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卵巢癌:是静脉化疗?还是腹腔化疗?

2015年08月11日

美国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与静脉内(IV)化疗相比,腹腔灌注(IP)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优势在治疗10年后仍存在;IP化疗延长了大体残留病变(GRD)患者的生存;患者生存随着IP化疗的周期数增加而改善。论文3月23日在线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

这项研究的对象为美国妇科肿瘤学组(GOG)-0114和GOG-0172研究中的876例Ⅲ期卵巢上皮癌或腹膜癌患者,其术后残留病变直径≤1 cm。在中位随访10.7年后,作者发现IP组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23%[校正风险比 0.77(P=0.02)]。

然而,在杂志同期刊发的述评(editorial)中,美国学者布克曼(Bookman)和布拉迪(Brady)则认为,研究结果是“真实的“,也是“有趣的”,但是可能存在“过度解释”的现象。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肿瘤中心李艺、崔恒医生,针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

 卵巢癌是一种发生在盆腔,以盆、腹腔腹膜播散和种植为主要转移途径的恶性肿瘤,特别适于腹腔内给药治疗。尽管IP化疗应用于临床治疗卵巢癌已有30多年历史,但围绕IP化疗的争议却一直不断。

1996-2006 年间,GOG先后发表了3项关于卵巢癌IP化疗的Ⅲ期临床试验(GOG104、GOG114、GOG172)结果,均证明IP化疗在生存方面优于单纯IV化疗。2006年,一项荟萃分析检索了近40 年内198项临床试验,纳入分析15609 例卵巢癌患者,发现含顺铂和紫杉醇并经IP化疗的方案改善生存的几率最高(92%);与非IP化疗和既未使用铂类也未使用紫杉醇的方案相比,死亡相对风险降低了55%。鉴于以上研究结果和美国IP化疗开展不够普遍的现实,2006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罕见地特别发表声明,强调Ⅲ期上皮性卵巢癌减瘤术后的一线治疗方案应为紫杉醇+顺铂的IV+IP联合化疗。

尽管如此,IP化疗在临床上仍存在较大争议,其最主要原因是现有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未获得长期疗效的数据。上周发表于J Clin Oncol 的这项回顾性研究不仅首次报道了IP化疗的长期疗效优势,而且认为IP化疗可提高GRD患者的生存,IP化疗的周期数越多,患者生存越好。然而,这一结果还远不能平息围绕IP化疗在卵巢癌治疗方面临床地位的争论。

 一方面,文章并未介绍在长达10年的时间内,这些患者除了当初曾行IP化疗外,还接受了哪些复发后的治疗以及这些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可比性有何影响——这涉及到文章结论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抛开长期疗效争议,临床医生可能更关心的是IP化疗能否改变卵巢癌的总体预后。事实上,卵巢癌现在仍居女性恶性生殖肿瘤死亡率之首。

此外,IP化疗临床实施方面的难点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例如,与IV化疗相比,IP化疗有更多的副作用(如感染、肠穿孔和肠梗阻、腹腔内出血、腹痛等),患者可能要承受更多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关于IP化疗的许多细节也有待解决,如IP化的最适人群与甄别标准、最佳时机、给药方法与最适剂量、疗效判定标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尽管IP化疗的疗效确切,也难免成为“烫手山芋”。

卵巢癌的IP化疗,仍是今后重要的临床研究方向。除回答上述问题外,还可着眼于细胞毒药物的腹腔温热灌注治疗以及腹腔的免疫学和基因治疗。


相关阅读