-L1治疗的所有患者的治疗结局

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共有319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接受了抗PD-1/PD-L1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被纳入队列A。在该队列中,58.9%(n=188)和24.5%(n=78)的患者分别接受了一线和二线抗PD-1/PD-L1免疫治疗,其余53例(16.6%)患者接受了三线或以上的免疫治疗。在治疗方式方面,25例(7.8%)患者接受了抗PD-1/PD-L1单药治疗,216例(67.8%)患者接受了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31例(9.7%)患者接受了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32.1个月(95%可信区间29.2-38.0),中位PFS为7.7个月(95%可信区间6.23-9.73),中位总生存期(OS)为29.9个月(95%可信区间23.6-37.5)。1年、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4.5%(95%可信区间69.7-79.6)、45.1%(95%可信区间39.1-52.0)和35.6%(95%可信区间29.2-43.4)。
 
随后,队列A中接受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患者被纳入队列B,以进行进一步分析(即研究预测长期缓解和生存结果的有效标志物)。研究队列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队列设计。A:所有接受抗 PD-1/PD-L1 治疗患者(队列 A)治疗策略比例;B:队列 A 中接受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患者(队列 B)治疗线数比例。C:患者情况概述。 

2、接受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患者的基线特征

队列B包含167例接受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中位年龄为63岁(范围32-83岁),86.2%的患者为男性,75.4%、22.8%和1.8%的患者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PS)分别为0-1、2和3。该队列包括63例肺腺癌(ADC)和104例肺鳞状细胞癌(SCC)。70.7%的患者处于IV期。所有患者均接受了PD-1抑制剂治疗。其中,共有66例和40例患者分别接受了基因检测和PD-L1免疫组化检测,50例患者接受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LTR组和非LTR组患者的详细基线特征、基因突变特征、PD-L1表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总结在表1和表2中。

表1. LTR组和非LTR组患者的详细基线特征

表2. LTR组和非LTR组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PD-L1表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

3、生存结果和疗效

中位随访时间为32.1个月(95%可信区间29.2-38.0),中位PFS为14.4个月(95%可信区间11.0-21.1),中位OS为42.0个月(95%可信区间33.3-未达到)。1年、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81.5%(95%可信区间75.7-87.7)、55.3%(95%可信区间46.9-65.1)和49.0%(95%可信区间40.1-60.0)。完全缓解(CR)2例(1.2%),部分缓解(PR)91例(54.5%),疾病稳定(SD)55例(32.9%),疾病进展(PD)19例(11.4%),总缓解率(ORR)为55.7%,疾病控制率(DCR)为88.6%。在所有患者中,25.1%(n=42)的患者从一线抗PD-1联合化疗中获益显著,属于LTR组,而41例(24.6%)为无应答者。LTR组的中位PFS为38.6个月(95%可信区间37.0-未达到),中位OS未达到。LTR组的3年PFS率和5年OS率分别为84.3%(95%可信区间72.2-98.3)和79.9%(95%可信区间66.2-96.4)。而无应答组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2.9个月(95%可信区间1.9-4.0)和13.8个月(95%可信区间8.9-未达到)(图2)。

图2. 对比LTR组和无反应组、其他患者的PFS(A)和OS(B)生存曲线

4、与LTR相关的特征

为了研究接受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LTR的影响因素,收集了各种基线临床、血液学和生物学因素。与非LTR的患者相比(图3),单因素分析显示,几个临床因素与LTR显著相关,包括年龄<65岁、TNM III期、超重或肥胖(BMI≥24)、ALBI评分≤-3.0、PNI≥50和CAR<0.07。多变量分析确定年龄<65岁(OR=3.22,p=0.024)、BMI≥24 kg/m²(OR=3.26,p=0.020)和CAR评分<0.07(OR=9.94,p=0.039)是LTR的独立预测因素。LTR组患者的CAR评分往往较低(图4A)。在LTR组和无应答者的比较中,CAR评分被证实是唯一与LTR相关的独立因素(OR=11.8,p=0.036)。同时,CAR评分与所有外周血亚群百分比的相关性如图4G-K所示,未观察到显著相关性。

图3. 与非LTR相比,临床因素、免疫细胞和突变谱与LTR关联的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分析。

图4 CAR和BMI的预后意义。A:CAR评分在LTR组和非LTR组中的分布。B和C:CAR低组和高组的PFS和OS的 Kaplan–Meier曲线。D:BMI在LTR组和非LTR组中的分布。E和F:不同BMI组的PFS和OS的Kaplan–Meier曲线。G–K:CAR评分与B细胞(G)、CD3+ T细胞(H)、CD4+ T细胞(I)、CD8+ T细胞(J)和NK细胞(K)相关性的散点图。

