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医患访谈实录|张晓实教授携手免疫治疗肿瘤患者全面解析黑色素瘤治疗新时代

2019年01月2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8年7月,帕博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用于黑色素瘤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单抗)。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关注和使用,以及其它PD-1单抗的获批,大家对PD-1类药物的关注热度居高不下。1月24日下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十位专家携手接受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为广大癌友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免疫治疗科普讲座,在活动现场,【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首席恶黑专家张晓实教授和一位黑色素瘤患者“现身说法”,分别从学术角度和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K药时代所创造的生命奇迹!

               
张晓实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副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色素瘤单病种首席专家
广东省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肿瘤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和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黑色素瘤专委会委员

KEYNOTE-001首个K药研究的重大意义

张晓实教授:KEYNOTE-001是K药第一个临床研究同时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I期临床研究,其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长达5年的随访证实了K药对晚期恶黑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2018年ASCO会议报道了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结果,结果显示初治患者5年总生存(OS)率为41%,其中1/4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这一突破性成果是过去无法想象的。曾经,黑色素瘤被称为“不治之症”,在中国的治疗手段以化疗为主,5年生存率不足5%,免疫治疗让黑色素瘤从“不治之症”变成了“可治之症”。更重要的是,免疫治疗是一种泛瘤种的系统治疗方法,对很多瘤种都有效。从目前已有的数据来看,K药在黑色素瘤、肾癌、鼻咽癌、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R)等肿瘤中疗效显著甚至是治愈,在其它瘤种如头颈鳞癌、驱动基因阴性肺癌、胃癌、肝癌也观察到了很好的疾病缓解。

目前,K药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是经一线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者转移性。但是,其全球获批的适应症已经高达14个,恶黑领域的其它适应还包含黑色素瘤一线治疗和辅助治疗。从KEYNOTE-001,KEYNOTE-002以及KEYNOTE-006几个研究的数据看一线治疗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明显高于二线用药,即早用早获益。

热点问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能否互换

张晓实教授:PD-1单抗是生物大分子,决定其疗效的不仅是氨基酸序列,更是分子的空间结构。目前获批的PD-1单抗都是新药,因此其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公司的PD-1抗体都是不一样的,只是它们的作用机制相同。而且抗体类药物和小分子药物的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不同,即使是氨基酸序列相同,也很难达到空间结构完全一致。对于大分子的生物制药即使同一家厂家的药物,如果生产工艺不稳定,不同批次的产品也可能存在差别。在中国,恶黑领域获批了两个PD-1单抗,即使其临床研究都显示对黑色素瘤患者有效,但是临床数据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两个药物不等同,更没有研究支持两个药物可以互换。再举个例子,虽然都是PD-1单抗,但是在肺癌的临床试验中,我们看到了不同药物的临床有效性差别很大,目前只有K药一线数据是成功的。

推荐不同PD-1单抗类药物的依据是什么?

张晓实教授:疗效是推荐不同药物选择的第一要素,依据药物的适应症,确切的临床数据,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再衡量药物的便捷性,价格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

国内的PD-1类是否存在超适应症用药的情况?

张晓实教授:超适应证用药在临床尤其是肿瘤治疗领域确实存在。但一般我们所说的适应症是中国药监部门批准的使用范围。大多数情况下是临床医生依据药物的国际适应症进行处方,这个不是真正意义的超适应症。此外还可以依据国际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国际权威的学术组织制定的临床规范或者实践指南进行处方,这也不是真正意义的超适应症。真正的超适应症是在没有充分的临床数据的情况下进行的处方,未知风险可能会很高。即使前面提到的两种非真正超适应症进行处方的情况,也必须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同时,医生也需要充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可能的相关风险。

一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自白

2011年6月,我被确诊为黑色素瘤。后来就一直规律复查,通过放化疗稳定病情,但2013年底,发现右足踝肿大,怀疑是黑色素瘤复发。在全国各大医院见了很多专家,都建议我做截肢手术,我没有接受。2014年4月,我在北京权威医院被证实是黑色素瘤复发,2014年7月,CT显示肺部转移灶增大至2.6cm,考虑继续进展的风险,医生建议继续做化疗,但是,化疗副作用太大,我选择了放弃。10月份,我的右小腿部出现3处包块,经常胸闷、疲乏、恶心、想吐、胃口也不好,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病情加重。2014年10月底至2015年1月初,我做了3次生物治疗,依然没有起色,换服化疗药物治疗了一段也没有明显改善。2015年3月,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我几乎都处于绝望的边缘,多数医生和我说大概只剩3个月的生命。

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去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非常幸运的就诊于张晓实教授的生物治疗科,考虑到我是黑色素瘤晚期但是并没有多处转移,张教授推荐我用K药联合治疗方案,当时K药还没有上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海外购药,每3周一次,用至2015年年底停药。在免疫治疗使用第二周期后,我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有好转。2015年底停止治疗后,仅定期回去复查,目前没有复发。现在的身体状态和正常人一样,胃口也好,心情也好,还可以经常和家人外出旅游。经历被宣判“死刑”的绝望才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简单生活的幸福。感谢我家人的陪伴,感谢张晓实教授,同时也感谢K药物。今天借这个机会我要对广大癌友说的是,不要放弃希望,免疫时代肿瘤是可以被攻克的。

开创性的药物,惠民的价格

2018年7月20日,药监局正式批准K药上市,K药在中国的上市让中国患者彻底告别了海外购的历史。2018年9月19日,K药在中国区售价和患者援助项目公布:零售价为17918RMB/100mg,仅为美国的54%,全球最低;对于符合医学条件的低收入患者,赠药政策为买3个疗程送3个疗程,而对于符合医学条件的低保患者,可以免费使用24个月。2018年11月21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2018年《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增补遴选申报药品的名单,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黑色素瘤)抗癌药入围,参加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的癌症患者可获得药品费用报销70%。这是帕博利珠单抗在中国走入医保的第一步,相信帕博利珠单抗卓越的疗效会加速其在其他省份进入医保的速度,好药值得被更多的患者使用!

相关阅读
评论
2019年02月02日
邹兰林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