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2 阳性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 15%-20%[1],这类患者早期虽可通过抗 HER2 靶向治疗改善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且转移后治疗常面临静脉化疗耐受差、药物经济负担重等难题。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兼顾治疗安全性与可及性,是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挑战。本期分享一例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在转移后经多次治疗调整,最终采用“长春瑞滨软胶囊(节拍化疗)+卡培他滨+伊尼妥单抗”联合方案维持治疗,目前患者疾病稳定(SD),该方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已观察到的PFS超过14 个月,仍在随访中。
特邀嘉宾
病例分享专家
建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内科
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肿瘤临床研究协作分会 理事
南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会 理事
南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委员会 委员
南平市抗癌协会委员会 理事
病例点评专家
建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一届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委员
南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南平市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南平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初诊年龄54岁,农民。主诉“确诊左乳癌9 年余,多程治疗后 1 月”。
既往史:2015年11月因左乳癌行左乳改良根治术;2018 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良性);2023 年 5 月因外伤致左胫骨外髁骨折(保守治疗)。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吸烟史,无肿瘤家族史,其他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未知。
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
2015 年 10 月:患者于建瓯市立医院发现左乳肿物,穿刺病理示(左乳)乳腺混合性粘液癌-浸润性导管癌(1.2cm×1.0cm×0.8cm);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补充诊断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伴粘液分泌,免疫组化:ER 95%、PR 约 80%、CerbB2(3+)、Ki67 60%,癌巢周 Calponin(-)、P63(-)、CK5/6(-)。
手术:2015年11月3日行左乳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术后病理示(左乳内上象限)中级别导管原位癌,同侧腋窝18 枚淋巴结、“2 组”7 枚淋巴结、“3 组”1 枚淋巴结均未见转移癌。
临床诊断:左乳浸润性导管癌(pT1cN0M0 ⅠA 期,HR+/HER2+)。
术后辅助治疗:予 EC 序贯 T 方案辅助化疗(因经济原因拒绝使用曲妥珠单抗),后续联合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 5 年。
疗效评价:达到完全缓解(CR),术后长期规律随访。
复发转移与治疗
复发表现:2023 年 5 月(术后7年余)出现右颈部、右锁骨下、右腋窝异常肿大淋巴结,右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示转移性腺癌,病理会诊支持乳腺癌转移(HER2 过表达型,ER-、PR-、CerbB2 3+、Ki67 35%-50%);完善胃肠镜、胸腹部 CT、肝脏 MRI 等检查,排除其他原发肿瘤转移可能,确诊左乳癌术后多发淋巴结转移(IV 期)。
图1 2023年6月 右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
治疗过程及疗效评价
一线治疗:
2023年6月15日-8月22 日予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紫杉醇脂质体治疗 4 周期。
疾病进展:2023年9月左颈部新发肿大淋巴结,转诊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腺癌结节,符合乳腺来源。
二线治疗:
2023年9月25日-11月15日调整为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方案,治疗 3 周期。2023年12月21日-2024年1月30日行右中上颈部、右全颈部锁骨上区放疗;同步予 XHP 方案(卡培他滨+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治疗,末次治疗时间为 2024 年 5 月 6 日。
疗效与不良反应: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但出现 IV 度骨髓抑制,静脉化疗耐受差;且帕妥珠单抗需自费,患者及家属因经济原因拒绝继续使用。