图5.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预测价值。A:B细胞百分比在LTR组和非LTR组中的分布。B和C:B细胞高组(临界值:14.5%)和B细胞低组的PFS和OS的Kaplan–Meier曲线。D:CD4+ T细胞百分比在LTR组和非LTR组中的分布。E和F:CD4+ T细胞高组(临界值:22%)和CD4+ T细胞低组的PFS和OS的Kaplan–Meier曲线。G:调整年龄、BMI和TNM分期后B细胞百分比与LTR的关联。H和I: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PFS(H)和OS(I)的单变量Cox结果的森林图。

在免疫细胞谱方面,单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B细胞百分比≥14.5%在LTR患者中更为普遍(OR=8.04,p=0.008),而考虑到本研究数据有限,B细胞百分比未纳入多变量分析,如图3所示。此外,在排除常见临床因素(年龄、BMI和TNM分期)的干扰后,外周血B细胞百分比在接受一线抗PD-1联合化疗的患者中仍显示出对LTR的可靠预测价值(OR=9.23,p=0.045)(图5G)。
 
在突变谱方面,比较LTR组和非LTR组的特征时,发现该人群中EGFR/KRAS/HER2/TP53突变或PD-L1 TPS表达均与LTR无显著相关性(图3)。而在比较LTR组和无应答者的特征时,无应答者中TP53突变更为常见(OR=6.12,p=0.048),但考虑到数据有限,未纳入多变量分析。
 
在一线抗PD-1联合化疗治疗期间,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包括甲状腺功能障碍(44.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异常(7.6%)、免疫相关性肺炎(0.6%)和免疫相关性肝炎(1.2%)。4.2%的患者(n=7)出现≥3级的irAEs,包括免疫相关性肺炎(n=3)、免疫相关性肝炎(n=1)、免疫相关性肾炎(n=1)、甲状腺功能减退(n=1)和肾上腺功能不全(n=1)。然而,包括甲状腺功能障碍和ACTH水平异常在内的irAEs的发生在该队列中未能显示出有意义的预测价值。

5、与生存结果相关的特征

研究者还探讨了预测接受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患者的PFS和OS的因素,结果表明,体重不足(BMI<18.5)(HR=4.52,p=0.005)、ALBI评分>-3.0(HR=2.45,p=0.042)、LIPI评分2分(HR=27.5,p=0.015)、CAR评分≥0.07(HR=2.83,p=0.016)、肝转移(HR=3.51,p=0.02)被确定为与较差的OS结果相关的独立不良因素。而IV期(HR=1.86,p=0.03)和肝转移(HR=2.80,p=0.01)与较短的PFS相关。预测PFS和OS的预后因素也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在表3中。CAR评分和BMI的K-M曲线如图4所示。
 图片8.png

表3. PFS和OS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在免疫细胞谱方面,观察到LTR组患者的B细胞百分比更高(图5A),但B细胞百分比与PFS(p=0.052)和OS(p=0.19)无显著相关性(图5B、C)。CD4+T细胞百分比与LTR无相关性(图5D),但在预测PFS和OS结果方面具有有意义的价值(图5E、F)。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单因素Cox分析的其他结果如图5H-I所示。在突变谱方面,单因素分析显示,携带TP53突变的患者与较短的PFS(p=0.028)和OS(p=0.023)相关,而在该队列中未观察到EGFR突变或PD-L1 TPS表达的预后价值。irAEs的发生也未显示出显著性。

结论

本研究首次综合多维度指标,证实年龄 < 65岁、BMI ≥ 24 kg/m²及CAR < 0.07是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获得LTR的独立预测因子;同时明确CAR ≥ 0.07、低体重和TP53突变是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这些发现为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新依据。
 
研究的局限性如下:样本量相对有限(尤其基因和免疫分型数据),且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未来需扩大队列验证B细胞亚群等指标的普适性,并探索炎症微环境与疗效的机制关联。

参考文献

Huang L, Zhu H, Dai L, et al. Clinical, immune cell, and genetic features predicting survival and long-term response to first-line chemo-immunotherapy treatment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25;74(7):219. Published 2025 May 24. doi:10.1007/s00262-025-04022-2。

审批编号:CN-161544

过期日期:2025-07-12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6月29日
崔艳东
叶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预测NSCLC一线化学免疫治疗的治疗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