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树森教授团队带来的FANCY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对存在内脏危象或疾病进展迅速需要接受化疗的HR+晚期乳腺癌患者,在一线化疗获益后采用氟维司群内分泌维持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主要研究终点临床获益率 76%,维持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16.1个月, 如果从化疗开始算起,PFS达19.5个月。甚至,在一线化疗结束后,有14%的患者在使用氟维司群维持治疗期间获得了疾病的进一步缓解。在给患者带来更长PFS的同时,氟维司群也为患者提供了更高的生活质量。
在此由王树森教授团队分享了FANCY研究中的典型病例系列,探讨这一治疗方式的应用。
病例一:
患者病情简介:
孔某,女性,81岁,糖尿病史4年,规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无家族遗传病史。
2011年无意中发现左乳肿物,未予诊治,肿物渐增大变硬,患者自行外敷草药,2013年9月肿物增大至20cm,占据整个乳房,局部皮肤变黑,2013年11月皮肤破溃伴异味。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T示:左乳见巨大肿物68×112mm,与后方胸大肌分界不清,考虑左乳癌,左腋窝可见肿大淋巴结。
左乳肿物穿刺活检:左乳浸润性导管癌,ER(>90%+)、PR(>90%+)、Her-2(1+)、Ki67(15%+)。
诊断:左乳浸润性导管癌 T4N1M0 – IIIB期,luminal B样
初步印象:
81岁老年女性,既往体健,局部晚期,病灶大,局部破溃,症状明显。需化疗快速缓解症状。
治疗方案:
一线化疗:
2013-11-19 开始先后予TC方案化疗4程,TE方案化疗2程(化疗方案由当地医院制定并完成)。化疗过程中曾出现骨髓抑制,予升白治疗可恢复正常。
6程化疗后复查CT示:左乳肿物较前缩小(范围约87×53mm),左腋窝多发淋巴结,较前稍缩小。疗效评价SD。
氟维司群维持:
2014-04-24患者入组FANCY研究,予氟维司群500mg q28d维持治疗,每3个月复查CT
左乳肿物较前继续缩小(范围约65×36mm),与化疗前相比,疗效达PR,患者用药期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耐受良好。
患者目前仍在氟维司群用药中,已持续用药37月,耐受良好,无明显不适。
病例特征:
81岁老年女性,局部晚期乳腺癌,肿物巨大伴破溃,无法进行手术治疗,需尽快缓解症状,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因此首先考虑化疗缓解症状,化疗后肿物缩小,但化疗副反应明显,患者难以耐受。6程化疗后,使用氟维司群内分泌维持治疗,在维持治疗阶段患者肿物进一步缩小,疗效达到PR,无进展生存期超过3年,仍在使用药物中,同时获得了非常好的生活质量。
病例二:
患者病情简介:
患者女性,62岁,绝经后,既往有II型糖尿病史10年,口服降糖药控制可。妹妹乳腺癌病史,已治愈,父亲肝癌去世。
2007-07在当地医院行右乳癌根治术,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肿物最大直径4cm,右腋窝淋巴结转移(6/13),ER(+)、PR(+)、Her-2(-)。
诊断: pT2N2M0-IIIA期,luminal 型。
辅助治疗
化疗:TAC方案化疗6程,化疗结束后完成放疗
内分泌治疗:口服tamoxifen 1年、托瑞米芬5年
进展
完成辅助内分泌治疗1年,2014-12患者出现胸闷,当地医院检查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行胸腔引流,积液涂片见腺癌细胞。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T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右侧胸膜多发结节,考虑胸膜转移瘤、恶性胸腔积液;右肺近肺门区软组织病变、纵膈淋巴结肿大,考虑淋巴结转移瘤;隆突下及右侧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瘤。
ECT:考虑右胸骨柄转移。
初步印象:
老年女性, 完成辅助内分泌治疗1年出现进展,多发胸膜、骨、淋巴结转移,大量恶性胸腔积液,伴胸闷症状,需快速缓解症状。
治疗方案:
一线化疗:
2014-12-31开始予多西他赛化疗6程,2程化疗后CT疗效评价PR,4、6程后复查提示基本同前。化疗后曾出现III度骨髓抑制,升白治疗后可恢复。
氟维司群维持:
2015-05入组FANCY研究,氟维司群500mg q28d维持治疗,患者无明显不适,药物耐受良好,每3个月定期复查CT,均显示病情稳定,疗效评价SD。目前仍在用药,维持时间:24个月
病例特点:
老年女性, 胸膜转移、大量胸腔积液伴胸闷症状,需快速缓解症状,一线使用化疗后患者疗效达PR,但化疗副反应大,难以耐受,在化疗结束后,使用氟维司群维持治疗,患者维持了疾病缓解的状态,无进展生存时间达2年以上,在临床获益的同时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上两例患者均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化疗耐受能力有限,然而第一例患者肿块巨大并伴有淋巴结转移,第二例患者存在肺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肿瘤负荷均较大,需要化疗先控制症状,而在常规化疗使肿瘤变小,症状缓解的基础上,氟维司群维持治疗不仅延续了疗效获益,甚至使第一例患者肿瘤进一步缩小,获得了疾病的进一步缓解,两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均超过2年,并仍在维持中,在取得临床获益的同时,更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