2024年 5 月 31 日起,改用长春瑞滨软胶囊(节拍化疗)+卡培他滨+伊尼妥单抗方案治疗。
疗效与安全性:2024 年 8 月、11 月及 2025 年 3 月、6 月多次复查,影像学提示病灶SD,截至 2025 年 7 月,患者接受“长春瑞滨软胶囊(节拍化疗)+卡培他滨+伊尼妥单抗”方案的PFS≥14 个月。耐受良好,未出现明显骨髓抑制,无严重不良反应。
图2 2025年6月 淋巴结、乳腺超声(右腋窝低回声淋巴结较前无明显变化;左乳腺Ca术后,左前胸壁未见明显异常;右乳腺未见占位性病变[BIRADS分类:1类];双颈部、双锁骨下、左腋窝、双腹股沟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
专家点评
综上,本例 HER2 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静脉化疗耐受性差、自费药物经济负担重的双重困境下,采用“口服长春瑞滨节拍化疗+卡培他滨+伊尼妥单抗”方案,既实现了≥14 个月的稳定 PFS,又兼具良好安全性与经济可及性。这一实践为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后线治疗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案参考。本例患者为54岁农民女性,初诊时确诊左乳浸润性导管癌(pT1cN0M0 ⅠA期,HR+/HER2+),2015年接受左乳改良根治术后,因经济因素未使用抗HER2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仅采用EC序贯T方案辅助化疗联合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5年。术后7年余(2023 年)出现右颈部、右锁骨下、右腋窝多发淋巴结转移,进展为IV期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且一线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紫杉醇脂质体方案治疗4周期后即出现左颈部新发转移灶,二线调整为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方案化疗3周期,后选择局部放疗及XHP 方案治疗后,虽达到PR,但同时面临两大核心治疗困境,一是静脉化疗药物(紫杉醇脂质体、多西他赛)引发IV度骨髓抑制,患者对静脉化疗耐受性极差,难以持续耐受传统化疗强度;二是帕妥珠单抗需自费,结合患者农民身份的经济承受能力,无法继续承担该药物的治疗费用,治疗方案亟待调整以平衡疗效、安全性与经济性。
针对上述困境,2024年5月起采用的长春瑞滨软胶囊(节拍化疗)+卡培他滨+伊尼妥单抗方案展现出更好的临床适配性。从给药途径与毒性控制来看,长春瑞滨软胶囊与卡培他滨均为口服剂型,避免了静脉化疗对血管的刺激及相关输注并发症,且长春瑞滨采用低剂量、高频次的节拍化疗模式,相较传统高剂量间歇化疗,能使药物在体内维持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显著降低骨髓抑制等剂量限制性毒性,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骨髓抑制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为长期维持治疗提供了安全基础。从药物可及性来看,伊尼妥单抗作为已纳入医保目录的抗HER2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相较自费的帕妥珠单抗大幅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解决了此前治疗中的经济困境,提升了方案的长期依从性。
从作用机制来看,该联合方案的疗效优势源于多通路的协同抗肿瘤效应,与患者 HER2过表达型转移灶的生物学特征高度匹配:长春瑞滨作为微管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微管聚合阻止肿瘤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直接阻断肿瘤细胞增殖的关键环节;卡培他滨作为氟尿嘧啶类前体药物,经肿瘤组织内高表达的胸苷磷酸化酶转化为活性成分 5-氟尿嘧啶(5-FU),特异性干扰肿瘤细胞 DNA 合成与修复,从细胞代谢层面抑制肿瘤生长;伊尼妥单抗则能精准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受体,通过阻断 HER2 信号通路激活、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等机制,抑制 HER2 介导的肿瘤细胞存活与增殖信号。三者分别从“细胞分裂周期抑制、细胞内代谢干扰、细胞外靶点阻断”三个维度形成协同作用,为疗效奠定了坚实的机制基础,这也与患者后续多次复查均维持SD、PFS 已超过 14 个月的临床结果相印证。
此外,长春瑞滨节拍化疗在本例中的应用,进一步凸显了该治疗策略在晚期乳腺癌后线治疗中的独特价值。节拍化疗更侧重于通过持续低剂量给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清除肿瘤干细胞,且毒副作用显著降低,尤其适合静脉化疗耐受差、需长期控制疾病的晚期患者。此前相关研究已验证,口服长春瑞滨节拍化疗联合抗 HER2 治疗在 HER2 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中具有优异的安全性,3 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口服剂型能明显提升患者用药便利性与依从性[2]。
[1] Slamon DJ, et al. N Engl J Med. 2001;344 (11):783-792.
[2] Wang, Z. et al.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188, 441–447 (2021).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