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王海波教授分享乳腺癌治疗的毒副作用管理经验

2018年09月1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8年9月7日下午,“两全其美”——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管理首席专家论坛在山东青岛隆重召开。随着学科的发展与综合诊治意识的提高,晚期乳腺癌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如今乳腺癌已逐渐成为一种慢性疾病。为此,【肿瘤资讯】邀请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与我们分享乳腺癌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的管理经验。

               
王海波
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乳腺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学促进会乳腺整形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乳腺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乳腺、甲状腺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
青岛市医学会乳腺专业分会主任委员

蒽环类药物的基石地位未被动摇

王海波教授:化疗是乳腺癌治疗中极为重要的手段,蒽环类药物的出现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近年,越来越多的化疗药物进入临床实践,但蒽环类药物的基石地位始终不可撼动。对于HER2阴性的患者,EC(表阿霉素+环磷酰胺),TC(紫杉醇/多西他赛+环磷酰胺),EC-T(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多西他赛)这些方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而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EC-TH方案也是辅助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案。因此,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化疗中不可或缺的基石药物。 

甾体类与非甾体类AI的疗效相似但安全性略有差异

王海波教授:芳香化酶抑制剂(AI)是绝经后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分为甾体类和非甾体类。目前,根据药物的临床试验数据和临床实践情况,这两类药物在疗效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安全性及毒副作用方面略有不同。例如甾体类AI在骨安全事件、心血管事件和血脂事件等方面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因此临床应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临床选择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甾体类和非甾体类AI。 

内分泌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是当前克服内分泌耐药的新思路与新策略

王海波教授:对于复发转移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在临床应用中内分泌治疗最大的问题是出现耐药。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BOLERO-6研究展示了AI药物依西美坦联合伊维莫司相比伊维莫司单药治疗ER+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研究数据表明,AI药物依西美坦联合伊维莫司相比伊维莫司单药治疗在PFS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另外,该试验还涉及到与卡培他滨化疗进行疗效比较,但由于卡培他滨组患者数据删失较多,大家认为仍需要根据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进展进行解读。

在内分泌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方面出现了很多新药,除了伊维莫司,还有很多靶向治疗药物进入临床实践。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是CDK4/6抑制剂,目前这类药物已出现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药物。总体来说,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的临床研究都得到了非常好的疗效。这类药物在国外已有上市的新药,而最近在国内也有新药进入临床。希望这类药物进入临床后,在临床实践中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同时我们在临床上也要更好地管理这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因为CDK4/6抑制剂是一类阻滞细胞周期的药物,目前报道的毒副作用包括中性粒细胞下降和发热性粒缺等,但是这些毒副作用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进行纠正。最后,希望这类药物在中国能尽早上市,使患者能尽早用上内分泌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