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四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陆劲松教授详解乳腺癌“两全其美”新策略

2018年08月1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8年8月3日-5日,“肿瘤精准诊疗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秉承“防治乳癌,量体裁衣”的大会主题,本次会议邀请到国内外乳腺癌学界的著名院士与专家、临床肿瘤学家、分子生物学家以及肿瘤流行病学家参会,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饕餮。会中,【肿瘤资讯】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陆劲松教授对乳腺癌“两全其美”新策略进行专访。

               
陆劲松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乳腺外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第七届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乳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委员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两全其美”新策略

陆劲松教授:过去,我们主要关注内分泌治疗的效果。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患者人群增加,发现长期使用内分泌治疗常导致骨健康、血脂、心血管疾病等不良反应,如老年患者如果出现骨折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因此,伴随疾病的治疗也十分重要。不仅要提高乳腺癌治疗的效果,而且还要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让患者活得更久,同时也活得更好,这就是目前的慢病管理新策略,即乳腺癌“两全”其美新策略。该策略主要通过药物的选择或组合以达到最佳治疗目的和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要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既要降低乳腺癌本身导致的死亡,又要降低不良事件合并症的死亡。

甾体类和非甾体类AI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

陆劲松教授: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三个芳香化酶抑制剂(AI)的疗效相似,但是在过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做出选择的依据则比较模糊,主要根据患者是否符合相关临床试验的“场景”(setting)。如今,随着患者数据的不断积累,我们在高度关注疗效的同时,还要考虑药物的依从性。在长期的不良反应管理方面,三个药物略有不同,如骨健康或高血脂问题。根据目前的临床数据,甾体类和非甾体类药物对血脂的影响有所不同吗?对于已经存在明显血脂异常的患者,可选择对血脂影响较小的甾体类AI;对于未出现血脂异常的患者,治疗思路则应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针对性治疗同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年轻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陆劲松教授:随着乳腺癌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乳腺癌的治疗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在我国,年轻乳腺癌比例更高占一半以上,而且病期相对较晚、更易复发,尤其应该引起重视。绝经前乳腺癌的治疗如HER2靶向治疗、手术,与绝经后患者的原则是相似的。对于绝经前HR+乳腺癌治疗,有它的特别之处,如内分泌治疗需要在内分泌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卵巢抑制,从而达到绝经后相似或者更好的内分泌治疗效果。对于卵巢抑制,过去常有手术切除、放疗以及药物治疗三种方法。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最佳的卵巢抑制手段还是药物。特别是随着TEXT&SOFT联合分析数据的公布,这个研究比较依西美坦(AI)或他莫昔芬+曲普瑞林,治疗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患者。经过9年的随访,依西美坦(E)+曲普瑞林对比TAM+曲普瑞林可显著提高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患者的无疾病生存(DFS)。目前,对于绝经前HR+中高危复发乳腺癌患者,推荐使用AI(依西美坦)+O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